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 >

第9部分

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第9部分

小说: 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多和加加过了一冬,似乎更加聪明,对李大山的话言听计从,连其他人也按李大山的态度排出了亲近远疏,对自家人和李大山的手下李贺比较友好,对其他来帮忙做事的人则连理都不理,更不会吃他们喂的东西。附近的村民看着这凶猛又灵性的动物,一般都不敢造次,生怕惹了阎王,招来祸事。不过两只狼从来不对做农活的村民呲牙咧嘴。只有那些外地送粮食的人来了,它们才表现出本能的凶性,让人心生畏惧。
    鱼塘里的冰已经开化,李大山不仅把村子里的孩子全部赶跑,还树立了一个大大的告示牌:“冰面已化,严禁滑冰。”对于这些孩子,李大山是很喜欢的,他不想意外在大意中发生,给他们的家人和自己带来痛苦。
    孩子们也很听李大山的话,冬天那会李大山不仅在旁保护他们,还教他们怎么滑冰,鼓励他们好好读书。甚至李大山还举办了一场微型滑冰比赛,前三名的孩子都得到了一些实用的学习用品,其他的孩子也有安慰奖品。现在李大山俨然就是孩子王了。
    戈壁滩三人组一致认为,今年的主要任务还是管理防护林,继续培育滩羊,喂养黄河鲤。如果说去年是打基础的一年,那么今年则是固本强基,适当卖出产品的一年。





