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笛落雨潇潇 >

第67部分

笛落雨潇潇-第67部分

小说: 笛落雨潇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尘大声道:“小妖女,我们今天既然落在你的手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你若还念着武当派的师门之恩,就放太子殿下一条生路。”他被擒之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想到杨起隆是回复前明皇室的唯一希望,若当真被“砍头示众”,明室一脉岂非由自己手中而绝?他本来早已不认崔安是武当弟子,但此时万般无奈之下,唯有希冀崔安能看在付英杰的面上,放过杨起隆一人。

崔安摆手示意赵守信退后,并不说话,只是冷冷地盯着杨起隆。

第132章 审问

(今晚第二更,这一章的名字取得不甚满意,可实在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名字来了,哪位高人指教一下?谢谢啦!明天继续更新,请大家多多点击、收藏、推荐!)

一时之间竹舍前寂静异常,杨起隆不久之前还在垂涎崔安的美色,可此时却觉得她的目光犹如两道冷冰冰的利剑一般直刺入心底,初时还竭力与她目光相抗,但片刻之后,面色便已微微发白,勉强道:“今天既然落在你的手里,要杀要剐,尽管动手便是,杨某绝非摇尾乞命之辈。但你们将我绑在这里,究竟是何用意?”

崔安听他语声底气不足,显是心下颇为恐惧,不由嫣然一笑,道:“用意自然是有的,这天目山中风景如画,太子殿下就算是屈尊多留片刻,也不见得就如坐针毡罢?”

杨起隆听她语气不恶,似乎并未将自己一刀杀却之意,不由一怔:她若是不想杀我,却还能有何用意?难道是……?

却见崔安一摆手,道:“搜他身上!”赵守信应声而上,将杨起隆衣袋中的物事尽数翻检了出来,双手呈到崔安面前。只见一大叠银票之下,有一面小小的黑色圆牌,圆牌的两面均以古篆阴刻着“明月”二字,正是拜月教的明月令!

崔安心下一凛:这朱三太子果然与拜月教早有勾结!若是拜月教已得知讯息,大举来袭,倒是不可不防。

她对杨起隆本无加害之意,只想吓他一吓,便即放人,左右自己伤势已愈,至多即刻离开天目山便是。但此时发觉杨起隆与拜月教有瓜葛,倒是要仔细问问。

崔安将那圆牌拈起,冷笑道:“想不到太子殿下居然怀揣拜月教的明月令,却不知这是莫教主还是岳副教主所赠?”

杨起隆面色惨白,额上已是冒出了冷汗,他心知燕归来这几人素来忠心耿耿,是自己手下最得力的护卫,但这几人偏偏对拜月教甚为鄙视,此时若是当众认了,即便是对方饶自己不死,燕归来几人只怕也会当即拂袖而去。没有了这几人,自己的性命尚时时有危险,还谈什么反清复明、荣登大宝?

他此时双臂被缚躺在地下,虽是瞧不见燕归来等人,但料想这几人的脸色定然是难看之极,当下勉强支吾道:“什么明月令?我又不是江湖中人,哪知道什么明月令?”

他见赵守信掌中尚托着那一大叠银票,眼珠一转,笑道:“姑娘天姿国色,却无珠宝增色,实在是暴殄天物。这些银票不如就请姑娘收下,多买些珍珠美玉,就算是我给姑娘和这位少侠的贺礼。像二位这般郎才女貌,简直是天生一对,将来必定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崔安见他忽然之间谀辞如潮,不由皱了皱眉,却听杜晓月悠然笑道:“既然太子殿下如此盛情,这份贺礼我们便收下了!”说着笑吟吟地瞥了崔安一眼。

杜晓月与崔安相对时自来都是言语谨慎、循规蹈矩,但方才这番话已是迹近调笑,崔安禁不住面上一红,白了他一眼,嗔道:“什么贺礼?当真是胡说八道!”说着一把抓过银票抛到杨起隆面前,道:“这银票我也不要,我只问你几句话,只要你据实回答,我马上放各位走人。”

杨起隆摇摇头道:“若是姑娘仍要问拜月教之事,杨某却仍是无可奉告。”

崔安缓缓踏上一步,短剑出鞘,淡淡地道:“我敬重殿下到底是前明皇室遗裔,这才不愿出手伤害,但拜月教是中原武林死敌,殿下若是执意不说,我也只得出手得罪了!”

