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通幽洞灵记 >

第44部分

通幽洞灵记-第44部分

小说: 通幽洞灵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您也别太伤心难过了,小少爷都走了,您再难过也没有什么用啊。少爷走的早,还没有娶妻室,老爷为何不给少爷寻得一个好姑娘,好让少爷在地下也不会太寂寞。”

范老爷喝着酒,听卢姐这么一说自己心里觉得有理。范老爷马上来了精神头,他放下酒盅问道“哦?那不知哪家有合适的姑娘啊?”

卢姐无奈的笑了笑说“老身终日在府中,哪识得谁家姑娘啊,不过我倒是听说村里有个魏婆,专门是给人保媒拉纤的,她准知道哪家有合适的姑娘。”

范老爷说“那你,速速把那魏婆请到府上,马上,马上就去。”

卢姐不敢怠慢,转身就要走,可是范老爷又叫住了她。范老爷从怀里拿出不少钱来,给那卢姐。说是一半赏她一半是给魏婆的,事成之后对她俩还重重有赏。卢姐拿着钱喜笑颜开的小跑着去找魏婆了。

范老爷又有了能为故去儿子办的事,心里甚至欢喜。他突然来了胃口,开始吃饭了,旁边的单氏夫人自是高兴,不停帮范老爷夹着菜。



魏婆自己本身不姓魏,他的夫家姓魏,可是早死了,魏婆带着自己的儿子独自生活着,平时靠做媒婆赚点钱,村里都管他叫魏婆。

卢姐小跑到了魏婆家里,把事情缘由讲述了一遍,又把老爷吩咐的钱给了魏婆,当然卢姐自己抽条了不少。魏婆知道是为范老爷办事,自是少不了她的好处,就跟随卢姐一起来到了范宅。

范老爷脸上比刚才红润得多,请魏婆入座之后便开始询问谁家有年轻貌美的姑娘。

魏婆眼睛转了转,说“人嘛,倒是有一个。东头冯文家有个女儿,十七岁。人长得貌美如花,而且温柔贤惠,我觉得给您当儿媳妇再合适不过了。”

范老爷一听满心欢喜,让他速速去冯家说和。魏婆满口答应,乘着月色直奔村头冯家。

寻常百姓家这个时刻已经睡去了,魏婆扣着冯家的大门,冯文披了件衣服出来开门,满心的埋怨谁这么晚了还来打扰。可一开门见是魏婆他也不敢多说什么,魏婆这人嘴损,谁都不愿意得罪她的。

魏婆说有要事,冯文就把魏婆请到了里屋,又见过了肖氏。魏婆把事情一说,冯文觉得有些不妥。虽然那范家家财万贯,可那是过门给个死人当老婆啊,那一辈子孤苦伶仃的,可够他女儿受的了。可是肖氏却想着女儿嫁过去,自己也能沾光吃香的喝辣的,满口答应。两口子意见不合只好去问女儿自己的意思。

冯玉霞和李秋梅共同住在一个房间里,肖氏叫走了冯玉霞,李秋梅也被吵醒了。李秋梅被吵醒后想起来,刚才干活太累了躺下就睡着了,忘记了白天那个老道的吩咐,她摸索着从衣服里掏出老道给她的两张符,老道吩咐她让她把两张符分别放在她和她姐姐冯玉霞的枕头下面,才能躲过这场劫难。

李秋梅把一张符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面,然后又要把另一张符放到冯玉霞的枕头下面,可是她的手伸到一半停住了。虽然老道说这么做能让自己渡过劫难,可谁知道老道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符对于冯玉霞有什么伤害就不好了。

李秋梅正在犹豫的时候,房门开了,冯玉霞回来了。李秋梅慌乱之间把符就随手塞到了冯玉霞的枕头底下。冯玉霞背着手,看着在炕上坐着李秋梅,笑眯眯的问她“怎么了妹妹,把你弄醒了啊?”

