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远征军 >

第472部分

大唐远征军-第472部分

小说: 大唐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十多天前,利用临时被提拔的中书省黄门侍郎上官仪,李治居然又发出了圈禁国丈阴宏智,向远在闽国的李捷发出通缉高阳公主夫妇诏令,已经让长孙无忌感觉到了很棘手。

还没等长孙无忌想办法解决,今天,又撞见了这一幕。

“陛下,你疯了吗?今天煽动吴王,蜀王,过不了多久就会引起闽王强烈反弹,如今帝国根基不稳,此时梳理朝中势力已经让政局混乱了,如果再折腾下去,国将不国啊!”

进了殿堂,不分青红照白,长孙无忌直接怒吼着训斥出了一大通,片刻后,冷着脸的李治旋即也在御书房书桌前站起,冷冷的看着长孙无忌反问道:“长孙司空,照你这么说朕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群丑小人谋逆而束手不管否?”

“吴王,蜀王何来谋逆之说?”胖脸气得颤动着,胡子都气歪了,长孙无忌又是暴怒的吼着,还是冷漠的摊着手,李治淡淡的说道:“吴王,蜀王无辜返京,意图不轨,况且逆贼柴令武已经交代,二王属于叛党中坚人物,证据确凿。”

一时间长孙无忌禁不住气的说不出话来,颤抖的手指头指着李治剧烈的哆嗦着。

“长孙司空,请注意言辞,就算你是首辅,面对陛下也应该注意礼仪,不要太过分!”

冷冷的警告声忽然从身后响起,长孙无忌愕然的回过头,却正好是中书侍郎上官仪正好抱着奏章进来,对着自己沉声喝令道。

“哼!”愤然的一甩袖子,长孙无忌在转身就出了御书房。

看到自己舅父怒然离去的身影,再看着上官仪恭敬的对这种叩首拜下,片刻后,一抹胜利的阴狠笑容在李治嘴角绽放出。

这才是皇帝!

笑容一闪即逝,李治旋即威严地一摆手:“上官卿请起,案子办得怎么样了?”

“谢陛下!”

从皇宫出来,长孙无忌胖乎乎的身躯却有种发冷的感觉,骑在马上,任由从人牵着马向长孙府走去。

因为谋反大案,还真是在长安街头引起了不小的风风雨雨,原本三两成群鲜衣怒马逛街的世家子弟彻底消失不见,市坊间各路行人行色匆匆,店铺早早的关上门,人人自危。

正巧路过某个侯府,数百金吾卫狂吼着砸开了府门,片刻后,曾经高高在上的勋贵家属狗一般的被拖了出来,哭喊着,求饶着,却被不管不顾塞进囚车,一家百人老小全被拉去大理寺监牢,一路哭怆的声音让原本已经萧瑟的长安城变得更为萧条。

沿途过路好几个勋贵,大臣,看到自己居然也避走一旁,这一幕看的无神的长孙无忌忽然很身机灵灵的打了个寒颤,一股透骨的严寒由心而发,为官这么多年,强烈的政治嗅觉让危机感萦绕心头,根本驱散不掉。

“快,赶快回府!”心头焦急下,长孙无忌大声的就对从人催促起来。

匆匆忙忙回了府,连长孙冲前的请安都没理会,长孙无忌就一头回了书房。

这时候长孙无忌才反应过来,最近太顺风顺水,许多东西都被他忽略了,李治的主要支持者是他,如今李治大搞株连,放开打击面,不少无辜者也是锒铛入狱,这已经伤到了关陇世家的利益,而自己作为李治的亲信,自然也被看成了这股迫害的帮凶之一,如今连官员过路都对他避之不及,长孙无忌在关陇世家中领袖地位明显被动摇了!

