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735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73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湫水河口是渡黄河的理想之地,汉朝时这里有一个渡口,但现在已荒废,这一段水流平缓,河道也不宽,河面下没有暗流漩涡,为适合皮筏渡黄河,匈奴人每次渡黄河,都是选择这里。
    黄河边上,数十名匈奴将领簇拥着一名四十余岁的匈奴军领,此人头戴金盔,身披金甲,皮肤微黑,目光如鹰一般注视着河面上的数十只羊皮筏。
    他便是匈奴左贤王刘豹,刘豹是刘去卑胞弟,兄弟二人一东一西,控制着中原的北方之地,这次刘豹之所以答应出兵,其实并不呼厨泉的请求,而他兄长刘去卑的要求,当然,也是刘豹自己对局势的判断。
    刘璟势力进入关陇,不仅是威胁刘去卑的利益,一旦汉军东进并州,必然也会威胁到他刘豹的切身利益,就在去年,汉军趁并州空虚之际,轻易夺取了原,尽管事后刘璟退出了并州,但他的举动却让刘豹看到了未来的危险。
    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刘豹才毅然决定趁汉军力量还未壮大之机,配合刘去卑彻底击败汉军,将刘璟势力彻底赶出关陇。
    只是刘豹还是有点担忧曹军,曹军在原集结了十万兵力,尽管曹操给他的解释是,保持中立,维护并州稳定,但在鼠雀谷伏击汉军使者一战中,曹操却出兵保护了汉军使者,这便给刘豹的心中蒙上一层阴影,不过这件事是他理亏,匈奴军擅自越境,没有事先通告曹操,所以双方都对此事保持沉默。
    虽说如此,但刘豹还是认定曹操是一个为阴险之人,就算他出兵协助刘璟,也只是做做样,对曹操而言,刘璟才是他最大的协议,而不是匈奴,能借匈奴之手铲除刘璟这个劲敌,曹操何乐而不为?
    刘豹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过他也是谨慎之人,他并没有将全部八万军队都带去高奴,而是留下了万军队,让长刘罗统帅,他自己亲率五万大军,准备渡河去高奴,配合呼厨泉的大军,迎战汉军主力。
    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问题,刘豹并没有了解到真实的情报,他不知道刘去卑已被困死在直道,也不知道呼厨泉在洛川道遭遇重挫,他接到道呼厨泉送来的快信,只是说,汉军主力终于被引到高奴城,让他按照原计划出兵,配合匈奴主力迎战汉军,这就是匈奴内部的尔虞我诈之处,呼厨泉很清楚,如果对刘豹说了实话,刘豹就不会再出兵了。
    刘豹做梦也想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匈奴大军便已经沦落到即将灭亡的程。
    这时,一名将领骑马飞驰而来,躬身对刘豹禀报:“启禀贤王,试验完毕,河水可以渡河!”
    刘豹点点头,厉声令道:“传令全军渡河!”

第877章 高明的抉择

    汉军和匈奴大军在雕阴县的对峙依然在继续,这时刘璟已经得到了灵州的消息,灵州被攻克是意料之中,不过让刘璟感到兴奋的是,廖化在攻克灵州县后,发现并成功保住了原羌王阿缓耗时二十年积攒下来的五万斤黄金。
    确认是黄金而不是赤金,这些黄金已经运进了萧关,正在向长安进发,这个结果让刘璟为满意,这五万斤黄金再加上他们自己库存的十万斤黄金,以这些黄金为基础,他便可以从货币上慢慢控制住天下。
    大帐内,刘璟正和出使归来的司马懿讨论并州情况,早在司马懿和曹操达成一致后,便用加急快信的方式,将谈判结果送到了关中,现在他们不再多说谈判之事,而是在谈论并州的情况,司马懿在回来时特地在并州南部绕了一圈,了解并州的风土人情,并拜访了并州的几大士族。
    “殿下,并州的富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尤其并州南部五郡,人口密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麦稻一年两熟,这几年年年大丰收,我现在才明白,曹操为何如此看重原,并州的粮食是他实力恢复的根本保证啊!”
    司马懿很感概,也对汉军将来夺取并州报以巨大的期待,刘璟点了点头笑道:“并州有行山为屏障,没有受到黄巾之乱的冲击,尽管并州也发生一些战争,但这些战争主要发生在原以北,基本上没有波及到并州南部,所以几十年来,并州南部才能保持稳定,人口滋生,多余的人口会向关中迁徙,将来我们夺取并州后,我就打算从并州移民到关内,给予他们赋税上的实惠,让关中和灵州一带重新发展起来。”
    司马懿也知道刘璟从很多并州移民口中了解到了并州的情况,他沉吟片刻又问道:“殿下打算什么时候进攻并州,赢得这次匈奴大战之后吗?”
    刘璟摇了摇头,“这次汉匈大战结束后,我们就要着手迁都,正式将都城转移到长安,这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然后休养一段时间后,就要开始准备合肥之战了。”
    司马懿默默点头,他心中有些遗憾,他希望刘璟能先攻下并州,削弱曹操的粮食产地,不过他也知道合肥之战对整个战局事关重大,攻下合肥,可北控中原,南制江东,既完成了对曹操的包围,同时也可以干涉江东内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不是因为迁都引发了汉匈之战,合肥之战早就该爆发了。”
    司马懿不再提并州,他话题一转,笑道:“那殿下准备怎么对付匈奴,是趁机彻底灭了匈奴,还是留下一个弱势匈奴?”
