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84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8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是望江酒馆惹恼了我,我一定还会请你去对岸,说实话,这里嘈杂了,我不喜欢。”
    陶湛嫣然一笑,晶莹亮丽的眼睛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顾盼生辉,她一摆手,“既然是客随主便,那请刘将军,还是璟公坐下吧!”
    “还是叫我璟公,将军这个称呼挺怪异的,我听着很别扭。”
    刘璟笑着坐了下来,陶湛见他给自己面,心中欢喜,也在他对面坐下,几名侍女给他们端茶送酒,忙碌得穿梭不停。
    陶湛纤纤玉手端起了耳杯,纱袖滑落,露出白腻如羊脂般的手臂,她抿嘴笑道:“璟公,我在外从不饮酒,但今天破例,为上次我的不辞而别向公道歉。”
    “姑娘言重了,不过,姑娘若不能饮酒,喝果浆我也能感受到姑娘的诚意。”
    陶湛没有回应,她端起耳杯,将一杯温酒慢慢地一饮而尽,俏丽的脸上立刻抹上一道酡红。
    刘璟也连忙端起耳杯,陪她一饮而尽,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姑娘。。。。。”
    刘璟刚要开口,陶湛却犹豫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刘璟立刻停住话头,“姑娘想说什么?”
    陶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其实在柴桑,家人和朋友都叫我小九娘,这是我乳名,不过我不喜欢小字,所以大家从去年起,又改称我九娘,你也可以。”
    停一下,陶湛又问:“公可有表字?”
    刘璟摇摇头,两人都沉默了,半晌,陶湛低声道:“这次我来襄阳,其实是因为陶氏商行发生了一件事,父亲命二叔来处理,我便跟随二叔一同前来。”
    刘璟没有说话,平静地听她继续说下去。
    “大概半个月前,陶家的一支船队在汉水上离奇失踪,大概有五十艘船,满载着刚收的新茧,连同二十几名伙计也一同失踪,这件事在陶家来说,其实也不算很严重之事,前年,甘宁在长江劫了陶家艘货船,不过在汉水却是第一次,船和货物找不回来也就算了,关键是二十几个伙计,我们一定要找回来。”
    “现在有什么眉目吗?”刘璟关切地问道。
    陶湛摇了摇头,“现在没有一点消息。”
    “我能不能帮上姑娘一点忙,我可以去游缴所问问,他们或许有点眉目。”
    “不!不!”
    陶湛慌忙摆手,“我请公来喝酒,绝不是要公帮忙,这件事陶家能处理好,而且我二叔人脉广,官府和水贼都很熟悉,他今晚去找李守了。”
    两人又沉默了,很多事情在不经意时才会反应过来,尤其女人的心思更加细腻,她们往往会更注意一些和事情无关的细节。
    陶湛心中不由幽幽叹息一声,他还是叫自己姑娘,并没有改口。
    。。。。。。。。。
    酒宴完毕,刘璟把陶湛送回了商行。
    商行门口,陶湛并没有下马车,薄薄的车帘遮挡住了刘璟的视线,他看不见陶湛的神情,也看不见她的容貌。
    “多谢九。。。姑娘今晚的盛情款待。”
    刘璟也想称她九娘,可话到嘴边又改口了,他还是觉得有点唐突,他感觉陶湛后来的热情中又略微有了那么一点客气的成分,这种客气无形中又拉开了他们的距离。
    ‘或许她并不愿意自己称她为九娘。’刘璟暗暗忖道。
    过了半晌,才听见马车里传来陶湛淡淡的声音,“公客气了,这是我答应过的事情,我既是商人之女,当然要维护自己信誉,说过的话怎能不算话呢?”
    “哦!那姑娘打算在樊城呆多久?”
    “我也不知道,要看二叔处理事情的进了,不过我想,最多不会超过五天。”
    刘璟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五天后就要走吗?
    他沉吟一下,又道:“在姑娘走之前,我也想回请姑娘,不知刘璟是否有这个荣幸?”
