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远征军 >

第727部分

大唐远征军-第727部分

小说: 大唐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81章。李让再起

在大唐,皇子出任大都督府都督或者州刺史并不少见,李捷自己曾经就是五原都督府大都督,福建观察使,如李捷的哥哥齐王李佑是齐州刺史,吴王李恪如今是吴郡守,统领偌大的吴地。

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不是皇位继承人,而且除了李捷,也多是文职,并不统领军队,李佑起家时候的军队还是李捷通过水手名义帮他掩藏的,李愔手里也不过一两千人的蜀王护卫,直到杨妃一系与高宗李治彻底闹僵了,李捷才借给他两万印度兵。

当然,李捷自己是个异类,正好撞到了五原,阴差阳错被安置在了突厥,后来贬官八闽,那地方山穷水尽,没有军队护卫是找死,这才让他积累了早起资本,竟然打下这么一个天下。

李让的身份太敏感了,算得上闽国的废太子,与李承乾差不多,如今世子李瑾还在京师监国,这个时候李捷要立李让为河中大都护,还掌握着河中兵权,看如今的恒罗斯城繁华,财权应该也不差。

这不明显的威胁太子地位吗?莫非闽王又改变心意,重新宠幸长子了?

世子乃是国之重器,而且是下一代大臣们效忠的目标任务,李捷这一手,立刻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的人如丧考妣,有的人则心思活泛了起来,连续两三天,闽王宫门口劝诫的人和新河中郡王门口拜见的都排成了老长的长队。

这功夫,各种各样的谣言也是在京师,波西斯以及一些其他闽国重要城市传播开,如世子李瑾勾结朋党,欲阴谋造反。如闽王以下令该立世子,废李瑾为庶人穿的沸沸扬扬的。

这会儿,留在天竺武媚娘的政治手段与狠辣顿时显露出来,京师警察都尉尽出,一日擒拿散布谣言的商户庶人士子官员多达百人,次日就以阴谋谤上,动摇国本的罪名将礼部郎中田甲等四十六人处斩与西四市前,同时拥世子李瑾亲自祭祀太庙,宣抚官员百姓,一时间,天竺地谣言止歇,谁都不敢再妄议。

这个时候,武媚娘的奏折才刚刚发到新函谷,还没到李捷手中,铁娘子的果决可见一斑。

不过这事情毕竟还是太过敏感,跟谁出战的兵部尚书李绩,大将军黑齿常之,凤阁仆射来济,狄仁杰等十多个闽国重臣还是聚拢在一起,共同入宫叩见,这个阵容,都是自己起家的班底儿,李捷也不好不见,无奈之下不得不在恒罗斯临时的行宫中设立一个密室召见诸臣。

会议的内容在层层叠叠宿卫下不得而知,甚至连史官都不能记录,不过走出行宫后,一群重臣却是脸色各异,有的兴奋有的凝重有的脸色苍白。

除了劝诫围在闽王行宫前的官员离开,这些国之重臣一句内容都没透露,最后只有王玄策被逼急了,才透露出一个口风,闽王欲效赵武灵王事!

赵武灵王干过的事太多了,一时间倒是让围拢的官员一哄而散,纷纷回去查字典去了,去查赵武灵王干过什么事儿能和如今闽国的局面对应上。

不过李捷说服了朝廷重臣,册封李让为河中大都护一事还是定了下来。

龙朔六年七月末,恒罗斯城闽王行宫中,大朝会上,斯婆罗提陀尖锐的嗓音还是刺耳的在殿上回荡起来。

“闽王有制,福郡王李让宇量冲深,风神爽悟,任建文武,声绩注闻,于平定卑路斯贼战争中立下大功,特此晋封河中大都督,迁河中郡王,望其御辱折冲。朝寄尤切,总摄戎机,望实唯允,即日起令其组建河中军,余并如故!”

“臣领命谢恩!”

