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178部分

大唐虎贲-第178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见儿子女儿都这么说,心中大感宽慰,叹道:“具体情况,父皇也不是很清楚……”他还待要说,外边传来了杜凤求见的消息。
  李渊闭口不谈,让人将人请进来。
  杜凤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中年书生,一身干爽的儒士服,带着诸葛巾,若是手上加上一把羽扇,十足的一副诸葛粉的打扮。带诸葛巾早已不流行了,不过大唐海纳百川,对于衣着什么的都没有讲究,也不以为怪。
  “草民宁州杜凤,拜见陛下!”杜凤带着几分不卑不亢的作揖问好。
  李渊沉声道:“你说朕在这仁智宫里,何险之有?”
  杜凤恭声道:“回陛下话,危险来至于庆州,草民怀疑庆州都督杨文干有谋反之意。”
  李渊心中一颤,问道:“此话怎讲?”
  杜凤道:“草民家住在宁州府衙附近,近几日宁州官军颇有异动,听人说是庆州都督下了什么指令,似乎有往凤凰谷逼近的迹象,动作十分鬼祟,草民担心会对陛下的安危造成威胁,特来提醒。”
  李渊眼睛闭了起来。
  杨文干是庆州都督不假,但是庆州都督管辖地域很大,除驻地庆州外,周边的原州、宁州、豳州等地都在他的号令之下,俨然京师以北防寇长城。李建成负责北方防线,杨文干便是他一手提拔上位的。
  而仁智宫地处坊州中南山凤凰谷内,下山往北不远,便进了宁州界内,庆州则在宁州以北。庆州都督杨文干如果真的想要发兵袭击仁智宫,必然从宁州经过,宁州本府也必然有所动作。
  杜凤一状,正好与尔朱焕、乔公山暗合。
  三人成虎!
  李渊一次不信,二次存疑,三次巧合,他发现自己竟然是不得不信。
  李渊将案几一踹,巨大的案几翻了个边,坐上的水果食物,洒的一地都是,随即又落魄的坐在位子上,失神的囔囔道:“建成,真的反了?”
  “不会,不会的,大哥不会这么干。”平阳依旧不信。
  “二郎,你说此事应该怎么办?”李渊问向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李世民道:“大哥向来仁厚,儿臣也不敢相信大哥会反。不如派人将他请来,查问缘由。”
  李渊沉吟片刻,道:“大将军,你立刻派人前往长安,传我敕令将太子请来仁智宫,就说,就说商议秋后防备突厥之事。”
  在场的所有人心里明白,李渊当真怀疑上了李建成,不然不会假托防备突厥这个借口。(未完待续。。)
  ps:  12点前还有一更!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东宫争论

  “咚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魏征用力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毗牙咧嘴的吸了口冷气,叫道:“来了,谁啊!”
  李渊这一去仁智宫避暑,还顺带带走了一批亲信老臣。那些亲信老臣都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自负责这一定的事物。他们这一走,拉下许多的事情。
  李建成忙着吞李元吉的势力,将绝大部分是事情都交给了魏征,能者多劳。
  比起智略,魏征在政治上的才能更让李建成所倚重。
  魏征的事情一下子比往日多了三倍,每日都早出晚归,也没有什么怨言。今日夜晚,他拖着疲乏的身躯回到了家,洗漱一番,直接累的睡了。这还没睡足一个时辰,正处在深入睡眠的状态中,突然让人以异常猛烈的方式惊醒,脑袋不由传来阵阵刺骨疼痛。
  “父亲大人,太子突然派人来报,说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找父亲商议。”门口传来的是长子魏叔玉的声音。
  魏征神色微变,想着当前的情况局势,表情逐渐严峻,心道:“终于来了!”
