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7部分

时空之门1619-第7部分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王书辉说,“世兄问的清楚,小妹也要答个明白。小妹这里自然是许的,不过有件事情我要先问清了才行。”

“世妹请讲。”王书辉听了小萝卜头的问话,刚才和朱由梓谈婚论嫁的别扭感才消失不见了,这才是他头脑里谈婚论嫁的正常模式。

“世兄说自己一直在寺院里修行,我可听人家说过,很多寺庙里的和尚还有娶妻的呢,世兄不会已经有了妻妾了吧。”王书辉送给朱微妏的小熊内衣,让朱微妏一直耿耿于怀。

“呃……,世妹这话,呵呵,不知世妹是从哪里听来了,不过我是从未娶亲的,自然没有任何妻妾存在。”王书辉不知道朱微妏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不过他可是知道,现代社会里的和尚们早就群魔乱舞了,娶媳妇包情人的丑闻都是层出不穷。不过明末的和尚们是不是这种风格,他可是真不知道。

“既如此,那小妹就没什么可问的了,全凭父亲做主就好。”朱微妏也不过是给王书辉一个下马威而已,并不是不想嫁给本来就有很好的印象的王书辉,确定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她就向朱由梓和王书辉福了一福,转身走了。

朱由梓今天可谓大开眼界。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并不是那种大家闺秀的样子,家里有什么事情大多也是女儿做主的,但是他也没想到女儿面对自己的婚事会这样落落大方。王书辉就更加的奇葩了,面对一个女子那样不给面子的当面质问,居然没有一点觉得失礼生气的地方,反而是温和平静的给自己的女儿答疑解惑。也不知道这个王书辉是涵养好还是脑袋里缺根弦。

不过既然双方都同意了这门婚事,朱由梓也松了口气,笑着对王书辉说,“贤婿,如今我们可以好好说说筹备婚事的事情了吧。”

王书辉刚才趁着朱微妏出来的机会,倒是仔细的观察了小丫头一番,发现自己还真是挺有运气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天吃的好的缘故,小丫头朱微妏的脸色明显好了许多,细细看来,居然还有几分美貌。王书辉擦了擦嘴边并不存在的口水对朱由梓说道,“一切都由老泰山做主吧。”

朱由梓看着王书辉猪哥的样子,心里头的喜意一下子被一种莫名奇妙的愤怒取代了,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不自觉的暗暗的骂了王书辉一句。

“这个该死的小畜生!”

第11章婚事3

结婚这件事,王书辉完全没有经验。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二十几年里,别说是王书辉自己结婚,就是连别人的婚礼,他都没参加过几次。甚至于,他在心里还相当的瞧不现代的起那些婚礼。

在他看来,从自己记事儿开始所了解到的婚礼,就是充满了虚荣和谎言的东西。在他参加过的屈指可数的几次婚礼中,他感到,那千篇一律的僵化无味的仪式和仿佛带着各种面具的新娘新郎,在现代社会虚弱的婚姻关系下,充满了后现代的反讽意味。王书辉每次在网络上看到同学和同事们晒出来的那些华丽漂亮的结婚照的时候,都会想起契科夫在小说里写过的一句话,“锈吃铁,蚜虫吃青草,虚荣吃灵魂。”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王书辉根本不知道在明朝末年,结婚意味着什么。

而急于操办婚礼的朱由梓,实际上也不知道结婚的事情该怎么办。他的父亲、祖父以及历代祖先们的婚事,是由朝廷的宗人府负责的。他自己的婚事,则是在忠心的老仆人一家精心操办下完成的。他知道结婚是件很大的事情,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说起怎么具体的操办一个婚事,他就立即麻爪了。

朱由梓和王书辉这对未来的翁婿,就这样陷入一种尴尬的沉默之中,面面相觑起来。

“世叔,小侄自幼在山中长大,这世俗礼节到底如何,还真是不很清楚。更何况先父母姻亲稀薄,小侄这里又是客居外省,确实没有什么可以依靠咨询的力量。两家的婚事,怕是多要依靠世叔操劳了。”王书辉首先打破了沉默,沉声对朱由梓说道。

“这……,贤婿境况,为父也是知晓的。不过我多年来从未办理过此等大事,恐怕会多有疏漏之处。”朱由梓也开始发慌了起来,之前他是一心要把女儿嫁给王书辉,现在目的达成了,具体怎么操办婚事,倒成了个很大的事情了。

两人对坐不语,沉默着喝了半天的焖茶。朱由梓挠了挠头,对王书辉说道,“贤婿也不必忧虑。为父虽然认识的人不多,但是毕竟还是宗室出身。这代长阳王朱术雅,与我家同为辽王之后,我大可向长阳王府求教。不过……。”说到这里,朱由梓脸上露出些羞愧的神色,只说了半句话,就收住口了。

“世叔有话尽管讲来,小侄与世叔已经同为一家,又有什么是说不得的呢。”王书辉听出朱由梓话里有些为难的意思,连忙劝解起自己未来的老丈人来。

“呵呵,贤婿也知道的,虽说子不言父过,但是先父的性子激烈了些,近枝宗亲被他得罪的也不少。这代长阳王虽然与我家是近枝宗亲,但是早年也与先父发生过一些冲突。”

王书辉对于家庭生活是相当陌生的。他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照顾生病的母亲和等待离家的父亲这两件事情上。很早的时候,他的亲戚们就已经和他家断绝往来了。所以,王书辉并不是很了解现实中的亲戚关系是什么样的。