    “这个。。。。。以后还会有机会,不是吗?璟公。”马车里的声音依旧柔和,但只是一种客气的柔和,略显平淡。
    刘璟心中叹息一声,陶湛的婉拒令他很是尴尬,也罢!不愿就算了。
    “好吧!我先告辞了,姑娘好好休息,我们后会有期。”
    说完,刘璟一调马头,向城门处疾奔而去,马车还是没有动,但车帘却略略拉开一条缝,一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刘璟远去,眼睛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幽怨。

第97章 夜来风波紧

    刘璟并没有去检查守城情况,而是直接来到了两里外的游缴所,游缴所新建成不久,和从前相比,不仅建筑更加气派,而且占地面积也扩大一倍。
    但人数并没有增加,依然是一余人,新任督曹姓蒋,据说此人和黄祖有点亲戚关系。
    几名主要手下,张平被烧成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而书佐卢升也跟随刘璟去了军营,在刘璟营中担任职军官,整个游缴所的官员中,刘璟只认识李俊一人。
    也是巧,刘璟在大门口刚翻身下马,却迎面见李俊从大门内走出,李俊心中一阵惊喜,“是璟公吗?”
    刘璟笑道:“正好有件事要找你。”
    李俊连忙道:“公请到我官房中说话。”
    刘璟牵马跟他进了官房,打量一下笑道:“好像比从前宽敞了很多。”
    “宽敞又有什么用,干得不顺心,心里憋得慌。”
    李俊请刘璟坐下,找出一瓶酒,又摆上两盘小菜,李俊给刘璟倒了一杯酒,叹息道:“这个新任蒋督曹是不折不扣的贪婪之辈,上任第一天就暗示兄弟们孝敬,我也被迫给了他十两黄金,有几个没有孝敬的弟兄,都被他找各种借口,陆陆续续赶出了游缴所,每天还得说奉承话,稍有得罪就破口大骂。”
    刘璟眉头一皱,“此人是什么背景?”
    “听说是黄祖的族妹夫,原是蔡中手下,由蔡瑁和黄祖联合保荐,后台很硬,所以特别嚣张。”
    刘璟无论前生还是后世,这种事情都见得多了,官场之上,谁不在拼后台呢!而且这个李俊也有后台,还挺硬实,据说是襄阳守李圭的族人。
    刘璟笑了笑,不再谈此事,便将话题转到正事来,“我来找你,是有一件要紧之事,想请你帮帮忙。”
    “公请说,但能帮上手,绝不推辞!”
    “是这样,陶家有一批货船在汉江被劫,下落不明,这件事你听说了吗?”
    李俊点了点头,“这件事我也有所耳闻,好像是在宜城县以南,不在我们管辖范围内,所以也没有多问。”
    停一下,李俊又问:“这件事和公有关吗?”
    刘璟沉吟一下道:“和我的一个朋友有关,他托我,所以我来问问你,到底是谁干的?”
    李俊望着屋顶沉思良久,缓缓道:“或许我有办法打听到真相,请公给我两天时间。”
    。。。。。。。。。
    半个时辰后,李俊出现在襄阳城内,他又来到那座小宅前,有节奏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他一闪身便进去了。
    房间里,贾洪正在整理从荆州各地传来的情报,有人在门口禀报:“先生,李俊来了。”
    贾洪一怔,他来做什么,不过一转念,也好,自己也正要找他。
    “让他进来!”
    李俊快步走进房间,躬身行一礼,“先生!”
    “你来得正好,有件事我要给你说一下。”
    贾洪微微一笑,“先坐下再说吧!”
    李俊坐下,贾洪从桌上取过一封密令,“今天刚从许都收到一封密令,命我们要密切关注刘璟的情况,听说丞相对他很感兴趣,还特地向于禁详细问了他的情况。”
    他又把密令放回桌上,这不是李俊的级别能看的东西,贾洪又道:“所以我考虑了一下,还是由你最为合适,我会想办法把你调入刘璟的军队,你自己也给刘璟表表忠心,以免他觉得奇怪。”
    李俊是军人,只知道绝对服从命令,既然上司有令,他只能服从,不过从他内心深处,他也是希望自己跟着刘璟,至少要比现在干得舒心。
    贾洪见他没有意见,便又笑道:“你说吧!有什么事?”