  他不顾身心的疲惫,匆匆忙忙的穿上了衣服,略作梳洗,自接上了马背,直奔东宫。他虽是文人,但从乱世走来,早已经历过军旅生涯,驰骋骑术并不差,不多时以抵达皇宫外围。
  本是到了闭门的时候,但因李建成的特别吩咐。皇宫右侧开了一个小门给他们入内。
  赶到东宫的时候,魏征发现就等他一个了:王珪、韦挺、徐师谟、赵弘智都在。东宫的主事者,李建成肃穆的坐在位子上。眉头已经拧成了川字,透露着此刻他的焦虑。他早有预感,李世民筹备已久的攻势会异常的强烈。但怎么也想不到攻势会如此之狠,环环相扣,直接让站在他这边,他最大的依仗李渊对他产生了怀疑不满。
  见魏征到来,赶忙示意他入座。将当前的危机情况,陈述了一遍。
  共有两份情报一份来至于后宫尹德妃,另一份来至于封德彝。
  尹德妃的情报重视结果而不知过程。封德彝的情报恰好了解过程而不知李渊此后的态度心情。两份情报合起来,正好是一份完整的。
  魏征走进殿内坐定,听李建成苦涩的说起:他们瞒着兵部向外州都督私送兵器,而押送官改旗易帜。星夜抵达至凤凰谷仁智宫。上山面觐天子告发。
  偷偷四望了一眼,见人人脸色青白惶然,心中苦闷:“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李建成意图倚靠招募私兵的注意对付李世民他并不赞同,招募私兵是谋反的大罪,太容易让人抓住把柄。要对付李世民,最好的办法唯有杀。果然,现在把柄都在对方手上。怎么说都随他们了。
  只是即便是李建成失策在先。魏征依旧对于当前的局面赶到可怖。心道:“人说天策府权势灼人,远胜三省六部。果不其然。”
  “现在三个贼子一口咬定孤王指示杨文干意图弑君造反,父皇……父皇听信谗言,让我前往前去商议秋后对付突厥之事……”李建成说道让他商议对付突厥,语气充满了自嘲。
  这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的把戏。
  “此等要事,使者必然八百里加急而来,估计明日便能收到敕令,只能连夜将诸公请来,一同商议,你们看这如何是好?”李建成一时间也没有了注意。
  “殿下万万不能去!”太子舍人徐师谟一下子站了起来,挺直了腰杆,大声道:“陛下现在受奸人蒙蔽,已经认定殿下勾结杨都督意图弑君谋反。殿下此去,不易于羊入虎口,自投罗网!”
  “不去又能如何?难道抗旨不遵?”主簿赵弘智立刻反驳道,“尔朱焕、乔公山二位贼子敢当如此颠倒黑白,十有**是收了秦王的好处。秦王便是想把一件小过错扯成谋反大案,以取殿下代之。殿下若真的抗旨不遵,更是等同谋逆,才是正中贼子下怀!届时陛下一声号令,关中兵马先后响应,岂不是自寻死路?”
  “那你有何高见?”徐师谟针锋相对的道。
  “听命而行。”赵弘智沉声道:“殿下恕臣直言,如今此事已被揭露,人证物证俱全。与其顽抗否认,不如如实承担下来。佯装什么也不知情的前去的面见陛下,认下除去谋反弑君的一切罪过。”
  “这怎么行!”韦挺愕然道:“殿下此去岂不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现在陛下正在气头上,以秦王的诡诈,必定大肆落井下石,煽风点火,到时候殿下岂不危险了。”
  “秦王岂会如此秦王轻躁无能。”魏征忍不住插嘴道:“秦王若真的落井下石,处处说殿下坏话,那便好了。怕就怕他一心维护殿下,以自己之贤,反衬殿下之庸,令陛下心生易储之念。”
  李建成神色剧变,颤声道:“那该如何是好?”
