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203部分

大唐虎贲-第203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世民的用意

  李世民是一个文武全才,身兼多艺,书法绘画皆有一手,这棋盘摆设简单却带着栩栩如生的感觉,非常的形象逼真。将突厥的疆界,大唐的疆界都摆了出来。
  罗士信不时也会翻翻大唐的疆域图,了解一下大唐疆域的情况。
  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地方代表什么地方。从地图上的形势来看,突厥西以金山为界,东着挨着高句丽辽东那一块。不过因为水草丰盛的缘故,突厥绝大部分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细说起来就如中国的版图雄鸡,鸡背上蒙古国的那块地方。
  李世民以李靖镇守灵州,又以李世绩镇守代州,差不多有点呈现东西夹击的形势……
  看着以棋盘摆的地图,也许李世民存着的就是东西夹击的的想法。
  果然!
  李世民取出了两枚代替李靖、李世绩的棋子道:“这突厥制霸草原多年,疆域极为广阔。想要一战而定,绝不容易。我打算到时候分兵而击一路李靖从灵州由西向东攻打突厥,一路李世绩从代州由东向西攻打……然后与草原上的一个部落结盟,让他们封锁住突厥的北部,以防他们让北方深处逃窜。”
  “那为何不分兵三路?”罗士信好奇问道,也从棋盘上取过一枚棋子,放在大概庆州的方向,道:“出兵之际,药师公由灵州自西向东,李世绩大将军出雁门关自东向西,再来一路出庆州朔方由南至北。三路大军分而进兵。然后在辅以北方草原上的一盟友便形成了四面合围之势,保管让突厥成为瓮中之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世民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我便是存着此意。大将军你想,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经济嘛!隋末动荡,中原元气大伤,伤得太重,一时间恢复不过来。在这百废待兴之际,贸然长时间的发动对外战争。所消所耗会伤及大唐根基,加重百姓负担。但是目前的情况,我们又不能不打。那怎么办?”他用手在棋盘上比划了一下。自问自答道:“速战速决,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办法,最强的效率。以极短的时间消灭突厥。将突厥覆灭。如此同样能够减少战争给我们带来的负担。所以这一战,我大唐将会以最强的姿态出击,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突厥荡平。我大唐战将多云,但论及最拔尖的三位莫过于李靖、李世绩还有大将军你了。”
  罗士信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太子殿下是说,让我来负责由南向北的这一路大军?”
  “不错!”李世民目光灼灼,颔首道:“李靖用兵擅于奇擅袭。长于计谋算计,李世绩用兵老练灵活。擅于钻空子。而大将军则擅长打硬仗,除了大将军,相信这天下也再难找出第二个敢以两万步卒,正面迎战突厥,还将突厥打退的人物了。这正面一路大军的统帅,依照我的想法是非大将军不可。所以我欲调大将军为庆州都督,接受杨文干之职位,掌七州军事,镇守北方边界。如李靖、李世绩一样,镇守之时,派人深入突厥境内,调查突厥情况,了解突厥动态,方便日后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将突厥拿下。”
  “唉!”李世民说到这里,忍不住长叹了口气道:“我也知,如此决定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我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讨过,都一致认为大将军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罗士信听了默然,平阳身居高位,李世民晋升为太子,李元吉又因为他而不知所踪。现在她是大唐第一大将,自然是不可能跟着他一同前往庆州赴任的。这新婚燕尔的,分隔两地,也实在有些残酷有些不舍。同样的还有郑丽琬……
  这人生在世,总要遇到一些两难之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不外如此。
  犹豫了会儿,罗士信目光坚定了下来,道:“承蒙太子殿下信任,末将愿意当次重任。只是不知任命什么时候下来……”
  李世民用劲的拍了拍罗士信的肩膀道:“我就知道大将军心系天下,不会拒绝。大概两三个月以后吧,此事我还没有向父皇提起,只是一个预算……我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的,新婚燕尔的就将你们给拆散了。三姐本就对我成见极深,我在冒然的将你们拆散了,不将我的剥皮抽筋才怪了。”
  罗士信心中大安,至少还有两三月的时间,蜜月期已经够长了,这身为大好男儿,有多少能力自当肩负多少责任。现今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面对突厥……自当要尽力而为。
  听李世民说道与平阳的关系,罗士信忍不住道:“平阳秉性刚烈,一时间接收不了,有什么不适当之处,殿下担待一二。”
  李世民无所谓的摆了摆手道:“这个大将军放心便是了,就算你是她的夫婿,对她的了解,未必就比我更多。她只大我一年,我俩是一起长大的,一样的喜好兵法骑射,玩得到一起去。她的想法心态,我再是了解不过了。便是因为兄弟姐妹之间,我与她的关系最好,她才一时间接受不了,我不会在意的。”
  罗士信也不再说话,突然想到一事,问道:“不知,殿下现在于突利的交易做的几何了?”
  李世民答道:“很不错,他们打的厉害,各方面的消耗都超乎想象。突利以盐铁器械来收买拉拢部落与他并肩一线,常常一要就是万数。我们不做金钱交易,皆以牛马互换。足够的耕牛,能够带动农业,巨额的兵器消耗,对于冶炼业也大有好处。”
  罗士信嘿嘿一笑,露出了狐狸尾巴,道:“这个,陌刀阵固然是克突厥骑兵的利器。但是深入突厥腹地,陌刀阵缓慢的机动性将会成倍的放大,不利于草原上作战。这个……殿下你看,既然我们大唐现在有了战马的来源,河曲军马场经过长期的投入,现在也有了很大的成效。这个你看……战马能不能额外透支许多。这样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到攻打突厥的时候,也能出上力是不是?”(未完待续。。)
  ps:  不知不觉就在椅子上睡去了,更晚了!


