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379部分

大唐虎贲-第379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李世民本身就是枭雄般的皇帝,绝非那种坐享其成不懂军略的世袭帝王,鉴于吐谷浑东境连接陇右。地近京西,位置重要;作战的不彻底,还不如不打,故这一次李世民的决心绝非慕容伏允能够体会的。
  这也造成了吐谷浑面临的悲剧。
  大唐军神李靖再次凭借他出色的军事天赋。发展了奔袭战,给了慕容伏允强力的迎头痛击。
  慕容伏允抵挡不住,为了防止唐军的追击。烧尽野草,轻兵入碛。逃入荒野,以保安危。他原本以为唐军孤军深入。一但没有了马草,后勤又拉的远,只有退却。可是他完全小觑了李世民,小觑了李靖,小觑了侯君集的决心。
  环境在恶劣也改变不了唐军的决议,李靖分兵两路追击,亲率李大亮、薛万均等部由北路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侯君集、执失思力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
  李靖率领迂回的奔袭军,在这位大唐军神的率领下神出鬼没,先在曼头山大败吐谷浑军,斩其首领,俘获大批牲畜,解决温饱危机,紧接着马不停蹄的在牛心堆击败吐谷浑军,随即又奔袭至赤水源再次获胜,共俘斩名王数十人,先一步截断慕容伏允的去路,成为逃入碛南的吐谷浑越不过去的一道大山。
  “大总管依旧没有慕容伏允的消息!”
  “大总管依旧没有慕容伏允的消息!”
  “大总管依旧没有慕容伏允的消息!”
  ……
  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乃至于半月……
  李靖广派斥候,没有得到任何吐谷浑残部的踪迹。
  为此军中个别大将坐立不住了,纷纷议论,是不是他们错了方向,错了目标。
  心急的薛万彻找上了李靖,“大总管,我们这样干等下去不是办法。食物马草药材各种奇缺,耗下去与我们不利。若慕容伏允已经逃了出去,我们岂不是白等干等?”
  李靖摇头道:“不可能,慕容伏允没有比我们快的道理。”简单的一句话,却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薛万彻急道:“可慕容伏允就躲着不出来,那该怎么办?我们耗不起呀……”
  李靖淡笑道:“薛将军莫不是把侯将军忘记了?”
  薛万彻张了张口,说不出话来。当初决定追击吐谷浑的时候,李靖决定兵分两路追击: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迂回奔袭断慕容伏允退入,另一路侯君集率领,沿着慕容伏允逃跑的路线追击。慕容伏允逃跑的地方叫做破罗真谷,在吐谷浑是出了名的死亡之地。因为破罗真谷极其恶劣,两千多里的地方,看不到一棵绿色的植物,也没有水源,只有个别蛇虫鼠蚁的踪迹。
  慕容伏允敢逃入破罗真谷是因为他们对破罗真谷的熟悉,而侯君集领了这个命令凭的是大无畏的勇气决心……
  自从侯君集进入破罗真谷之后,彻底消散了音讯,依照时间计算,已经将近四个月……
  面对如此情况,军中上下对于侯君集所部的情况都抱着不乐观的想法,只是不好说也不能说。
  面对李靖的反问,薛万彻真的不知如何回答。
  李靖起身道:“我知你们的想法,他们都觉得侯将军凶多吉少。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以侯将军的能力,在相同情况下,这天下能稳胜他的,找不出一人,他不是一个让环境气候击败的人。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他说着脑中浮现那位第一次让他动了爱才之念,意图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的人物。只可惜那不正的品行性格让他不由得留着一手,免得自己花费心思却教导出一个行大逆的徒弟。
  **********
  破罗真谷。
  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将头盔挂在马鞍上,任由漆黑打卷的头发散乱地披在肩膀。他仰望天空,浮云正在飞快地聚合,即使是最勇健的鸟儿也不敢出现在这块死亡之地。