杨起隆大声道:“你们身为汉人,既知我是大明太子,怎地还敢如此无礼?”语声微微颤抖,倒是恐惧大于愤怒。

崔安心下暗自好笑:想不到传说中具有人君之相的朱三太子居然如此色厉内荏,只要吓他一吓,他便多半会老实招供。

当下面色一沉,冷冷地道:“殿下这句话却是说错了,汉人之中,也有痛恨你朱家入骨之人,这‘大明太子’四个字今日做不得你的护身符了!”

杨起隆见她说得这般郑重其事,脑中忽然灵光一现,紧接着不由心下一沉,颤声道:“你们……难道是袁崇焕将军……的后人?”

崔安本意是先吓他一吓,不料他居然自行扯上了袁崇焕将军,心下一动:何不将计就计?当下面色阴沉,点了点头。

要知这袁崇焕一案实是大明朱家的一块大大的心病,是以崔安虽是泛泛一说,杨起隆便立即想到了袁崇焕身上。

杜晓月见杨起隆上了这个大当,不由暗自好笑,接口道:“袁将军一片忠心为国,到头来你们朱家却是非不分,硬说袁将军叛国通敌,以至于最后曝尸街头,受辱于愚民,落得个尸骨不全的下场。我的先人曾是袁将军部下,立志要为袁将军报仇雪恨,崇祯既然死了,正好用你来抵命!”

他话音甫落,崔安便又踏上一步,短剑缓缓指向杨起隆咽喉。

杨起隆只觉得一股冷森森的寒气直逼面目,不由又惊又惧,再也顾不得身份,颤声道:“既然如此,为何方才你们又说,问了几句话之后,便要放我们走?”

这的确是个破绽!

杜晓月一怔,随即仰头哈哈长笑!

他心知但凡骗人露出马脚之时,在对方的追问之下万万不可稍有犹豫,否则谎言当即便会被被戳穿。是以他一怔之下,当即哈哈大笑,他这一笑果然把杨起隆笑得更加惊疑不定,好半晌,杜晓月方收住笑声,森然道:“你的性命如今就在我们手里,要你死还是要你活,还不就是我们一句话?”

杨起隆听他言语中字字杀机,心头一凛,此时求生的念头已然占了上风,也顾不得燕归来等人在侧,陪笑道:“袁督师英明勇武,我对他是十分钦佩的,袁督师含冤而死,实属先皇中了满人反间之计,和我全不相干。”

第133章 真假太子

(第一更送上,稍后第二更,感谢大家的支持!)

杜晓月冷笑道:“我听说你从来是把袁督师与吴三桂、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并在一起打,大骂,说是他们坏了你们大明朱家的江山,可有此事?”

杨起隆急忙摇头道:“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先皇当年一时不察,错杀了袁督师,但后来大明曾先后三次为袁督师正名平反,我又怎能如此不明事理,将袁督师与谋逆的反贼相提并论?”

杜晓月盯着他,面无表情地道:“既然如此,倒是我胡说八道,冤枉了殿下?”

杨起隆情知此时只要一语不慎,便杀身之祸立至,忙赔笑道:“多半是少侠误信旁人传言,这才有此误会。只待大明复国之后,我定会昭告天下,令袁督师配享太庙,以告慰他的在天忠魂。”

燕归来等人在一旁见素日颐指气使、以真命天子自居的杨起隆居然为了求生做出如此丑态,都是气得目眦尽裂。

要知袁崇焕一案天下皆闻,虽然此时已过数十年,但忠直之士谈及往往不免扼腕长叹,甚或伤心落泪。

崔安见杨起隆如此贪生怕死,亦是甚为鄙视,心道:袁督师一生为大明天下呕心沥血,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固然是老天无眼,可这杨起隆身为前明皇室后裔,行事却如此不堪,两位师伯为这等人卖命,更是不值之至。

她见杨起隆面色惨白,目光中尽是乞怜之意,心知只要再轻轻一吓,他便会将与拜月教勾结之事和盘托出。当下短剑前探,轻轻抵在了杨起隆的颌下,冷笑道:“袁督师身受之惨,岂是一句‘昭告天下,配享太庙’便可相抵?今日我便要斩下你的首级,代袁督师满门复仇!”