    第一卷 乡村起步 第013章 有了收获
     更新时间:2009…11…18 11:13:54 本章字数:2859

    鱼塘附近的土地上紫花苜蓿长势很好。为了将来滩羊种群扩大的需要,李大山要李贺再购买一些草种,在现有草场附近的空地播撒,反正现在鱼塘那里的地下水在灵气的吸引下,已经扩散到千米之外。现在戈壁滩下面的水含量已经很高,只要播种初期适当浇水,以后草根自己都能找到水源。只要避免病虫害,基本上就能确保牧草丰收了。
    那些成年滩羊果然不负众望,母羊很快又都怀孕了。李大山看着两只公羊就觉得它们很能干,也很幸福,每人平均有十个老婆,而且生孩子还不罚款。如果不是有人类宰杀,天敌捕食,它们的日子还真和神仙差不多了。
    看着羊儿悠闲自得的样子,李大山觉得幸福其实离每个人都很近,关键是自己要对所得的感恩,对失去的淡然。
    时间到了初夏,这些母羊又生下了二十四只小羊羔,虽然双羔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很高,年产羔率达到了惊人的250%。而且这些羊都是经历寒冬过来的。相信到了秋天,它们一定还能生更多的小羊。
    现在李大山一共有七十只羊,所需要的饲草也多了很多,所以李大山也经常帮李春花割草喂羊,两个人的感情也在忙忙碌碌中有所发展。
    农场的防沙林生长速度很快,特别是骆驼刺、芨芨草这些本来生命力就很顽强的植物更是疯长,很多都发出了新枝,将周围的沙地完全遮盖住。附近再也不会有流沙跑来跑去。如果胡杨再长大一些,挡住大风,那么这里就将成为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有水有地,有草有树,牛羊奔走,鲤鱼腾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现在李大山已经很少请人浇水了。基本上一周才请二十人给树草浇一次水,这样就能使它们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这也减缓了李大山紧张的资金状况。
    不过用钱的地方还是很多,主要是黄河鲤吃粮食太厉害了,这是李大山根本没有想到的。这些黄河鲤已经有一斤多重了,有些甚至差不多有两斤了。现在喂食的时候,那黑压压一大片,水面上全是鱼的背脊,让人看着全身起鸡皮疙瘩。
    鲤鱼的喂食量一般在其体重的3—5%左右。去年鱼小,粮食消耗还不厉害,一年才花了二十多万。到了今年,二十多万黄河鲤每天消耗的粮食就达到了两吨多,一天差不多就要四千元钱!
    李大山早就没有钱了,现在连员工的工资都已经拖欠了三个月了。这些粮食一部分是从村民手上赊欠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找杨一平他们借的四十万元从县里面购买的。李大山总算是种下苦果自己尝。虽然眼下的危机还不明显,但是光这样支出,没有回报,让李大山很是焦躁,做事情都没有底气了。
    看到这种情况,李春花和李贺都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是要减少支出,增加收入才是关键。他们两个找到李大山商量,卖出部分黄河鲤。因为现在鱼塘里又有了很多小鱼苗,要是不卖鱼,这些小鱼没有生存空间,长不大,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可是联系了几家有实力的鲜鱼批发商,李大山都没有听到让人高兴的消息,事情的进展让人很不乐观。这些批发商都有收购的意愿,但是给出的仅仅是精养塘的黄河鲤的价格,十五元左右,如果品质好些,愿意出到十八元。李大山看到谈不拢,决定自己到灵远找销售渠道。
    尽管李大山对自己饲养的黄河鲤很有信心,但是首先要弄些样品给人品尝,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行。为此李大山特意下水捉了两条两斤左右的黄河鲤上来,要李春花按照清氽黄河鲤的做法做了,三个人和爷爷一起品尝。结果黄河鲤的美味让大家赞口不已。这两条黄河鲤肉质鲜嫩,没有一点泥腥味,大家很快就把两条鱼一扫而光。
    李全学老人还亲口肯定,这鱼比他当年吃的野生黄河鲤还好吃。大家听了这话,都鼓足干劲,准备捕些黄河鲤到灵远去闯闯市场。好东西一定不会被埋没在乡野无名之地。
    为了捕鱼,李大山从镇上请来了专业捕鱼队。这些专业人士手上有各种大小网眼的拉网,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选择性捕捞,而且他们下网合理,捉鱼老练,不会对小个体的鱼造成伤害。
    李大山这次请的是望水镇最有名的黄丰田,他的捕鱼队经常在灵远一带的大渔场接活儿。因为现在还不到捕鱼的高峰期,所以他们都在休养,尽管李大山的捕捞量很小,但是他们还是立即就答应了——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在家乡附近捕鱼了,大家都想看看是个怎么样的鱼塘。
    为了捕鱼方便,李大山特意下水了一次,把原来砌起来的井口扒掉,再在平口位置安好隔离网,又用泥土把周围铺盖严实。
    现在已经是九月上旬,等黄丰田他们来到鱼塘的时候,听到捕鱼消息的附近村民,早早的把鱼塘围得严严实实。大家几乎都没有见过捕鱼的场景。
    黄丰田今年已经快五十岁,见过的鱼塘无数,但是李大山这样的鱼塘他还是第一次见,而且鱼塘里面的黄河鲤多得出奇,又没有安装增氧机,这打破了他的常识。黄丰田开始觉得李大山是个很神奇的人。
    李大山和黄丰田说了自己的要求,捕捞一千条两斤左右的黄河鲤,而且告诉他这里面只有黄河鲤。黄丰田这时再也忍不住发问:“大山兄弟,你这鱼塘我瞧着奇怪啊。这么大的密度,还没有增氧机,你不怕死鱼吗?”
    李大山这才觉得自己的鱼塘是有些古怪,鱼儿从来没有浮头现象,吃食活跃,生长迅速,这样的鱼塘想不挣钱都难。要知道,很多鱼塘光是开增氧机一年的电费就很高了,还不说饵料、药物。李大山笑着说道:“我这黄河鲤是灵远一家专门培育黄河鲤的机构研究出来的最新产品,去年春引进的种鱼。这种鱼生命力顽强,生长也很快。”
    黄丰田也不知道灵远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家机构,但是好的亲鱼本来就是养殖户的宝贝,他也不好打听得太过仔细。
    黄丰田按照要求,把专捕两斤鱼的拉网在岸边一字铺开,一起来的六个人穿着雨衣,牵着拉网从水里慢慢走过。拉网其实是个很有技巧的活儿,拉网脚的人要使大力气,压住网底,不然鱼都从下面跑掉了。拉上面的人则要控制好节奏,稳步前进,避免太过惊吓小鱼。这次捕鱼的量小,黄丰田只是指挥六人拉了几十米,就决定围边。
    等拉网靠拢岸边,成千上万条黄河鲤在水面飞来飞去,场面十分壮观,看得围观的群众大呼过瘾。由于网眼的关系,那些小些的黄河鲤都从网眼中溜走了,只有两斤以上的鱼大概两千多条留了下来。那些十多斤的亲鱼则是一个未见,大鱼游得很快,围边是很难捕到它们的。选留了大些的黄河鲤一千来条,其他的鱼都放回了鱼塘。
    看到一网轻松捕到这么多鱼,黄丰田他们很是高兴,而李大山几个则觉得再正常不过了。
    黄丰田他们还带来了专门装鱼用的罐装卡车,上面还有氧气供应,运输上千公里,鱼儿也不会死亡。租借了它们的装鱼车,付清了捕鱼的工钱,又送了几条鲜鱼给他们,李大山把黄丰田一行送走了。附近围观的村民也都散了。