  这位吐谷浑的王身材高大、肌肉蟠虬,雄壮威武有如猛狮。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上五官配合得恰到好处,散发着草原男儿粗野豪放的魅力。只是他眉头紧锁,面容有些阴沉。
  他实在想不明白李靖为什么会出现在他的前面,李靖率领的唐军就如天兵一般,在他的指挥下不断的取胜不断的出现在他的死穴,将他逼在破罗真谷,不敢动弹。
  他知道只要一出破罗真谷,他的大军将会进入唐军的眼线,然后成为恶狼口中的羔羊……
  李靖的用兵太可怕了,他的军事水平已经超出了他的认识,每一击都能准确无误的打在他的死穴上,让他无从抵御。若是可以,他希望这辈子都不要在对上李靖,这智商上的碾压,让他根本不知怎么去打这一仗。
  看着四周的兵卒,他们一个个肮脏干瘪,面黄肌瘦,胡须和头发没工夫整理,又脏又长,想了想自己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破罗真谷的可怕是他们本土人都心有余悸的,若非他们太熟悉地形,为了逃难在之前与隐蔽处藏有酒跟粮食,根本就不敢深入这死亡之地。
  原本以为他们进入破罗真谷进入了死亡之地,便能彻底的摆脱唐军,保存着“革命”的火种,休养生息之后,卷土重来。然而他想不到,李靖竟然会出现在他的前面,竟然孤军深入到唐军从未涉及的领域,截住了他的去路。这一下,慕容伏允真的有些无力了。
  他没有把握打赢李靖率领的唐军,更加没有把握退入破罗真谷重新走一次死亡之地。
  他们也只能在破罗真谷的隐蔽处躲藏起来,干等着希望李靖耗不住从而撤军。
  他不知唐军的情况如何,可是对于自己的一切,却了如指掌。藏在破罗真谷中的食物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现在全军节衣缩食,就算他这个吐谷浑的大王都已有七八日没吃上一顿饱餐。
  就在他茫然不解的时候,一支如同铁打的军队出现在了慕容伏允的后方。
  侯君集!
  侯君集此刻的形象不是一个威风八面的将军,更像是一个乞丐,甚至比乞丐更要凄惨三分,就如山林里的野人。
  不只侯君集如此模样,所有唐军都是一个德行。比乞丐还脏,比野人更乱……
  “兄弟们!”侯君集低吼着,他的声音此刻就如恶狼:“这一路来我们饿了吃什么,喝了吃什么,你们可记得?”
  一个个唐兵但闻此言,眼睛一片赤红。
  两千余里渺无人烟的破罗真谷无草无水,他们从最开始饿了吃干粮,渴了啃冰块,到后面可了刺马喝血,饿了直接以马肉为食,所有遇到的蛇虫鼠蚁都是他们的食物……一路就如野兽野人一样,能够坚持到这一日靠的是军人的意志。
  “我们受了这般大罪,便是拜前面的贼人所赐。还需要说什么,拿出你们的武器……就一个字……”(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捷报传达

  “杀!”
  随着侯君集的杀字落下,如野兽一般的唐军并没有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而是低吼着,就跟野兽攻击前不自觉发出的那种由喉咙管的生出的低吼一样。
  在侯君集的率领下,唐军仿佛化身为一群野兽,争先恐后的涌向了他们的敌人。
  不喜欢侯君集的人能够从他身上找出一千一万的缺点,什么骄傲自大,心胸狭隘,自以为是,桀骜不驯,贪婪无度,功利忘恩等等,数之不尽,但是就算在讨厌他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他一点:他的骁勇善战,他在军略上得天独厚的天份水准。
  一个得到李世民、李靖同时认可的人物,在这一刻便展现了他的价值意义。
  面对侯君集的冲杀,原本就六神无主的慕容伏允,更加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与信心:他怎么也想不到在没有任何准备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之下,唐军能够依仗军人的意志闯过给他们称为死亡之地的破罗真谷,完全给打的措手不及。
  吐谷浑的大军根本不堪一击,慕容伏允只能仓惶的逃出了破罗真谷。
  这一仗侯君集大破吐谷浑军,俘其名王骁将百人,兵士万余。若非侯君集所部一路闯来,体力效果过甚,无力追击,慕容伏允跑都未必跑的掉……
  这并不是结束!