穿着复杂沉重的朝服,李让单薄的身躯却是挺拔严肃的跪伏在了殿堂中央,看着这一幕,尤其以礼部尚书萧盛一行尤为的摇头失望,这闽王怎么如此糊涂,他父一辈争夺皇位的血腥,他这一辈争夺权利的狡诈多端,怎么李家皇权争夺的血咒闽王还没看够,还要传递给下一代吗?

真不知道诸多宰相大臣是怎么被说服的?就算制衡世子李瑾,也不需要这么做吧?如此一来,闽王百年之后,闽国恐怕又要遭遇刀兵之祸啊!

心里想着,看着一旁禁军捧上的官服大印,强忍着,萧盛才没有站出来再次劝诫,上朝之前,李捷可是专门派人警告过他。

为首的礼部尚书,谏议大夫都没有说话,下方尽管同样也是一肚子反对,不过大小官员终究还是息下火来,尽管再一片非议之中,李让的官职还是定了下来。

刚一下朝,新官上任的李让也立马在一群大都督府官员的簇拥下,赶赴到了城北校场。

河中都护府的统治完全是效仿大唐安西都护府,不过尽管建立了完善的统治制度,也威逼利诱的将粟特人,阿兰人等中亚民族纳入都督府统治之下,,河中都护府到现在却还少了一件相当于都护府灵魂的机构。

没有建立一支铁军。

提到安西都护府,最闻名遐迩的莫过于安西铁军了,提到安西都护府莫不能提到安西铁军,就因为这支军队存在,大唐方能在西域民族林立,民情复杂的乱世中将安西四镇扎根于此,而且先后击破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多个西域小国,就连李治攻破西突厥,这支军队也起到了主力作用。

安西军数量不多,不过两万四千众,却能在层层异族中屹立不倒,传扬大唐威名,甚至让李捷都有些顾忌,可见起精锐。

如今李捷让李让打造的,也是这样一支与之媲美的铁军。

因为河中都护府初立,为了不刺激粟特人各国,刚开始闽国并没有专门设立河中军,但并不代表闽国对此毫无准备,李让抵达城北校场时候,早有一万多将士等候在了哪里。

尽管七月,河中酷暑,顶在滚滚骄阳中,汗如雨下,万多将士居然没有一个乱动乱走,避暑解渴的,全都恭敬服从的排列成方阵,屹立在校场上,正午时间太阳直照下,犹如一万根铁柱一般。

三通鼓过后,李让自己也是换了一身沉重盔甲,流淌着汗水出现在点将台上,随着帥旗的升起,万余将士当即轰然拜倒在地,整齐的声音入冲云霄。

“拜见大都护!河中军万胜!”

担任河中都护府司马,带领着诸军跪伏在最前列的,赫然是前些天指挥左武卫担任诱饵任务,抗命不从的左武卫中郎将郭待封!

第882章。河中铁军

阵前抗命可是重罪,就算紧要关头郭待封幡然醒悟,率部死战不退,依旧照成了左武卫的重大伤亡,五千重步兵阵亡一千六百余,重伤八百,轻伤更是人人都有,所以后续闽国大军咋一抵达,郭待封直接被拿下。

按照闽*法,这可是枭首的大罪。

原本大军迁徙到恒罗斯城后,郭待封就要依律军中斩首以儆效尤,不过这一次,又是薛仁贵救了他。

带伤亲自入宫,薛仁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李捷进行劝说,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功劳换取郭待封免死。

倒不是薛仁贵多喜欢这个家伙,而是郭待封目前对闽国有用。

安西都护府始于侯君集贞观十四年攻灭高昌国,第一任安西大都护为乔望师,仅仅两年,就交由了郭待封的父亲郭孝恪。

郭孝恪其人好名利,生性奢侈,仆妾器玩,都极尽奢华,就算在军中,床榻,器物之类也多用金玉装饰,战争之中,他指挥抢掠之事也是时有发生,不过这并不能掩盖其军事才能。

乔望师守安西时间太短,从贞观十六年到贞观二十二年郭孝恪战死,这都护府成型巩固最重要的八年都是郭孝恪经手的。

到任后,郭孝恪能以诚心安抚当地百姓,颇得民心,然后又率部三四千左征右讨,先后灭焉耆,数次击退西突厥,攻灭龟兹,可以说安西四镇的地盘大部分是郭孝恪平定的。

郭待封为其次子,在安西都护府诞生之际也曾参与其中,也曾经历了其父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后来郭孝恪战死后他又是在安西军中呆了几年,这才被调回长安的,对于安西都护府的职能,建设,地理,他可以说了如指掌。