说着短剑微一用力,剑锋已是割破了杨起隆颈间的皮肉。杨起隆只觉得颈间剧痛,不由吓得魂飞魄散,在此生死关头,他求生之念大炽,只求对方能剑下留情,余事都不足论。嘶声大叫道:“你不能杀我!”

与此同时,燕归来、云海楼等人均是大惊失色,纷纷怒喝道:“住手!”

崔安毫不理会燕归来等人,冷冷地盯着杨起隆道:“我为何不能杀你?”

杨起隆面上一阵红一阵白,似是有什么大秘密不能吐露,但终于抵不住利刃加颈的恐惧,颤声道:“你不能杀我为袁督师抵命,因为我不是朱三太子!”

崔安一心想逼问他与拜月教勾结之事,万料不到对方居然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但此事太过匪夷所思,她一时之间竟然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奇道:“你说什么?”

杨起隆瞥了一眼颌下的短剑,费力地咽了口唾沫,又道:“我不是真的朱三太子!”

此言一出,不啻是半空中打了个霹雳,不但崔安、杜晓月等人怔在当场,就连燕归来、云海楼这几人亦是愣愣地瞧着杨起隆,彷佛听到了天外奇闻一般难以置信。

一时之间,竹舍外静寂异常,人人均是紧紧盯着杨起隆,却是谁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要知近年来“朱三太子杨起隆”的名头早是传遍大江南北,清廷固是多方追捕,唯恐他借吴三桂之乱乘势坐大,而在民间,亦是无人不知这杨起隆是大明天子流传下来的唯一血脉,无数反清志士更是将大明复国期望寄托在了此人身上。

可如今他居然说自己“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

崔安见杨起隆满面恐惧之色,心道:这人多半是怕我当真下手杀他,否则,他若当真是假冒的朱三太子,怎能骗得过燕归来这些江湖上的大行家?

杨起隆见崔安目光中尽是怀疑之意,急道:“此事千真万确,绝无虚假!”平日若有人怀疑他并非大明皇室血脉,都会招致他勃然大怒。但此时生死关头不得已才说出这个大秘密,活命要紧,反而生怕对方不信。

杜晓月亦觉得此事太过匪夷所思,问道:“你既非朱三太子,又如何骗过了这许多人?”

杨起隆道:“我手中有大明崇祯皇帝的传国玉玺,又有真正的朱三太子出世时的东宫存档,这两样均非平常人所能伪造之物,大家见了,自然是深信不疑。”

崔安点点头,道:“这两样物事的赝品固然难以伪造,但真品你却又从何处得到?”

杨起隆道:“我虽假托是大明三太子朱慈焕化名杨起隆,但杨起隆其实便是我的本名。先父杨月怀是前明宫中侍卫。李自成进京之时,先父保护三太子仓皇逃离京城,本意是想留住大明皇室血脉,以图将来复国。”

“但朱慈焕长大成人之后,却宁可苟安于民间,不愿再提复国之事,还将传国玉玺和东宫存档送给先父保管。先父见复国无望,十数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一气之下生了场大病,最后郁郁而卒,临终前将这两样物事传到了我手中。”

崔安听得将信将疑,道:“这两样物事现在何处?”

杨起隆道:“此乃至关重要之物,我令燕归来代为保管。”崔安对赵守信一使眼色,赵守信当即上前翻检燕归来衣袋,果有一个黄绸小包,赵守信不敢擅自打开,双手呈到崔安面前。

崔安将短剑归鞘,接过绸包打开,却见包中有一大一小两个檀木方盒,小盒中是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