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鼎-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李家涛是吧,我是葛优达啊,上次在浏沙市城市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聊过。”
李家涛这下惊醒过来,葛教授可不就是华清大学著名学者葛优达吗?
“葛教授您好。”李家涛赶紧很是恭敬地说,“本来准备这个月去京城拜访您呢,赶上过几天就要去省委党校学习,真是失礼了。”
“失什么礼?”葛优达呵呵笑了起来,“工作要紧。”
“您现在在什么位置,我马上过去。”李家涛就笑着说,“省委党校开学还要两天,我正好有很多问题要向您老请教。”
“我们现在正准备去火车站呢。”葛优达就笑着说,“我和徐蕾同学想去雁都市搞个调研,徐蕾说你对雁都市很熟悉。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陪我这个老头子去雁都市乡下走上一圈。”
“长者有命不敢辞。”李家涛只是略微一沉吟,就马上笑着说,“我半个小时内就赶到火车站。”
葛优达以后就是自己的老师了,李家涛可不敢怠慢,让长者等候自己本来就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连房都没有退,李家涛又交了一千块钱放在了宾馆总台,就驾车直奔浏沙市火车站。
葛优达和徐蕾就站在火车站旁的一个电话亭旁边等候李家涛。葛优达一头白发,精神确实很不错,背上还背着一个小小的旅游包。徐蕾下身穿着一条蓝色的牛仔裤,上身是一件白色的衬衣,显得很是清纯靓丽
见李家涛居然驾驶着一辆豪华的奥迪小车,葛优达皱了皱眉头。李家涛知道葛优达是怀疑自己在经济上有问题,不过这种事情也不好解释。
“葛教授,家涛在大学时候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徐蕾倒是马上替李家涛解释了一句,让李家涛心存感激,“上大学前,家涛倒卖国库券就赚了几十万,然后大学期间在上海的股市中赚了不少。”
“哦,家涛挺有经济眼光嘛。”葛教授这才释然。这也让李家涛松了一口气,要是这个问题没有弄明白的话,估计葛教授不一定肯上自己的小车呢。
徐蕾本来是想坐在李家涛旁边的驾驶座位上,可看了葛教授一眼,还是乖巧地陪着葛教授坐到了小车的后排座位上。
葛教授大老远跑到楚南省来调研,到底是调研什么,李家涛也觉得有些好奇。不过,李家涛还是忍住了,没有问。本来也是,到了地头葛教授自然会告诉李家涛。再说,开车的时候聊天,安全系数太低,风险太大
等到了雁都市,李家涛先到雁都宾馆开好房间,建议葛教授今天先住下来,明天再搞调研。
葛教授却是不同意:“家涛啊,别的调研可以慢慢来,唯独这个调研不能拖,要与实践赛跑。”
一听这话,李家涛心里有些发紧,隐约猜到葛教授大老远跑到雁都市来是搞什么调研了。
“老师,您这个调研是什么课题?”李家涛却也只好顺着葛教授的话问道。
果然,葛教授马上表情严肃了很多:“我这次,主要是调研国家储备粮的问题。”
李家涛还真有些后悔跟着葛教授来凑这个热闹了,要早知道是调研准确说来应该是调查国家储备粮问题,李家涛是绝对会找借口推辞的。
在国家储备粮问题上,李家涛还真的只想做个幕后推动者,不想去为它冲锋陷阵
这趟水太浑,浑的让李家涛已经看不清晰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李家涛对现在的局面看不清楚,实在不想参与到这种未知危险的行动当中去
“老师,这个储备粮的事情很复杂。”李家涛只好说道,“不是两三天可以调研出来的,要不,您先在宾馆里休息,我和蕾蕾下去调研,就当时交作业?”
葛教授却是猛摇头:“家涛,这事情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我岂能不清楚里面的歪歪道道?要是不复杂,我还不来了”
李家涛苦笑了一声,不好再说什么了。
“放心吧,我这次是用楚南省农科院研究员以‘调查粮食害虫’的调研课题下来的。”葛教授打量了李家涛一眼,笑着说,“相信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怀疑,有利于课题的调研。”
“是啊,家涛。”徐蕾也笑着插话,“楚南省好几个省委领导都是葛教授的学生,都欢迎葛教授前来。”
李家涛一听这话,心里更加担忧了。不管怎么样,李家涛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很明显,无论是郭教授还是徐蕾,甚至包括自己在内,都在被人当枪使
李家涛不难想明白,葛教授不大可能是被省委书记宋庆明请来的。一来宋庆明的强势风格决定他不屑于使用这种手段,二来在国家储备粮食的这个问题上,宋庆明表现不是怎么积极,似乎有什么顾虑。
“葛教授,要不我们先去小耒县省级粮库调研吧,那里我熟悉。”李家涛只好又建议道。
葛教授却是又摇了摇头:“不,先去益湖县,那里有好几个粮仓,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粮库都有,更能反映出问题来。”
李家涛也就不再废话了,驱车直往益湖县。
快到中午时分,奥迪小车终于来到了来到了此行探访的第一个粮库——南山镇粮库。
“你们现在来买粮没得用,因为粮库根本没粮可卖”,南山镇车站旁公园里正打太极的黄大爷对本报记者表示,“粮库已经有至少三年没有粮食卖了。”
“就这么大一点地方,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另一旁的一老者附和着说。
在葛教授的吩咐下,李家涛把奥迪小车在车站旁边停了下来,三个人步行大约300米后,才来到南山镇粮库,这个粮库也是益湖粮库直属库之一。