  逃出了破罗真谷的慕容伏允准备渡突伦川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投奔于阗。
  李靖这位大唐军神似乎已经预料了一切战局走向,养精蓄锐的唐军在慕容伏允出破罗真谷露头的第一时间。便调兵遣将棒打落水狗。唐军经积石山河源迫至且末,一路死死咬着慕容伏允。慕容伏允走投无路。绝境中自缢身亡。
  李靖此时与侯君集部在柏海会师,威势更甚。
  慕容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意图斩杀吐谷浑权臣天柱王降唐。天柱王技高一筹,反客为主,先一步斩杀慕容顺。在这生死存亡之境,吐谷浑自己因为惊惧而内乱。
  李靖用兵如神,任何细小的东西都能在他眼中无限放大。他第一时间察觉吐谷浑的情况,先坐观胜负,在天柱王、慕容顺胜负了然的时候,果断出击。
  吐谷浑因内乱弄的人心惶惶,兼之消耗过巨。无力抵挡。
  吐谷浑彻底消散于历史,为唐所灭。
  侯君集送身旁的护卫手中接过一块抹布,将长刀上的鲜血抹去。此刻的他已经好好休整了容貌,鲜衣怒马,好不威风,目视着远处,心中有着无尽的得意:此战能胜,他侯君集是第一大功臣。便是因为他克服了破罗真谷,大唐才能打破僵局……他率领着本部兵马人龀冰、马瞰雪的事迹必将成为后世人广为流传的传奇。受后人瞻仰。
  他目光所及的方向正是遥远的长安,心中不自主的念头:“陛下,这就算我侯君集的能力,只要给我机会。罗士信凭什么与我比?”
  捷报传达长安。举国欢庆。
  东西战事牵扯大唐上下万千人的心,虽然捷报是一个个的传达,不论是罗士信还是李靖都打的很漂亮。但是这最终的胜负未定,谁也不能放心下来。要知道当年杨广征伐高句丽也是胜果不断。结果呢?还不是最后关头掉链子,百万大军给打的落花流水。
  战事如棋。瞬息万变。不到真正凯旋的消息,谁也不能肯定最后的胜负。
  李靖逼死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又趁着吐谷浑内斗,一举功成。
  这是真正的胜利,是值得所有大唐人夸耀自豪的胜利,也是让周边那些居心叵测的异族人丧胆的胜利:大唐面对建国以来最大的威胁,周边四个敌国合力针对大唐。面对这种危局,大唐竟然以强硬的手段,两线作战。一线连战连捷,全无败绩,另一线更是直接灭了西南霸主,这份强势实在是可怕。
  李世民这位泰山崩塌都面不改色的人物,得到李靖传来的凯旋消息,也忍不住的在朝廷上舞动起了拳头,将如此喜讯传阅下去,给早朝的满朝文武分享。
  满朝文武停下朝会商议的事情,纷纷向李世民道贺。
  李世民详细的看着战报,见侯君集率领部下强闯破罗真谷,忍不住大赞道:“君集勇闯死亡之地,约束三军,奔袭两千余里,摧凶克敌,一往无前,这大无畏的大气魄,委实了不得。古之名将,莫过于此。”作为他最看中的爱将之一,他从不怀疑自己的眼光以及侯君集自身的能力。
  现在侯君集一战打出了自己的威势,李世民自然不会吝啬溢美之词。
  听李世民如此赞美侯君集,朝中文武也先后响应,称赞侯君集这一仗打的漂亮,居功至伟,一时间朝廷上都是对侯君集的称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