李秋梅假装刚睡醒的样子说“恩,刚才我醒才看到姐姐不在,所以有些担心。”

冯玉霞嘻嘻的笑着说“刚才我妈找我有点事,对了看我给你带来什么好东西了。”说着她把背着的手伸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窝头。冯玉霞又说“我知道妹妹没吃饱,刚才偷偷的在厨房拿了一个窝头给你吃。”

李秋梅接过窝头,心里一阵感动。他远投到舅舅家,舅舅和姐姐对她非常的好,唯独这舅妈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动不动就是一阵数落。虽然李秋梅做的很好了,她每天忍气吞声的就是干活,可是舅妈还是不给她吃饱饭,对她十分的苛刻。

第十一章 阴婚 第二节



当时肖氏把冯玉霞叫到了自己的房中,对她好一阵劝说,冯玉霞也心软了,虽然她知道她妈为了是跟着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她还是答应了。那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容不得她不答应。

魏婆看此事谈妥,就又急匆匆的赶回范宅,她一路走着心里盘算这次肯定能得了不少的好处。可是当她回去禀告范老爷的时候范老爷却改变了主意。原来范老爷刚才也研究了,给儿子娶个年轻的姑娘是好,可是自己这么一把大年纪了,也没几年的活头。万一以后儿媳妇守不住另嫁他人,自己这万贯家财便宜了别人不说,还让自己死去的儿子在地下受辱。所以范老爷决定,不娶活的,给儿子也找个死了的姑娘。

魏婆一听心里犯了难,她可是知道最近可没有死过什么年轻的姑娘。可是她嘴里还是满口答应着没有问题,她可不想失去这赚钱的好机会。

魏婆又连夜的回到冯家,把事情告诉了冯家夫妇。肖氏因为攀不上这门大亲戚显得十分的沮丧,冯文心里不知是喜是悲。魏婆看这两口子这样,又小声的问

“听说最近你家有个远房的外甥女来投奔,我觉得她也是可以的。”

冯文听出了魏婆话里的意思,不就是害死自己的外甥女,把她嫁过去吗?冯文有些怒气的说“我外甥女活的好好,不嫁,不嫁!”

魏婆邪恶笑了笑说“现在活着,可是…”

“对对对,我看行。”肖氏在一旁说着。

“你说什么?你让我害我亲妹妹的女儿?”冯文有些怒气的对肖氏说。

“怎么了?这丫头到咱家,成天白吃白喝的。我还好心给她找个好人家,你凶什么啊?”肖氏毫不示弱对着冯文数落着。

魏婆摇摇头,说“你俩口子先商量着吧,明早再来告诉我。”说完魏婆就告辞了。

这一夜,冯文和肖氏吵的不可开交。肖氏不知道为什么一向软弱无能的冯文今天变得这么倔强,只好嘴上服了软,可她心中暗想,反正每天的饭菜都是我做,动不动手脚也是老娘我说了算。



第二天一早,肖氏早早起来做饭。冯玉霞洗脸的时候,望着自己水中的影子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可她也没太注意。

冯家原本是四口人的,除了冯文,肖氏和冯玉霞之外,还有个弟弟,叫冯玉强,才二三岁。再加上李秋梅,五口人坐在饭桌前吃饭。

今天肖氏不知道为什么,心情这么好,不像往常一样只给李秋梅盛半碗稀粥,而是给她盛了满满的一大碗。他们家平时吃饭的时候也没什么话可聊,今天也是一样,大家都默默的吃着。突然李秋梅捂着自己的胸口表情痛苦。冯文还没来得及询问,李秋梅就倒在了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冯玉霞和冯玉强吓得在一旁不敢出声,冯文到近前一看自己的外甥女已经断气了。他猜想肯定是那恶毒的肖氏在饭里下了毒,就去质问肖氏。

冯文猜的不错,就是肖氏在李秋梅的碗里下了耗子药。肖氏供认不讳,还振振有词的数落着冯文,说他胳膊肘往外拐,这是能让一家子都过上好日子的好机会。

冯文虽是愤怒,可也无可奈何。李秋梅已经死了,而且他也不能把自己的妻子告到公堂。再说那个年代的政府都自顾不暇的,谁还有闲心管这个。

肖氏安慰了冯文几句,又充分发挥她女老虎的本色又恐吓了冯文几句。这一软一硬,冯文便怕了她了,只好由着她。肖氏急冲冲的赶到魏婆家,把事情经过一说。他们商定好,对范家就骗说李秋梅叫冯秋梅,是冯文走散多年的女儿。反正范老爷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谎称昨夜就是想给范家去说和这冯秋梅。冯秋梅早晨突然暴毙了,也很有可能是范金贵很满意这个媳妇,自己把她收去了。