被孤立的危险!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让褚遂良想办法插手,还有刑部尚书卢承庆,还有……”

头一次,长孙无忌如此的慌乱,不光是自己的地位问题令他烦心,更令长孙无忌担忧的,还有一个闽国。

李捷对朝廷很是谨慎,反过来朝廷对闽国亦然。

如今四大藩镇中,最令他摸不清的就是闽国了,闽国朝廷搬迁到了天竺,越来越多的天竺人移民到八闽,一个额外的副作用就是朝廷暗奸越来越难插入闽国中,对其他几个藩镇长孙无忌都有反制的办法,对于自己这个越来越看不透的女婿,长孙无忌唯有未知的恐惧。

闽国有多少兵,多少将,李治抓了李捷的兄弟,一旦李捷兴兵造反,会从哪个方向杀来,需要多少兵力防御?慌乱的翻出笔,铺好纸,墨汁都滴下了一大滩,想到这些,长孙无忌却迷茫了起来吧。

“老爷,老爷!”

就在这工夫,门口又传来了剧烈的敲门声,惊奇中长孙无忌赶进打开书房门,却见长孙福满头大汗的递上一个承装着密信盒子,看上面的纹路,宫里传来的!

赶忙打开盒子,密信上仅仅有一句话,却看的长孙无忌无神的咣啷一下失手打翻了盒子。

杨太妃病重!

“这下这头江东倔驴要闹开了!”好半晌,长孙无忌这才捡起盒子,头疼无比的摇了摇头。

第558章。长安之乱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永徽五年的长安,那就是乱!

用人人自危来形容绝不为过,永徽五年三月开始的柴令武谋反案被无限扩大,最开始是驸马都尉柴令武与巴陵公主夫妇双双下狱,旋即长孙无忌利用谋反案打击政敌,武安君功薛万彻首先被他被牵连进谋反案中。

房玄龄生前为长孙无忌政敌,虽然房遗**的缘故与高阳公主缘故长孙无忌没敢做的太过分,但房家长子,梁国公房遗直,三子朝散大夫房遗则等房玄龄诸子都被流放闽国,排挤出了朝廷。

然后局面就不是长孙无忌能控制的了,眼看着舅舅利用谋反案清理政敌这个甜头,李治顺理成章的插足进去,与诸藩王交好的朝中大臣几乎被一网打进,李泰,李承乾的势力是被连根拔起,就连一些与闽国交好的重臣也没有逃脱打击范围。

江夏王李道宗下狱,宰相宇文节下狱,安国公,忠心耿耿的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礁国公,时任安西大都护的柴哲威,尚书封御薛万备尽数下狱待判,牵连到的朝臣多达三分之一。

就算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大规模的牵连倒算也是空前的,而且为人诟病的是,株连的事件中,大批富裕的世家官员土地产业被冲官,原本因为财政紧缩而减缓修建的大明宫再一次开始破土动工,不少官员还没有被定罪,他们的产业已经转入皇室。

而且趁着朝官大规模出缺,李治又接机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心腹上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台侍郎上官仪,中书侍郎李义府,纳言徐长卿,上官仪还好点,起码根骨正些,办事不卑不吭,徐纳言是徐婕妤父亲,属于外戚,李义府倒好,一方面交通宫内徐婕妤,一面一味的奉承高宗李治之意,大规模扩大谋反案。

事情的**一直持续到永徽五年六月,吴王李恪,蜀王李愔下狱,作为高宗亲兄弟,两王在长安的产业被没收,后司空长孙无忌亲自去大理寺保释二王,却被李义府拒绝,自此朝堂上风向标就此转变,就连六七品的仓曹户曹都知道朝廷中谁说话好使了。

“六月末,司空长孙无忌称病不出,不再理事,京中勋贵士子多逃逸,江夏王,蜀王,吴王等皆遭受重刑,滕王李元婴逃逸,中书令褚遂良改换门庭,似乎也投靠到皇帝李治门下,这次,力挺李治的太原王氏似乎获利不大,腾出来的位置多数被徐婕妤娘家湖州徐氏所侵占。”

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萧秘书丞捧着京中,一一汇报给李捷听,一系列消息听得李捷眉头紧锁,直到听到褚遂良改弦更张,背叛了自己岳父长孙无忌,这才让李捷露出点笑容,无奈笑着摇了摇头:“看来岳丈大人也是这般料事如神啊。”

“殿下,就此事辽王,句丽王都产生了剧烈反弹,二王也给殿下写了秘函,邀请殿下共同进兵征讨暴君,齐王,倭国征夷大将军亦是发来密函询殿下如何处置。”

