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647部分

我为王-第647部分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牛壮不假思索地道:"我在给朝廷当兵的时候,每个月的饷银,落到自己手上的也不过一半而已,但到了征东军中,每月的饷银按时足额发放,打了胜仗,说是多少赏银,就是多少赏银,现在我已经赞了几十两银子了呢,在天河,我们一大家子,就算再勤劳,也挣不出来。"

停顿了一下,又道:"还有,我是一个庄稼人,在河套我也看了那里种地的老百姓,赋税极低,官府在农忙的时候还派人去帮忙收割。老百姓家家都富得流油呢,我就在想,啥时候咱们征东军也能打到天河去,那我们那一大家子也就有好日子过了。"

听了牛壮这话,高远微微点头,牛壮来自最底层,所说所思,也都是最原始,最朴素的希望和想法,但这,却是高远最希望看到和听到的。

让所有的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这便是征东府所有政策的基调,也是征东府在短短的时间里,能澎胀到现在,拥有强横战力的基础。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高远是绝不会忘记的。

"好,用不了多久,咱们便打到天河郡去,到时候,你请我去里家里作客。"高远拍拍他的肩膀,"去找何卫远,以后,他就是你的头了。"

牛壮连连点头,看了陈斌一眼,陈斌笑道:"牛壮,以后你就是都督身边的人了,好好干,别给咱们第三师的弟兄丢脸。"

"绝不会的,师长!"牛壮大声道。

高远拍拍手,"好了,大家都进帐吧,东胡已经倒在了我们的身前,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呢!"

走进高远宽敞的帐蓬,按次序一一坐好,高远环视着面带喜色的众将,这才开口道:"有一件事情,先前因为大战在即,知道的人仅仅限于少数几人知道,以免各位在大战的时候分心,现在,却可以跟大家讲了,虽然我们在东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在我们本土,却正遭遇着一次绝大的危机。"

高远一开口,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人,其它的将领脸色顿时都凝重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高远,等待着下文。

"就在我们对东胡发起总攻的时候,齐国田单集结了超过二十万大军,突然向燕国发起了进攻,便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占领了燕国除蓟城以外的其它地区,大燕朝廷,朝不保夕,说不定就在我们说话的这个当口儿,田单已经攻破了蓟城。"

"田单的目标不仅仅是这些,就在他兵围蓟城的时候,同时遣麾下大将田富程率五万主力,攻破新会,突入琅琊。"

话音刚落,帐内已是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之声。在这里的所有将领都清楚,征东府的精锐军队几乎都集中到了东胡,眼下正是本土极度空虚的时候,田单乘虚而入,不仅仅是琅琊,只怕辽西,进而积石郡,河间郡,都会受到威胁。

"所以接下来,我们恐怕得不到休整,留下必要的军队镇守东胡,以防反复之外,其它的军队,要立即启程,回返本土,将入侵的齐军打回去。"高远道。

"岂止是打回去?都督,齐人敢来惹我们,是寿星公上吊,活腻味儿了,咱们不仅要将他们打回去,还要从他齐国人身上咬下一块肉来。"颜海波一下子跳了起来,怒喝道,"都督,属下军队精悍无比,这一次打和林,也没有出多少力,请命为先锋,今晚便拔营出兵,属下保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琅琊,不将田单打得屁滚尿流,我就不姓颜。"

步兵悠悠地站了起来,"小颜子啊,你的部队是很精悍,但你可别忘了,你是步军将领,你两条腿有我四条腿跑得快吗?都督心中早有定计,这率先回返的,当然便是我们骑兵部队了。"

步兵话音刚落,公孙义也是凑了过来,"步将军说得对啊,这事儿紧急,救兵如救火,万万耽搁不得的,还是由我们骑兵出击得好,从这里出发,只要后勤筹措得当,最多半个月,我们骑兵就能赶到辽西,然后进入琅琊呢!"

颜海波大怒,正想反辱相讥,不过转念一想,骑兵的确跑得比自己快,眼下是救急的时候,却是不能与他们较这个真,哼了一声,坐了下来,不再争辩。

高远满意地点点头,争是争,但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因为争功而使整个战局受到影响,颜海波在这一点上让人满意。

"步兵的六千骑兵与公孙义统率的独立骑兵师将作为第一批返回本土的部队,你们的机动能力强,我希望在保证战斗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回援,琅琊我估计守住基本没有可能,最多能在琅琊郡城苦守,但绝不能让战事漫延到辽西。在我们发动对和林的进攻之前,叶重已经派出了新编第一军回去了,但他们能不能抵挡得住齐军的进攻还是一个问题,所以,你们一定要快。"

孙晓接着高远的话头道:"后勤方面,请各位将领放心,每隔一天的路程,我们都已经设置了一个临时的补给点,这件事在大战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布置,辽宁卫向东,是由我来安排的,过了辽宁卫,则是辽西的郑均郑郡守安排的,所以骑兵不会有补给上的困难。"

"骑兵先行,其它各部也要做好开拔的准备。"高远转头看向熊本,"熊本将军,你与罗尉然所部却还要在东胡呆一阵子,东胡虽灭,但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里不能缺了我们强大的武装力量,东胡圣城的贺兰雄,也会在你的部队抵达之后,提兵返回。这一次,随他一次回去的还有高车,木骨闾,阿固怀恩。"

将这三个调走,自然是为了方便熊本统合整顿东胡的力量,待他们三人返回的时候,辽东半岛新的秩序已经形成,即便心里再有什么想法,也无法施展了。

第八百三十一章:日出东方(56)