  魏征沉声道:“殿下是陛下爱子,位居嫡长,忠厚仁孝天下皆知。对殿下,陛下一向慈爱器重。如今陛下愿意召见查问情况,可见天子虽然有怒意,但始终存着一点希望。臣认为也不要装着什么也不知情,直接表明自己知道了一切,孤身一人,前往仁智宫负荆请罪,以自投罗网,自寻死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胡扯八道!”徐师谟一下子暴躁而起,“孤身一人,现在整个凤凰谷也就是几位娘娘与封德彝是殿下的人,他们无兵无权。殿下一人前往,秦王只需随意派一死士,便可取殿下性命。这种昏主意都想的出来,我看你是收了秦王的好处吧。”
  “住口!”李建成面色一沉,叱喝道:“休得胡言,不得无礼!孤王绝对相信魏先生的忠心。”
  “是我着急了!”徐师谟先向魏征道歉,对着李建成作揖一拜,高声道:“现在陛下远在凤凰谷中,兵马不过三千。而殿下占据京城,手握兵符,随时都可调动上万人马。杨都督、李艺将军也为殿下马首是瞻,实力可谓悬殊,凭什么要剪除了自己的羽翼,孤身去仁智宫束手就擒?”(未完待续。。)
  ps:  第三更到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闹大一些

  徐师谟的言外之意,在座的几人都明白了。
  李建成有点点意动,但更多的却是震恐。
  徐师谟向四面团团一揖,大声道:“在下一心效忠殿下,在这里也不怕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使者到来,我们大可以将使者扣下。然后对外诏称秦王一党在仁智宫劫持天子行密谋造反之事。佯称接到了天子秘密送出的血书衣带诏,发兵符调集各地军队勤王清君侧,我们有杨都督大兵压境,又有李大将军助阵。足以在短时间内攻克凤凰谷,踏平仁智宫。到时候诛杀秦王乱党,至于陛下,他本就对裴寂说此身最大的心愿是为太上皇逍遥自在,不如就从了他的意愿……”
  胆大妄为的声音还未落下,便让一人截了住。
  “徐舍人真有大才,这梦做得,我魏征想都不敢想!”
  魏征什么什么人物,日后李世民登基大统,文起贞观,武称天可汗,威望最盛的时候,都敢与他叫板。逼得李世民像个小孩一样跑到长孙皇后面前大叫要杀了他……
  徐师谟还真不在他眼里。
  此人却有能耐,也有一定的才华,但是但他的大志压不住他的才华,将一切都想的太过美好。
  他毫不客气的嘲讽着:“太子威震天下,中外归心,秦王卑鄙无耻,阴险无能。只是凭借陛下的宠信狐假虎威,征战数十载,百战百败,在军中全无威信。这义旗一举。想必京畿各地跟着秦王征战多年的统兵大将,一听对手是老上司大唐常败将军李世民,一个个俱都肃然受命。秣马厉兵随时准备杀往仁智宫救驾,铲除秦王一系势力。同时,秦王党一个个都是小人,树倒猢狲散,见大军一来,便将秦王人头送上。”
  “再有京中三省六部九寺大臣,边境总管军事统帅。一个个都苦秦王久已,一听要举兵对付秦王。争先恐后的投入东宫门下,扶保真命天子登基。更无一人会质疑太子令拒绝不从!最后四海臣服,宇内归心。我们一个个攀龙附凤,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美哉!”
  魏征声音本就尖锐。不甚动听。此刻有意拉长了声调嘲讽,更如铁物碾压玻璃渣般刺耳。
  一套冷嘲热讽下来,将徐师谟的脸色刺的湛青。
  徐师谟盛怒道:“自然不会如此顺利,但总好过你让殿下孤身一人去送死的强。”
  李建成对于堂下的争论视若无睹,他知道因为形势太过危险,太过严峻,给予他们准备的时间又不是那么的充分。
  乱了在情理之中。
  争吵归争吵,但争吵中的道理却是不假。
  “我也觉得应该搏一把!”说话的是韦挺。他出身关中世家是前隋民部尚书韦冲的小儿子。韦李两家交好,与当时还是唐国公长子李建成自幼相识交好。大唐开国后。太子李建成即将韦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