让人吃惊的是,偌大一个粮库里除了一个看门的老人外,临近街道的办公楼全部锁门。“好几天没人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也轮不到我问。”老人倒是很客气,见葛教授和自己年纪相仿,一个劲请葛教授进屋喝茶,“老兄弟,这个粮库除了我这个老头子敢呆,其他人晚上都不在这里。这里冷清的鬼都打死人呀。”
老头太热情了,葛教授不好拒绝,就朝李家涛打了个眼色。
李家涛会意地拉着徐蕾的小手四处闲逛,恍如一对情侣般。
李家涛很快就发现,这里前后四进仓库,一摸大门上的锁就会有黄色的铁锈粘到手上,而且锁没有扣上。前后推门查看,只有一个仓库存储着稻谷,其余均清仓。
转了一大圈,李家涛和徐蕾才慢悠悠回到了仓库的传达室。
“这是益湖的一个企业老板在这里租的,大约有2万斤稻谷”,看门老人对着葛教授说,“老兄弟啊,你要是有什么事情,还是明天再来吧。”
李家涛朝葛教授点了点头,葛教授就知道李家涛和徐蕾已经把这个粮库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了,也就笑着向老头告辞。
老头一天到晚难得碰到一个能和他聊天的,倒是有几分不舍。
下午两点,奥迪小车来到了益湖县粮食有限公司第一粮库,这个存储中央、省、市三极储备粮总容量约8万吨的地方,粮仓大门落满灰尘,成*人拳头大的锁布满铁锈,只有门卫和办公主任两人在上班,这是此行探访的第二个粮库。
进大门在中间的水泥路上步行约1分钟,来到最后面的一座带有天井和池塘的2层小楼,粮库办公室的王主任在二楼中间的房间里正手里捧着一本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看的聚精会神。王的脚上,穿着一双老虎毛颜色的拖鞋。
“去年秋天就已清仓了,没有一粒粮食”,王主任表示,“你们来晚了。”
“去年秋天处理的粮食,大部分在市场上卖掉了,这几年粮食市场不景气,以保护价收来的粮食加上仓库保管费使得整个粮库经营亏损;另外一小部分国家储备粮则转到了当涂县国家直属粮库。”王主任的表情颇为无奈。
这里大小有14个仓库,根据规划,未来在粮库后面不远处,即将建设一座新型的大粮仓。
也因为此,王主任说:“这段时间每人约半个月才轮流值班一次,在办公室更不需要外出”。
(。XSbook)
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悠悠书 。uushu】
“新粮仓的建设并不影响老粮仓,根据国家规定,即使是拆迁也得保留至少第一粮库出来,进了奥迪小车,葛教授马上很是气愤地说道。
“有些国家储备粮库是空的,这些人虚报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从国家拿补贴,还可以拿仓库来存其他东西,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李家涛对粮库里的这些猫腻倒也清清楚楚,笑着解释着,“要不是您来微服私访,却根本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这正是粮食体制改革后所暴露出来的漏洞。一方面向上虚报库存容量数字骗取国家保管费,另一方面通过倒卖‘不允许动’的储备粮或出租粮仓在市场上赢利,两者实现了当前粮库的‘双重套现’”。葛教授表情凝重,言语中却透露一股难以压抑的愤怒。
李家涛想笑又不敢笑,这个事情的性质相当严重,在楚南省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现象。
从益湖县粮食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粮库出来大约1个小时,奥迪来到当涂县国家直属粮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国有粮库,这是此行探访的第三个粮库。
放眼望去,三排白墙蓝门的粮仓格外显眼。这里依山伴水,与中国传统风水学说颇为顺应。
不过,一个打扫卫生的中年女子说,目前只有陶总在办公室,其他人最近都是下午3点半就下班。
记者进到陶总的办公室,门牌上写的职务是“副总经理”。他正一边写材料,一边辅导着正上小学2年级的儿子。
对于“调查农业害虫”,在陶的记忆中是好几年前有过一回。在读小学的儿子面前,陶副总似乎有些卖弄口才与学问的兴致。
闲谈中得知,这个粮库,按照国家投资设计库存量为10万吨,85年建成,但因上任当益湖县粮食局局长因受贿而判刑,而使得现在只有不到6万吨的容量。
看来,葛教授来楚南省之前没有少做准备工作,随意说出关于粮库管理的种种事情后,陶副总马上附和着“是啊,不过全国都一样”。
“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必须保证仓库里有总库存量的40…50%,其中,20%当作部队战略储备用粮,20%为城镇居民用粮,还有10%国家应急调用粮”。葛教授的学者毛病又发作了,似乎要借此发泄情绪,“还有一半,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自由交易,但作为国有粮库,必须上报国家粮食局审批和备案,不能擅自做任何处理变动。”
李家涛却是笑着问:“陶总,现在国家给出的粮食保管费用不低吧。”
陶副总嘿嘿一笑:“按照库存量,国家每年按照每吨50元补贴作为粮食保管费。”
陶副总的儿子嘴巴很甜,而徐蕾又刻意和这个小家伙搞好关系,没几分钟,小家伙就自告奋勇替徐蕾带路去取害虫样本。
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人怵目惊心
据保管人员介绍,当前这一粮库的常量只有不到2万吨,已低于国家储存标准30%。再进一步深入后得知,其实这里只有不到1万吨。
“取害虫样本”的第一个库是7号库,存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