但是作为一个历史**好者,他清楚的记得《史记》中写到的关于苏秦的故事。年轻时的苏秦一直一事无成,被他的家人嫌弃,连他的母亲和嫂子都经常欺辱他。后来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配六国相印。回到家乡时,他的母亲和嫂子小心翼翼,卑躬屈膝的下跪迎接他,他说过这样的话,“嗟乎!贫贱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苏秦说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爹妈至亲,在自己贫穷卑贱的时候基本不把自己当儿子看待。等到自己富贵的时候,却摆出一副卑微讨好的姿态来。人活在世上,没有富贵和权位是绝对不行的。

王书辉当时看到这话的时候,一方面觉得苏秦的家人做事情有些过分了,同时也认定封建社会里的亲戚关系比较虚伪。另一方面又觉得苏秦这个人恐怕也遗传了他家人的品性,即使认清了家里人的面目,也完全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揭露出来。他的这种遗传自家族的不地道的基因,恐怕也是他日后被政治对手雇人刺杀而死的主要原因。

对于王书辉来说,他倒是能够认同封建社会里苏秦的家人的做法。毕竟在现代社会里,一切事物都是在利益关系的维持下存在的。与此同时,他又认同一种观点,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爹亲娘亲,不如自己亲。如果一个人没有在世界上生存的能力,想要依靠别人生存下去,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在这种观点下,他知道朱由梓为什么吞吞吐吐的提到枝江王家和长阳王家的恩怨,而且也不认同朱由梓要向长阳王府求助的想法。至少求助长阳王府之前,要先把朱由梓家重新复兴起来才行。

想到这里,他就对朱由梓说,“小侄虽然自小在山中长大,但是对于世情倒是也有一些揣测。小侄幼年时随家师读书的时候看过《增广贤文》里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小侄看来,这世间的人情怕也是这般无二的。世叔既然说了,长阳王府与我枝江王府过去多有不睦之处,小侄又怎么忍心让世叔为了我的婚事,到长阳王府中受委屈呢。”

朱由梓听了这话心中一阵感动,觉得到底是选了个好女婿。虽然把女儿嫁出去有些心痛,但是这小子这么关心自己这个老丈人,倒是个有情有义的性情。

王书辉看着朱由梓好像接受了自己的说法,又继续对朱由梓说道,“小侄家中所传,先师所赠,倒是薄有些资财。我看不妨先将府上修缮一番,置办些田亩家产,聘雇些佣人仆妇。小侄也在世叔家附近购置些田亩,建造些宅邸。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再稳稳当当的操办婚事,这才比较妥当吧。”

朱由梓听了这话,急忙对王书辉说道,“贤婿何必要另置家产,为父只有独女一人,这偌大的枝江王别院,以后还不都是贤婿你的啊。”

王书辉听了这话,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的,本来他就没准备搬出枝江外别院去。要知道穿越两个时空的光门,可就在枝江王别园的后花园里呢。可是他想了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如果自己住在枝江王别园里,自己不就成了倒插门的上门女婿了吗。

想到这些,王书辉觉得有些麻烦了。他如果搬出枝江王别院,穿越门就有暴露的危险。但是如果一直住在这里,以后开展起计划来,又要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一时间他不禁犹豫不决起来。

第12章婚事4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置业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中国人常说的“成家立业”,把家庭的建立和事业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虽然让人感到有比较严重的功利主义的色彩,但是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事业的看法是对等的。

从“成家立业”这四个字上,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成功的事业,就不会有成功的家庭。这种观点无论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很现实很合理的观点。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用历史的经验总结出深刻的智慧来,这个智慧就是幸福的婚姻要有牢固的经济基础。王书辉觉得“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婚姻关系几千年来的金科玉律。

王书辉一向坚定的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他也相信,有一些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无需验证的道理,是不需要怀疑的。

万里四十七年冬天,枝江县城几里地外,一直荒无人烟,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枝江王别园,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重新热闹了起来。几百名原来从北方逃荒到枝江县,一直被枝江县视为麻烦的流民,被召集到枝江王别园这里。

一个面目黝黑,有些瘦,但是明显骨肉强健结实,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头,穿着一身非常奇怪的衣服,指挥着几个同样穿着的人,架着几口大锅熬着粥。大约两百多个操着山陕口音的男女老少,排成五条长队正在等着领粥喝。

王书辉既然决定了要帮助自己未来的老丈人振兴家业,他就立即开始动手做了起来。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枝江王别园,这个占地颇广,却又破败不堪的建筑群落,重新整理修缮起来。他在朱由梓的陪同下仔细的查看了枝江王别园的状况。

枝江王别园的修建历史是颇长的。大约在一百八十多年前,辽王朱植的第十六子朱贵熠,被封为枝江王,那还是宣德年间的事情。当时的皇帝是宣宗皇帝朱瞻基,还属于明初的帝王。

作为成祖皇帝的孙子,宣宗皇帝当然没有自己的爷爷那么了不起,但是和后代的明朝帝王比起来,就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宣宗皇帝继位之初,最大的问题就是成祖皇帝时期的那些藩王们。他们虽然被成祖皇帝削掉了很多权力,但是成祖皇帝的儿子们,宣宗皇帝的叔叔们却是手握实权的。虽然最终威胁宣宗皇帝皇位稳定的汉王和赵王都没有造反成功,但是他们的那些异动也让宣宗皇帝对于藩王们特别的顾忌。

作为辽王朱植的庶子,初代枝江王好听点说是守成老实的人物,实际上就是个胸无大志享乐无度的皇亲国戚而已。不过,因为他的这种老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