魏婆按照事先编好的谎话到范宅和范老爷一说,范老爷也很满意。看来这姑娘自己儿子很喜欢,他赏了魏婆许多钱,又赶紧操办彩礼,让魏婆带着队伍去送彩礼。

阴婚的彩礼和正常的彩礼大同小异,只不过不同的是阴婚的彩礼一半是真的金银珠宝,一半是纸糊的绫罗绸缎和一些首饰。

范家的彩礼那肯定是不会少的,肖氏看到这么多钱财自是喜不自胜。冯文虽然是老实人,可对钱财的贪婪是人的本性,也不太在意肖氏谋害李秋梅这件事了。

那一天范家大宅里非常忙活,一部分人忙活着布置宅院,一部分人忙活着准备酒席宴,范老爷又花重金请了几个裁缝给儿媳妇赶制嫁衣。冯家这边就清闲的多了,他们用草席草草的把李秋梅的尸体包裹起来,就没事可做了。

下午的时候,嫁衣就赶制出来了,范家派人把新娘妆送了过来,同来的还有一口赶制的大棺材和几个化妆的婆子。几个婆子把李秋梅的尸体梳妆打扮完毕,就装进了棺材里面。冯玉霞看样子有些害怕,她和弟弟在一间屋子里呆着不敢出来,可她又十分的好奇,在屋子里扒着门缝偷偷的看着忙碌着的众人。



夜幕降临,一队披红挂彩的人马赶到了冯家去迎娶李秋梅,正是范家派来的迎亲队伍。棺材上挂满了红布,看着像一顶矮矮的大花轿,他们抬起了棺材,吹啦着乐器就走了。

那夜里黑的出奇,虽然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之中,可是非常的暗淡无光。迎亲队伍抬着棺材在范宅转了一圈,就直接赶奔了墓地,把李秋梅葬在了范家沟的坟里。又把彩礼中用纸做的那部分在坟前焚化了。

一切完毕,就是开席的时间了。范家几乎把村里的人都请来了,院子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这时冯家夫妇领着孩子也来了,范老爷领着单氏迎到门外。双方家长一边道喜一边掉着眼泪,场面诡异至极。

范老爷把冯家一家人请到主宾席落座,在座的有冯家四口人、范老爷和夫人还有范老爷的长女范金凤两口子。范老爷拉着冯文的手频频敬酒,冯文人比较老实不善言辞,只是一杯一杯陪着喝着。

两家已经以亲家相互称呼,说着说着范老爷问冯文“对了亲家,以前没听说你家有两个女儿的啊。”

冯文一时语塞,肖氏赶紧接过话茬说“秋梅其实是我家失散多年的二女儿,其实也并不算是失散,而是我们给孩子送给了冯文的妹妹家抚养。可这妹妹一家一走多年了无音讯,直到前几个月这妹妹一家出了事故,秋梅才回来。”

范老爷哦了一声捋着胡须,旁边的冯玉霞忍不住冷笑了两声,肖氏狠狠的瞪了她一眼,冯玉霞才赶忙收住冷笑。

乡邻们酒席宴罢,各自回家,冯文一家也打道回府了。这场冥婚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可故事却还没有结束。

光阴如箭,如月如梭,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冯家借助了范家的势力也成了地方的一富,冯玉霞也如愿得嫁给了隔壁家的金亮,并生下一个男孩。小冯玉强也长大了不少,仗着家里的势力,成了周围孩子们的头头。

范家沟三里外的大山上,一个年迈的老道领着两个小道童正眺望着范家沟的方向。其中一个年级稍大些的道童,看样子有九岁左右的样子。他指着范家沟说“师弟,这就是我说过去年和师傅来过的范家沟。”

年级稍小的道童,面皮白净六七岁的样子,他仔细的打量着远方不说话。老道士一甩浮尘,温和的说“走吧。”三人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日,冯家准备了好菜好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