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宅师 >

第643部分

宅师-第643部分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方元视线落在豆腐块上,简短的百来个字,他自然是一目了然。简讯内容不多,但是也集合了新闻的全部要素。非常简要地阐明了时间地点事件。

内容很简单。说的无非是某个乡村的一座桥,由于年久失修突然断了,给乡村百姓的出行造成困难,希望相关部门予重视,帮百姓排忧解难。

类似这样的简讯,每张报纸都有很多,但是众所周知,报纸只有建议的权力。至于相关部门是否采纳,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而言之。如果事情解决了,那是报纸建议有功。要是一直没有解决,他们也算是尽了人事,也能够心安理得。

但是大家都明白,在很多情况下,类似这样的建议,往往是不了了之的结果。所以才会是豆腐块大小的简讯,而不是占据半张报纸的长篇大论。

不过当包龙图把红头文件与豆腐块简讯摆在一起的时候,方元眼睛微微一亮,也有几分揣测:“你想在这方面作文章?”

“没错。”包龙图得意道:“你想想看,现在上头倡议公益活动,我们积累的影响号召,相关部门肯定会顺水推舟,就算成不了树立的典型,也肯定大肆报导一番。”

“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白费力气。毕竟相关部门需要政绩,我们需要名声,乡村百姓需要实惠。大家都有好处,堪称共赢。”

包龙图列举起来,笑着说道:“说句不好听的,我们这样回报社会,总比那些光赞助却不拿出实际行动的公司企业强多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会看到我们的责任心。况且这事很有积极意义,妥妥的正能量,就算省台不报,市台也肯定要宣扬。”

“名声上来了,口碑也有了,还怕没有业务上门?”包龙图摩拳擦掌道:“总之一句话,这事好处多多,你干不干?”

“干,为什么不干。”方元拍案道:“叫上大家,开会!”

私人公司,老板没有掣肘,自然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开会的效率更高。方元把公司全部职员招集起来,当场说了这事,再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

一帮员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哪里还能有什么意见,自然是纷纷叫好。

当然,这会议也不是单纯的走过场,最起码要拿出一个详细的执行方案来。毕竟包龙图只是提了建议而已,至于怎么操作,就需要一帮员工开动脑筋,群策群力了。

众人同心协力,半天时间就把方案捣弄出来了,反正大体框架肯定是这样,如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其他问题,那再灵活解决就是了。

会议结束,在返回办公室的途中,方元忽然想到一事,急忙道:“包子,那条桥应该还没有重造吧?要是人家已经开始重新修桥,那我们岂不是多此一举了吗?”

“放心,我已经打听过了。”包龙图信誓旦旦道:“桥才断三天,昨天上报纸,就算相关部门有什么反应,也肯定没我们快……”

“那就好。”方元轻轻点头:“不过事不宜迟,现在就可以行动了。”

方元怕迟了生变,回到办公室就直接打电话给相关部门。他才把事情一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果然很感兴趣。这相当于送上门的政绩,哪个会往外推?

反正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然后就开始了串联大会……

总而言之,等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安排好了,那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情。在第四天早上,方元才算是与众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断了桥梁的乡村之中。

乡村的位置比较偏远,早上出发中午才到。说实话,乡村的道路,肯定没有国道那么平坦宽敞,一路上没少坑坑洼洼、坎坷不平。

颠簸了半天,在车子停下的时刻,众人纷纷下来,吐的吐,脚步虚浮的虚浮,反正就没有哪个还依旧保持精神焕发的样子。

“辛苦了,诸位辛苦了。”

与此同时,一帮人纷纷涌了过来宽慰,而且早有预料似的,有人递碗,有人奉瓶,纷纷送上了解晕的药水、茶水、酒水。

众人喝了水,又休息了一会儿,才算是缓了过来。

这期间,也少不了相互介绍,方元才知道,带人来迎接大家的,那是当地县里的领导,还有乡村干部之类。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人家的地盘上办事,如果没有人家的配合,这事绝对办不成,所以肯定要提前打招呼。

都说了,这事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谁也不会阻挠。所以县里来人了,乡村的头头更是一个不少,还有一大帮看热闹的百姓。

不仅如此,县里的记者,还有泉州方面的记者,也来了十几个。等到大家恢复过来了,就开始收集素材,录制视频。

先是把大大小小的领导采访了一遍,然后轮到了方元登场,他特意蓄了几天的胡须没刮,又戴了一副平光眼镜,穿上衣鲜光亮的西装皮鞋,年纪起码大了十岁,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在记者的镜头下,方元侃侃而谈,说了一堆没营养的废话,等到镜头转移开了,他才悄悄抹了把汗,然后远远走到一边。

此时此刻,他才算是看到了断的桥梁,据说这是乡村通往县城的主要道路,桥断了百姓想到县城,就需要绕一个不小的圈子,非常不便。

当然了,百姓也不蠢,在桥断期间,也砍了两根木头,再编织一些竹藤,搭建了一条简易的小桥,以代替原来的石头桥。这条竹木桥虽然不大,车辆肯定通行不了,但是行人轻松走过不成问题。

当然了,在记者的镜头之中,这条竹木桥肯定是不会出现的,他们只会拍湍急的河流,还有空荡荡的桥面。这样对比,才能够显示出重新修建石头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且也要说实话,石桥肯定比木桥坚固耐用,保质时间长。