征东府的政治经济中心,积石城在忙而有序中,高速地运转着,大军在外征战,刚刚归属征东府的琅琊郡却又遭到齐国的突然入侵,现在仅靠着两万不到的部队苦苦支撑,但这个新生的政权,并没有因此而陷入慌乱,各个衙门里办事的官员,差吏,几乎是脚不沾地的办理着公务,每一个都是那样行色匆匆,便是遇到朋友熟人,亦只是挥挥手,冲着对方笑一笑,便又赶着去忙自己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很忙。

但在整个积石城,却是平静的,这基于这些年来,征东军在对外战争之中的战无不胜,曾经强大的东胡政权在征东军的兵锋之下,土崩瓦解,都督高远亲征东胡,虽然最后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但所有人都相信,东胡,将在不久的某一天,随着报捷信使的抵达,而成为历史长河之中的一个印记。至于现在想趁火打劫的齐人,他们又能得意多久呢?没看到现在征东军只有不到两万军队,便将数倍于己的齐军拖在了琅琊的泥沼之中了吗?

一队队的基层民兵从积石郡的各个方向向着这里集中,而与此同时,河间郡,辽西郡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除了刚刚归附的渔阳,还没有建立起强大的预备役部队,河间,辽西已经集结了相当数量的民兵,这些人,在郡城换上军装,便可以比美一般的常备军部队。

与这片大陆之上其它国家防民如同防川不一样,征东府,允许百姓自备武器,弓箭,除了在民间禁重弩等重型武器之外,其它的都是听之任之,这造就了整个区域内的好武之风,一旦有事。一声令下,青壮们便能自备武器,前往指定地点集结。

托老天爷的福,这几年丰调雨顺,而征东府辖下每年亦大修水利,道路,粮仓之内储得满满的,每集结起一支军队,便会源源不绝地向着辽西方向开进,虽然大军还没有回返。但征东府的每一个人都相信,在大军回来之前,他们完全能够抵挡得住敌人的入侵,而等到大军回来之后,那就该反攻了。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当然,还得付上一些利息。这便是所有征东府中人心中唯一所思所想。

征东府中所有的官员都很忙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而这个人,恰恰就是在征东府中留守的最高官员,议政蒋家权。

他在陪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这片大陆最强大国家大秦的帝师。李儒。

蒋家权,李儒,师出同门,两人出师之后。却因为政治理念,治国理念的不同而分道扬镳,从此不再往来。李儒得到了秦国国君的赏识,在秦国一呆数十年,将自己的治国理念从上到下贯彻到了秦国的方方面面,虽身无官职,但却地位崇高,而蒋家权却潦倒于渔阳,屈居于一郡守之下做一个不被人赏识的师爷,混吃等死,亦是一呆数十年。

但不到十年的时间,这种差距极大的人生际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蒋家权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舞台,如今,征东府威震东方,收匈奴,平东胡,大杀四方,甚至连他的宗主国大燕,如今在征东府的兵锋之下也瑟瑟发抖,苟颜残喘。征东府的强势,不能不引起志在一统天下的秦人的注意。

要知道,当年秦人费了多大功夫,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将后院里的敌人一扫而空,即便如此,秦人也没能将匈奴人拉进自己的怀抱,只能筑起山南郡城,将匈奴游骑拒之门外,这一战略决策,最后却成就了征东府,高远几乎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将匈奴人纳入到了自己的怀抱,从此建起了一支可以与东胡比美的铁骑,横扫东方。奇袭山南郡,夺得山南郡城,更是直接威胁到了秦人的后院,如今,征东府击败东胡已经眼前,到时候,班师回朝的征东军,会不会自山南郡城进军秦国,威胁秦人的后院,让秦人再也无遐安心扫荡天下,便成了秦人上上下下都关心的问题。这才有了李儒的积石城一行。

他此来,一是想要弄清楚征东府下一步的动向,二来,也是想看看,当年的一个小小的兵曹,究竟是如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发展成如此一个庞然大物的。

两个加起了都过了一百二十岁的老头,一身便衣,缓缓步行在积石城外宽阔的驰道之上,李儒的年纪虽然要更大一些,但多年以来一直养尊处优,即便游学天下,也是从人侍者一大堆,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保养得极好,看起来比蒋家权要年轻得多。

驰道修得极是宽阔,先用三合土垫基,再在上面铺上碎石子,最后有马拖着沉重的石碾子将其压得平平整整,即便是前几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雨,但这条路却丝毫不见泥泞,走在上面,清清爽爽,单单就是这一条一眼看不到头的驰道,在秦人的国都咸阳,也是看不见的。咸阳也只是在城内的一些主干道上铺上了石板,其它一些地方,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更别提城外了。

积石城外都是如此讲究,城内就更不用说了,李儒抵达积石城尚没有几天,但已是暗暗心惊,作为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他当然很清楚,要将一座城池建成这般模样,那得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便以秦国之强大,也无力完成这样的工程,小小的征东府,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他可以问蒋家权,但自尊却不允许他这么做。更何况,即便他问了,对方也不见得会真心回答他,自信的李儒相信,只要自己在这里再呆上一段时间,凭借着自己的睿智,自然能一一破解。

驰道两边的小树最粗的也不过碗口粗细,再过上一些年,相必这驰道两边便绿荫如盖了,此时离城渐远,道路的分岔口也越来越多,将主干道上原本拥挤的人群渐渐地分流开来。

蒋家权心中极是高兴,更多的也是得意,这么多年来,即便自己最为穷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