    第一卷 乡村起步 第014章 进城卖鱼
     更新时间:2009…11…18 11:13:54 本章字数:2871

    捕到了黄河鲤,李大山决定和李贺一起进城卖鱼,留下李春花照看农场。有多多和加加在,李全学和李春花的安全根本不用担心。
    一百多公里没有用时多久,李大山二人很快就到了灵远最大的农贸市场,这里的水产品销售很是兴旺。这地方还是黄丰田告诉他的,不然李大山还真不知道这些。
    李大山很快就在市场里临时租用了一个摊位,这个摊位还附带一个大水池和打氧设备,虽然临时租用价格高点,但好在设施齐全。李大山招呼人把鱼卸下,给了开装鱼车的司机工钱就打发他回去了。
    又在打字店做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野生黄河鲤,品种纯,口味正。价格:80元/斤。”本来李大山觉得自己的黄河鲤卖一百元都没有问题,但是新鲜东西需要人捧场,所以就打了个八折。
    农贸市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也有不少人围在李大山的摊位前指指点点,但是很多人都犹豫了一会就又走了。现在打着野生的名号骗人的事情太多,大家上当上怕了。
    整整半天,李大山硬是一条鱼也没有卖出去。两个人有点傻眼了。还是李大山多年在城里闯荡,有些魄力,他果断的将价格下调至每斤四十元,又打印了一张降价的单子贴在招牌上。
    这下总算有了生意。八十元的黄河鲤没有人买,四十元买野生黄河鲤这个风险还是有人冒。陆陆续续李大山就卖了二三十条鱼。
    正在李大山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传到耳边:“哟……,这不是李总嘛,怎么现在沦落到卖鱼的地步了啊?”
    李大山抬头一看,还真是冤家路窄。来人正是李大山原来公司的死对头,银山建筑公司的老板夏银山,旁边作小鸟依人状、其实很妖冶的女人明显不是他的老婆,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了。夏银山做工程最喜欢偷工减料,一旦有了什么问题又四处送礼求人,要不是仗着舅舅是分管建设的领导,他早就被逐出灵远建筑市场了。
    有次,李大山和他竞标同一个工程,夏银山使了很多办法,但无奈名声太臭,最后还是李大山中了标。自那以后,夏银山就恨上了李大山,多次借故找茬,还利用舅舅的关系几次三番找人在李大山的施工现场闹事,美其名曰临时检查。
    “去年听说你把公司卖了,还以为你到别省去了呢。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灵远建筑业的大名人,李大山李总竟然潦倒到这种境地?”夏银山哈哈大笑。以前还以为是他的力量逼迫李大山退出灵远建筑市场,很是高兴了一段时间。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李大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