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39部分

大唐虎贲-第39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一章 一肩挑下

  孙思邈!
  罗士信听了这个名字,整个人有一种让雷劈到的的感觉。
  又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横空出世!
  也许孙思邈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唐太宗这类的君王,比不上李靖、李世绩这类的千古名将,但是他给中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绝对不会逊色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药王孙思邈!他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
  罗士信当初听李艺介绍陆问明时,说他医术天下第一,就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第一当属孙思邈才是。
  果然,罗士信从陆问明口中听到了这三个字。
  陆问明此言出口,登时引起了一阵哗然。尤其是周边聚在一起的大夫更是一个个如听奇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陆问明少年成名,四十岁便入主太医署,是罕见的三朝太医令,先后受到杨坚、杨广、李渊器重,将太医署全权托付,名望响彻杏林,堪称医学界的奇迹。不少大夫名医都以他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因为成绩太过瞩目,因为医术过于高明,陆问明的孤傲也是人所共知。
  相对他而言孙思邈逊他一辈,与之相同也是少年成名,只是人生的轨迹大不一样。孙思邈拒绝了所有权贵者的邀请,以一根竹杖一双脚,行遍天下,医遍天下,同样获得了瞩目的成就。
  世人也常将两人相提并论,陆问明对此却不屑一顾,觉得自己统领太医署是天下医者表率,混迹草莽的孙思邈根本没有资格与之相提并论,是以很反感将孙思邈与之相比。
  可如今陆问明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不及孙思邈,传扬开来,在杏林界绝对会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暴。
  对于各中缘由,罗士信自然不知,也无暇在意只是问道:“这人海茫茫,要找一人谈何容易?”
  陆问明笑道:“太白山,一个月前,他亲口告诉我要去太白山研究山中的药材。对了,我说的太白山是位于高句丽、新罗那边的太白山,可不是长安秦岭的那座。”
  罗士信只知高句丽、新罗那边有长白山,却不知有太白山的。其实陆问明说的太白山也就是耳熟能详的长白山,只是年代不同叫法不一样而已。长白山是南宋时期由金辽定下来的称呼。而这个时期对于长白山缺乏一定的认识,有叫不咸山、神仙山,也有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等等乱七八糟的,不过叫太白山的占据多数。
  “太白山绵绵千里,想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以我之见还是将公主送回长安,请御医医治为好!”李艺只担心自己,对于平阳的死活,完全不在意,若平阳死于此次出征死在他定州,或多或少对他都有点点影响。
  “没听我说嘛?能救公主的,唯有孙思邈一人,将公主送回长安无异于将她送往死路。”陆问明一大把年纪了,倚老卖老,见李艺无视他的分析,孤傲性子一起,毫不留情面的针锋相对。
  “你……”李艺气恼,却也不敢再多嘴,将平阳送至长安等死,这罪名可不小。
  陆问明老而弥坚,一眼就瞧出了这里的主事是李艺、罗士信,李艺不认可他的判断,转向对罗士信说道:“太医署是老夫的骄傲,也一直以为御医是天下医者中最为出色的。直到遇上孙思邈,方才懂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御医服务的不过是皇亲贵胄、达官贵族,一有大病小病,皆以最昂贵的药材医之,然后药到病除,全无创新全无所求。与其说是医术高明,还不如说药材神效。一名御医,一生中又有多少机会真正的接触疑难杂症?又有多少机会去研究疑难杂症?或者说谁敢在皇亲贵胄、达官贵族身上入手研究?孙思邈说的不错,作为一个医者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些都是御医所缺乏的。”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一句类似于真言一样的东西,一经陆问明口中说出,立刻引起了四周大夫的深思。
  心中想起一月前,孙思邈上门学医的点点经历,陆问明忍不住吹嘘长叹了口气道:“长安御医三百,有人真正接触过战场创伤?更何况是隐藏五年的旧患?他们全无经验,便是要医也不过是根据医书纸上谈兵。这种恶疾,纸上谈兵治好的几率又有多少?孙思邈不同,他行遍天下,四十年来所遇到的疑难杂症怪病奇病,不知凡几,对于医治各种恶疾有着充分的经验与手段。是以还是那句话,能够医治公主的,据我所知只有孙思邈一人。”
  “我这就动身往太白山去找孙大夫!”
  陆问明的这番话,看来不仅只是说动了罗士信,裴青衣也被说动了,表示即刻动身。
  “站在,就算要去找孙大夫,也不是你这样说走就走的!”罗士信知道平阳公主的未来,自然更加倾向去找孙思邈。只是孙思邈远在高句丽、新罗那边的太白山,完全脱离了李唐能够掌控的范围。这深入异域寻人本就千难万难,更何况高句丽与他们中原有着世仇。冒然的过去,对寻人无碍。
  罗士信耐心问道:“陆大夫,由您亲自为公主医治,能够维持多少时日?”
  陆问明琢磨了会儿道:“老夫已经想到一套延缓病情的疗法,以公主现在的情况,勉力能维持两三月的时间不让病情恶化。过了这段时日,病情进入膏肓,就算孙思邈来也无力回天了吧!”
  罗士信瞄了李艺一眼,这小人两眼朝天,一副不闻不问置身事外的模样,很显然不想参合其中,免得危及自己。
  罗士信也知此刻他下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导致平阳公主的死亡,以致祸及自身,只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担子没人敢抗,那就他一肩挑下。