第三百章 帮着选择

  看着擦拳磨掌的罗士信,李世民也笑了起来。他也是用骑好手,自然知道这个时期骑兵的妙用。所谓步克骑实际上都是被逼迫出来的。取胜的关键不在于兵种,而在于战术。若是手握足够的骑兵,谁吃饱了撑着去研究什么步克骑的战术。在平地原野,冷兵器时代真正能与骑兵一教高下的唯有骑兵。
  作为一个骑将,最幸福的事情便是能够统帅一支骑兵大队,征战疆场。
  这种感觉,李世民是最了解不过的了。
  他永远不会忘记,太原起义的时候,为了防止突厥捣乱,特地派刘文静去抱突厥的大腿。那个时候,突厥财大气粗,对于抱他大腿,意图造反作乱的诸侯,他们都会很大方的派出个千八百人支援。当然突厥不是心地善良,实际目的是搅乱中原,霍乱天下。
  李渊、李世民作为名门之后,战略远见,远胜刘武周等人物,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刘文静竟可能的让突厥少派些人来,多支援一些战马。以至于刘文静要到了五百战马,可将当时的他给高兴坏了,死磨硬磨的讨要来两百匹,组建了一支小规模的骑兵队。只觉得不可一世,威风八面,这支骑兵队也就是玄甲军的前身。
  亲自经历过当年的不易,李世民能够体会罗士信的感觉,现在也正如罗士信所想的。李唐缺马的情况因为朝廷这些年的马政不断的支持河曲马场、西凉马场等养马地。这些年军中每年都能分配到一定数额的战马,比起以往一匹战马轮着用好上太多。打通突利这层关系之后。更是如此。
  北地缺盐缺铁缺兵器,就是不缺战马。又因突利有求大唐,兑换的比例又是极低。精良的战刀,往往几把便能换上一匹好马,也足见诚意。
  大唐冶炼技术发达,以兵器换战马实有大利。至于盐铁大唐地大物博,尤其是前者,更是用之不竭。
  短短几个月,大唐与突厥的战马交易额已达五万匹。经常为战马发愁的李世民,也徒生财大气粗的感觉。
  “额外透支许多?那是什么数?”李世民笑着答道。
  罗士信一听有门,忙道:“太子殿下的底线。就是我要的数额。殿下看着给,我这里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您给多少。我要多少。绝不嫌多。”
  李世民气笑了:“绝不嫌多?还真是狮子大开口了。这样吧,看在你任务繁重的份上包括原定数额,我额外给你一万战马,够可以了吧!”
  罗士信盘算了一下,原有的三千加上并拨给他们的两千,外加一万,能够凑成一万五千的骑兵队。一万五千骑兵,罗士信这想想。口水都忍不住挂了下来,忙道:“多谢殿下了。有一万五千骑兵在手,突厥小儿,哪里还是敌手。对了,我手上没有什么人。这要调到庆州去,右骁卫大将军的职位是当任不了了。但是骁卫营里的那几员大将,我可要一并带走。少了他们,就凭我一人也干不了啥事。”
  “这是自然!”李世民想都没想,一口应了下来。
  “事情就这么定下,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事后再说。时间还早着呢……我手头上还有公务处理,先走一步了。”
  大唐百废待兴,李世民确实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关键在于他为人好强,也想证明自己干的会比李建成更要好。这自从受封太子之后,手握天下大事,他的努力亦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罗士信也随后返回了太极殿西堂,听大唐皇帝老岳父的训话。
  直至天黑,两人方才返回罗士信的国公府。
  这来到门口,见平阳府上的老管家正指挥着下人将,隔壁平阳习惯用的东西往国公府里搬运。
  罗士信道:“这府邸你打算怎么办?空着怪可惜的!”
  平阳想了想道:“干脆我们重新规划一下,直接将我两栋屋子连在一处,两栋当做一栋来使用。屋子嘛,自是越大越好。”
  罗士信颔首道:“这主意不错,行得通。回头跟福伯说声,让他找个师傅来看看,画个图纸什么的。要弄就弄的好一些,反正我们也不差那几个钱。”
  平阳笑道:“听你的!”
  休息洗漱,罗士信年青精足,食而知味,上了床就忍不住上下其手。平阳见爱郎痴迷,自不拒绝。
  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罗士信轻抚这怀中佳人的娇躯,做着事后的抚慰。他在现代听说,大战过后的女性需要给予爱抚,罗士信也不知真假,每次完事之后都会做着事后工作。
  今日一边抚慰,也说到了李世民午后找他的事情。
  平阳静静的听着,身躯忍不住微微一颤,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加迷恋枕边的爱郎,只是听他要外放任官,心中就涌现千万不舍。更甚之产生强烈的同去念头……什么右卫将军,什么司空、什么幽州大都督、什么上柱国,哪有跟心上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更加美好?
  “那你什么时候动身?”她并没有劝他不去,罗士信已经分析出了利弊。平阳在这方面的觉悟不会逊色于罗士信,完全明白了李世民的顾虑。固然心中对他有着成见,却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这目光看的确实长远,免去了日后出兵突厥才发现国力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远征困扰。
  现在细细谋划,远比日后临时临急的筹备强上百倍。
  罗士信道:“我也不知道,太子也是有些人情味的,说了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