如今,闽国面对的正是安西都护府,河中都护府的一切与安西都护府太相似了,甚至将来的竞争对手也是安西都护府,所以这时候,闽国需要一个了解安西的人来效力。

这种情况下,再加上薛礼不惜折功相请,李捷方才勉为其难赦免了郭待封,不过依旧贬其为庶人,如今这个大都护府司马前面都加个代字,代司马,如果无功,说罢免下狱就罢免下狱了。

不过郭待封倒也不愧薛礼如此求情帮衬,建立河中都护府的二月开始,他就为建立河中铁军而四处奔走,从左武卫,突厥,葛逻禄,阿兰人中精心挑选士卒,到七月末,短短五个月内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河中军就在他手中初现端倪。

全军一万两千五百人,严格按照了李卫公兵法中的编制,大约九千六百人为战兵,剩余的则为辎重兵,又选马术精良者两千五百人充当越骑,其余弩兵,排矛手,刀牌手又按照军事改革比例装备于每一队。

就算是步兵,也不耽误装备战马,这儿可是中亚游牧区,最不缺的就是战马了。

可以说这一支河中军装备人员上已经不次与闽国十六卫任何一支主力军了。

刀枪林立,军旅如山,这样一支军队日后就在自己指挥下了,就算一贯文弱的李让都禁不住兴奋了几分,对着前方高高扬起了包裹在盔甲中的右手,中气十足的高吼着:“将士们平身,与诸君共勉!”

“谢大都护!”

整齐的呼声如同奔雷,一礼之后,万多将士又是轰然起身,再一次恢复了军旅如山的不动气势。

又有宫内宦官拿着李捷的圣旨在军前高声宣读起了河中都护府的认命,其中李让为河中大都护,分封昭武九姓九位国主为副都护,各州刺使,其中郭待封的代司马这个代字终于去掉,成为大闽正选六品武官,虽然与之前的中郎将还差一些级别,对于一个罪人已经是天大的起复了。

唯一没有公布的就是河中都护府长史,这个位置李捷已经许给安娜,闽国不是没有女人做官的先例,可在军前毕竟有些气弱,而且安娜还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来上任,故此,就暂时没有公布她的认命。

宣读过后,李让以及都督府录事参军姚文远,李畴,等人亦是跟着跪下谢恩,全军也是跟着再次拜下,一礼之后,河中铁军也算是正式成立。

太监撤走后,按照古礼,李让又是带领都督府文武进行了祭奠,宰杀了猪,牛,羊三牲,饮下了血酒歃血为盟,最后,李让再一次登上了点将台,隆隆的军鼓绛的在整个城北校场响起,骑上马狂奔于全军的最前沿,精良的文山甲衬托下,郭待封威武的于全军之前嘶吼起来。

“大都督有令,全军,操演开始!”

短短三通鼓的时间,近万大军犹如行云流水那样退出了校场,空空如也的校场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些人一般,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

握着令旗,李让的手心都有些出汗,雕刻着狻猊的二品大都护头盔下,一双有神的眼睛紧紧盯住校场东方。

十六名膀大腰圆的军鼓手再一次重重捶打起一人多高的牛皮大鼓,穿透性极强,震撼人心的低沉鼓声中,大片的烟尘从东方冒气一声声呼喊夹杂在万马奔腾中,马蹄隆隆向前,烟尘中,一支大军转眼奔到了李让的点将台前。

两声牛角长号突兀的吹起,几乎是同一时间,数千骑手整齐划一的停了下来,翻身下马,辎重兵迅速牵着战马犹如行云流水那样向后退却,短短信时间内,整齐而又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