第七十二章 书信

  罗士信自与平阳公主结识以来,平阳虽然贵为公主,却一直默默的帮助他:譬如对付尹阿鼠,又如乐平外的妥协配合,再如与李艺争锋时候的偏袒。
  有这份情在,罗士信断然不会坐视平阳如此死去。
  “陆大夫,你迅速将治疗公主所需要的珍贵药材列个清单,我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并且表明情况,让陛下遣御医带上药材来左人城支援……李郡王,我需要几个可靠的,精通高句丽、新罗语言的人,最好机灵点的。”
  罗士信用的是两全的法子,一边让李渊派御医来协助陆问明,一边深入高句丽、新罗去太白山找寻孙思邈。两边入手,在力所能及之内,争取最大的希望。
  陆问明当了三十多年太医署的老大,对于皇宫里的药材储备还是相当了解的。
  在名贵在珍惜的药材,皇宫尚药局里都拿得出来,根本无需存有任何的节俭。已然转身入屋,准备笔墨,将脑海中那不住涌现出来的材料记在纸上。
  李艺也没有多少犹豫,点头大步走了出去。虽然听从罗士信的号令,让他满心不爽,但是早已决定置身事外的他,不会在这个时候给罗士信抓着反攻的把柄,认认真真的去给他找人了。陆问明说的有理有据,李艺也看出了能救平阳公主的唯有孙思邈一人。而孙思邈远在太白山,来去都要将近一个月,短短的一月时间在异域他乡绵延千里的大山中找一个采药的大夫,那跟大海里捞针有什么区别?
  只要平阳公主因为罗士信的决定意外身亡,罗士信想要摆脱干系也没那么容易。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就是那时候的他,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就让你在跳跳!”
  李艺心想着,若说苏定方是他原来的第一仇人,现在的罗士信很荣幸的顶替了这个位子。
  罗士信迈步来到裴青衣的身前,看着这个心急的几乎六神无主的美艳侠女道:“别急,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一起动身。”
  裴青衣惊愕道:“将军也一起去?”
  罗士信点头道:“我性子急,要我在这个鬼地方瞎等,可做不到。再说了此行目的不在我李唐本土,不宜人多。你一个女子许多事情终不如我们男的方便。你我同去,相互也好有个照应。”
  “我也去!”
  “我也同去!”
  “也算我一个!”
  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三将先后站了出来,他们干略很是一般,但对于平阳公主却是忠心耿耿。
  女骑士中也先后站出五六人来。
  “也好!”罗士信看着这些自愿者,略作思索道:“两三人一组,我们分作四组分别先后前往太白山以及太白山附近的城镇打听孙大夫的下落,最多两个月,不管有没有找到孙大夫的下落都必须回来。现在你们都去休息,等一切准备好之后,立刻出发。”
  罗士信继承了这具身体的武勇,但大体上还是以穿越来的灵魂为主的,做事喜欢谋定而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脑子,当然应该动手的时候也绝不含糊。
  趁着李艺寻人之际,罗士信特地找来了与高句丽、新罗有生意来往的地方大贾,了解高句丽与新罗的大体情况,国家动向。
  高句丽现在的国王是号称荣留王的高建武,在隋朝灭亡与李唐建立之年登基。登基时还特地向李唐求取道家经典,以示交好之心。虽然骨子里双方是世仇,但因权臣把持朝政,无力他顾,对于中原商人并没有严重的排斥。
  至于新罗国国王是一个叫金白净号称真平王的家伙,此人颇有能耐,对于中原文化推崇备至,以中原的官僚制度为基,完善各种新罗官制,是一个亲近中原的国家,对于中原的商人奉若上宾。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算和睦,边境摩擦不断。尤其是对于太白山资源的争夺,更是常常走火。不过因为实力相当,双方刻意克制,也没有大规模的战斗。
  通过一系列的了解,罗士信也终于意识到所谓的太白山其实就是长白山。
  想着要在绵延一千多公里的山上找一个人,罗士信也只能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了。
  “新罗对中原商人都如此客气,想来早有亲唐之心,这点倒不是不能利用。”
  罗士信琢磨着任何有利自己的条件,突然得到了一个好的消息,经过陆问明施展针灸术中极为高明的芒针刺法,终于让平阳公主恢复了意识。
  **********
  明亮宽敞通风的卧房中,平阳公主在裴青衣的搀扶下靠在了榻前,听着裴青衣说着她晕倒以后的事情。
  至于她的病况,自然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在平阳公主面前,裴青衣那拙劣的说谎技巧刚施展了个头就给揭穿了。
  平阳万万想不到当年挨的那一下,会在五年后给她带来生命之危。
  想着死亡离自己如此的近,想着自己不过二十六岁,正是大展宏图的年纪,却即将因病而故,平阳公主便是在如何了得亦不由露出软弱之意,精神有些低落。但听最后罗士信决定分四队且亲自往太白山寻找孙思邈的时候,眼中不自觉的闪过一丝奇色,摇头道:“太不理智了,这事不应该他来扛!我若真有意外,即便父皇知道一切并非罗将军的过错,也会因他过分参入其中而忍不住迁怒于他。”
  她了解她的父亲,这是人之常情,人不可能永远做到理性。
  裴青衣也露着忧色,但却肯定的道:“我认为这就是罗将军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