所以对于方元公司的“义举”,乡村百姓还是十分支持的。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帮百姓也十分配合,说了不少感激的话。

一番忙碌,到了下午两点多,采访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后大家就在乡村干部的迎接下,纷纷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村。这里已经有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就等大家入席就坐了。

觥筹交错之间,大家也吃得十分尽兴,直到太阳快下山了,这场欢宴才算是结束。然后泉州方面的来人走了,县里的领导也回去了,一帮记者也散了。

不出意料的话,刚才的采访肯定会在今天或者明天的电视、报刊上出现,之后还会有后续的跟踪报道,不过那就要等工程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一帮人走了,方元等人却留了下来。毕竟他们是来办实事的,肯定要留下来勘察地形,特别是修桥铺路这样的工作,绝对不能有半点敷衍。

送走了这帮人,方元也轻松多了,迎着夕阳余辉观赏群山尽染的景观,然后觉得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是挺不错的,当下随口问道:“对了,这乡村叫什么名字来着?”

“生龙口……”旁边有人回答。(未完待续。。)

第811章 入乡随俗

方元仿佛没听清楚,再问了一遍:“什么名字?”

“老板,这里叫生龙口。”一个员工连忙回复:“生龙口乡,下辖十六个村子,总面积为八十二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了总面积的一半,是有名的农业乡……”

“生龙口,农业乡!”方元沉吟了下,忽然笑了:“好像挺有意思。”

说话之间,方元负着手,慢慢朝乡村方向而去。剩下的一帮员工面面相觑,也没觉得这话有什么意思啊。但是老板走了,他们也没多想,纷纷跟上。

回到了村子,自然有人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

尽管是借宿农家,但是主人家十分的热情。毕竟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谁是真心帮他们办事,谁是随口忽悠人的。

毫无疑问,有县城的领导,又有一帮记者采访,自然让村中百姓明白,这事肯定要动真格的,不然也交待不过去。有人帮忙免费造桥,谁拒绝谁是傻子。

当然,接受帮忙,肯定要承人情,不能翻脸不认人。所以在村子之中,方元等人肯定享受到很高的礼遇,许多人都欢迎他们的到来。

对此,方元等人自然也很开心,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好心办事,却换来一张张冷脸吧。最重要的是,他们心里也清楚,在这时修桥也离不离村子百姓的帮助。

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那么大家自然是和气融融,相见恨晚……

不过话又说回来,方元一行十几人。一户人家肯定是接待不了的,所以需要分散安置。但是作为掏钱的老板,他的待遇肯定与普通员工不同。

村长亲自开口了,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他肯定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说实在话,村长的家也不算多么豪华高档,也无非是青砖瓦房罢了。但是相对其他村民的泥瓦房来说。也算是比较舒适的“豪宅”。

不过从青砖房的沧桑古老痕迹来看,这宅子显然不是最新修建的,最起码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据村长介绍说,那是他爷爷留下来的宅子,名副其实的祖宅。

其实村长的年纪也不大,才四十左右。他的父亲还健在。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老爷子上了岁数,身体却十分硬朗,经常下田耕种。在宅子旁边的一片菜园,就是他负责照料的。

对于方元的来到,老爷子也十分的高兴,如果不是才喝了酒,他肯定要拉着方元继续小酌几杯,叙一叙家常。

村长一家人太热情了。反而让方元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比较生疏的应和着。村长也看出端倪来。十分善解人意,微笑引着他到客房安顿下来。

客房不算宽敞,十平方左右,摆了一张一米五的床,另外还有小巧的桌子、椅子,此外就没有什么家具了。床上有棉被和枕头,都是新的,十分干净整洁。

村长毕竟有见过世面的人,没少到县城开会,自然知道说些场面话:“寒舍简陋,要是有什么照顾不周到的地方,还请方老板多多包涵。”

“没事,这样已经很好了,是我打扰了才对。”方元摆手道,说的也是事实。毕竟在乡村之中,能够腾出一间干净整洁的客房,肯定不怎么容易。指不定村长家里的某个人,还要和谁一起挤着睡呢。

两人客气了几句,村长才退了出去,让方元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方元才起来,在村长热情的款待下吃着早餐,然后包龙图就带着浩浩荡荡的卡车队来了。十几辆大卡车,就停在断桥的旁边,车上尽是堆叠如山的钢筋水泥,反正都是修建桥梁的材料。

乡村百姓闻风而至,看到这些材料,自然是笑逐颜开,十分高兴。说句老实话,看到这些东西了,他们才算是彻底安心。

其实百姓也不担心方元不修桥,而是怕他拖延时间,一条桥修得一年半载的,只顾捞名声而不顾百姓的迫切要求。现在看来,这点担心是多余的。毕竟材料现在的,就算方元不派人来修,那么他们也能够完成这事。

要知道偏僻的乡村之中,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艰难,不少村民都是身兼数职的行家里手,下田能够耕地,上田之后会的活计可多了,反正只有与衣食住行相关,村民肯定略通。

连房子都能够自己修造,更何况是区区桥梁。

当然了,由村民自己修造的桥梁,或许没有专业工人修建的那么实用美观,但是绝对坚固耐用,轻易不会垮断。

比如说之前断掉的石头桥,那也是乡村百姓自己修的,据说是一百多年前的产物。只不过由于石头材质不好,这才风化酥脆垮断而已。现在有钢筋水泥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