    “回禀先生,我也是为刘璟之事而来,他刚才来找卑职。”
    李俊便将刘璟托他调查陶家船只之事说了一遍,最后道:“卑职不知能不能帮他,所以也没有答应,特地来请示先生。”
    贾洪双眉微蹙,刘璟怎么会关心这件事?他和陶家又有什么关系?
    贾洪又问道:“那么这件事,你知道多少底细?”
    “卑职知道一点点,卑职一名手下曾查到一点端倪,这件事可能和张允有关。”
    ‘张允?’
    贾洪眼睛亮了起来,他知道刘璟和张允有仇,如果这件事能挑起刘璟甚至蒯越和张允的暗斗,这不正好可以向许都交差吗?
    贾洪今天接到的密令中还有一条,让他想法设法挑起荆州内斗,他正愁无从下手,这件事来得正好。
    蔡瑁和张允结盟,刘璟又和蒯家关系密切,真是天赐良机,想到这,贾洪连忙问道:“你答应什么时候告诉刘璟结果?”
    “卑职告诉他,两天以后。”
    两天时间确实有点紧,贾洪点点头,他必须动员一切力量,以最快的查清此事。
    。。。。。。。。。
    此时,在蔡瑁的书房里,蔡瑁正和蔡中、张允商议一件大事,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在刘表身上。
    个月前,因为游缴所被烧一案,刘表用张允开刀,剥夺了他的曲部,把张允的千私军全部打散分配到荆州各军。
    但刘表最终碍不过亲情,又答应张允可以重建曲部,此时从前私军已全部被打散编入正式军中,不可能再召集回来,所以张允只得重头开始招募。
    建一支数千人的私军曲部需要耗费大量钱粮,张允手上没有多少钱,他只好来找蔡瑁帮忙。
    出于盟友的关系,蔡瑁答应支持他一部分粮食,其余钱粮还是要靠张允自己解决,蔡瑁又给他指了一条明,可以打陶家的主意。
    自古以来,商人就是权贵者的提款机,荆州巨富者,莫过于陶家,但陶家也不是一般商人,不可能派几个士兵上门就可以让陶家把钱吐出来,还是得使用计谋。
    “军师,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你看什么时候动手比较适合?”张允低声向蔡瑁请教。
    经过游缴所的教训,张允也变得聪明了,不再自己**承担责任,这条计策是蔡瑁所出,张允自然要把自己绑在蔡瑁身上,如果出什么事,蔡瑁也得替自己兜着。
    蔡瑁当然也心知肚明,不过他为了拉拢张允,这点风险他还是愿意承担,只是陶家和黄祖有点联姻关系,他不便出面。
    蔡瑁背着手走了几步,回头对张允道:“这件事我已经向游缴所的蒋督曹打过招呼了,他答应出面稽查,但有一点你要记住,这件事不管是你的水军巡哨无意中遇到,还是你刻意出兵,你都一定要及时禀报州牧,不可再犯上次的错误。”
    “请军师放心,这次我不会再犯错误,不过我有点担心襄阳郡那边会出面干涉,那样几名假冒的陶家船夫可能就会露陷。”
    蔡瑁笑了起来,“你放心,王觊去了新野,要后天才回来,李圭那个老狐狸轻易不会惹事上身,你用最快的录下口供,然后把假冒船夫灭口,这样就没有了对证,案就能做成铁案,然后随便你狮大开口,陶家都会乖乖掏钱。”
    张允忍不住兴奋起来,“既然王觊后天回来,那么我想今天晚上就动手,明天抓人定案,赶来王觊回来前把事情了结,他就算想插手也无处着力。”
    蔡瑁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