又是捧出了两份书函呈在桌上,萧秘书郎小心翼翼的退到一边。

李捷书房中可不止李捷自己,几乎凤台栾阁,仿照三省而建立的宰相重臣全都到了,闻言过后,所有人都是眉头紧锁,如果要是平时,不论李治多么剧烈的反弹,闽国都敢从容应对,可偏偏闹在了这个节骨眼上。

南面,薛擎,苏烈,独孤损,盛问剑的侄儿盛连山几员大将正率领数路大军横扫南天竺,闽国出兵二十万,随军民夫又有二十万,没攻下一地,都在土地肥沃处或者矿产丰富处殖民,设立村镇,虽然打的还慢,战争却四平八稳。

西面,阿拉伯帝国内战打的正酣,决战了数日的隋芬战役也落下了帷幕,那一战尽管坐拥最精锐的叙利亚大军,穆阿维叶依旧被狂热的沙漠穆斯林军队击败,不过落败前穆阿维叶采用了前埃及总督阿穆尔的计谋,命令叙利亚士兵用枪挑起《古兰经》要求停战,让安拉裁决。

阿里是个狂热的伊斯兰教徒,却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接受谈判后让本方的军队产生了分裂,分为了主战派与主和派,主战派台米姆族人反对阿里的妥协退让,足足有一万两千人分裂出军队,而且在库法另立新的哈里发阿卜杜拉。拉西比。

叙利亚没有平顶,新的敌人再次产生,哈里发阿里如今是焦头烂额,此时出兵干涉阿拉伯绝对是个最佳时机。

三个方面的大事让闽国宰相团也争论成了一团。

“殿下,我闽国毕竟扎根在了天竺,平顶南天竺绝对是重中之重,不论日后八方风雨来临,坐拥天竺,我闽国都能岿然不动,立于不败之地,臣请殿下继续坐镇京师,留守闽国。”争吵的面红耳刺,一向老好人的来济头一次激烈无比拱手向李捷请命道。

“臣附议。”主管户部财政的王微同样拱手称是,对他来讲多一块纳税地比什么都重要。

“阿拉伯帝国内讧,正是他们彼此削弱的好机会,如果闽国贸然插足,说不动还会促使敌国势力再次联合起来,不如静观其变,而长安那面,殿下兄长的确不能不救,大可发动与我闽国交通世家,将蜀王吴王救出,长安乱且由他。”

听着王微想出来的办法,王玄策却是急的老脸通红,也是抱着笏板疾步上前,深深拜下言道:“臣奉命经略大食国,观其国,查其人,皆狂人已,一曰安拉,阿拉伯人皆能效死而拼命,而且其国人精通战法,彪悍非常,一旦伊斯兰大军疯狂起来,比天竺的婆罗门信徒要狂热百倍,更为可怕。”

“如今可是天赐良机,对于国内宗教的解释上这些阿拉伯人出现裂痕,依照他们对宗教的狂热,是绝对不可能和解的,此时正是我闽国插手的天赐良机,臣斗胆,请殿下御驾亲征。”

眼看着李捷的犹豫,王玄策禁不住再一次重重拜倒在地:“殿下,就算不占领阿拉伯的土地,这一次机会也一定要给伊斯兰重创,不然的话将来养虎为患,悔之晚矣。”

相较于两个教派的激进,武媚娘则是一直在背后沉吟,许久之后,她这才也走了出来。

一身类似男人的宰相长袍,公开场合,武媚娘也是称呼殿下而不是郎君,也是翻身拜倒,武媚娘仅仅郑重的说了一句话:“殿下,闽国需要一个安定的中原作为根本!”

就算不断推行文化融合,但对于一千几百万天竺人,三百多万波斯人,唐人毕竟是外来族群,最值得信赖的统治集团也是唐人,一旦中原乱起来了,李捷依仗的后盾也就随之不在,各世家在争夺权力中大打出手,谁还会热心输出闽国?

中原就是闽国的根!

而且看着李捷深思的脸庞,武媚娘眉宇间还有一众别样的光彩,上一次共同推举李治登记符合关陇世家的利益,如今李治为了强化君权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