    刘璟微微一笑,“你是军师,这句话应该是我问你才对。”
    司马懿知道刘璟必已有定计,便笑道:“不如我们在手掌上各写上关键答案,然后对比一下。”
    “有趣的主意!”
    刘璟欣然答应,两人各背过身,在手上写上了答案,两人转身,刘璟笑道:“我要先看仲达所写。”
    司马懿张开手掌,只见手掌上写着两个字‘鲜卑’,刘璟哑然失笑,“知我者,仲达也!”
    他也张开自己手掌,他的手掌上也同样写着‘鲜卑’两个字,两人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留下一个弱势的匈奴,按照草原法则,他就无法南顾中原,而是要转身对付与它势均力敌的鲜卑,否则灭掉匈奴,只会白白便宜鲜卑,使鲜卑迅速成为草原强敌,汉军统一天下后需要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然后才能彻底平定北方之患,这需要时间,而这期间匈奴和鲜卑的对峙,正好给汉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刘璟随即对司马懿笑道:“仲达请安坐,看我如何安排匈奴后事。”
    司马懿心中不解,但他也不多问,只静静坐在一旁,刘璟随即对侍卫令道:“去把达曼带来!”
    不多时,几名侍卫将光头达曼带了进来,达曼被困鹿鸣谷后,并没有像刘去卑那样拼命攻城突围,而是选择了投降,他命手下数千军队放下武器,袒露上身,到鹿鸣关前跪地求饶,恳求刘璟受降。
    达曼和刘去卑不一样,刘璟绝不会接受刘去卑的投降,必须要见到他的人头,而达曼对于刘璟而言,却有着重要的政治价值,他便接受了达曼的投降。
    达曼被领进大帐,跪下磕头道:“拜见汉王殿下!”
    刘璟摆摆手笑道:“逐日王不必多礼,请坐!”
    达曼听刘璟叫自己逐日王,心中顿时升起一丝希望,达曼其实并不愚蠢,只是他追逐声色,放荡不羁,所以一直被呼厨泉视为纨绔弟,最多让他去出使,或者随军参谋等等。
    但实际上,达曼也有一定的头脑,他果断下令投降,并向刘璟卑躬屈膝,这才保住了性命,对于一向重视名誉的匈奴贵族,就很难做到一点。
    刘璟又道:“这次大战之后,我认为匈奴应该发生一些变化了,呼厨泉不适合再做匈奴之主,我希望匈奴能换一个单于,与我汉军相邻为善的单于。”
    达曼叹了口气道:“这次匈奴损失如此惨重,完全是呼厨泉的责任,就算殿下不提,匈奴内部也会反对他再为单于,他本身地位就不稳,这一次我父亲不会再支持他,他只能倒台。”
    刘璟点点头,“你父亲云丹是匈奴的第二号人物,资历老,深有智慧,我愿支持他为匈奴新主。”达曼连忙起身行礼,“多谢殿下厚爱,但父亲身体一向不好,年纪又大,恐怕没有精力为匈奴之主,当年匈奴各部族都推荐他为新单于,却被父亲婉拒了,才有呼厨泉的登位。”
    刘璟微微笑了起来,“如果你父亲不愿意,那就由你来出任单于之位,如何?”
    这才是刘璟要说的重点,他将达曼留下,就是看中了达曼,让他来出任匈奴单于,此人乃是平庸之辈,贪图享受,又无雄心大志,有他为匈奴单于,北方边疆也就无忧了。
    达曼一下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他怎么会有机会成为匈奴单于,有刘去卑和刘豹在,怎么也轮不到他,他疑惑地向刘璟望去,见刘璟的目光分明不是开玩笑,为严肃认真。
    这一刻,达曼内心的权力**忽然熊熊燃烧起来,为什么自己不行,他父亲是匈奴的实力派人物,他又是父亲的独,匈奴只论实力说话,他完全可以继承单于之位,何况又有刘璟的支持。
    达曼忽然明白了,他再次跪下举手道:“感谢殿下对我的看重,我达曼在此发誓,我若为匈奴单于,我一定会和殿下和睦相处,匈奴军队永不南犯,若背叛此誓,天诛地灭!”
    刘璟缓缓点头,他盯着达曼森然道:“以这次大战后,我所确定的边界为准,我不准匈奴军队南犯一步,否则我将联合鲜卑,灭了整个匈奴,你明白吗?”
    达曼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点了点头,“我会记住!”
    刘璟命人将达曼带下去,他回头望向司马懿,淡淡一笑,问道:“如何?”
    司马懿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夸赞,“殿下高明!”
    。。。。。。。。。。
    一队斥候骑兵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疾奔,两边是大片草原,再远处便是茂密的森林,一直向南北延伸,和巍巍群山联成一体,就仿佛是群山系着的一件深绿色裙袍。
    但此时已是十月的最后一天,即将进入隆冬,再过几天,黄河就要开始结冰,然后便会迎来漫天的大雪,天气逐渐对匈奴人不利,汉匈大战也要进入最后的**,无论对汉军,还是对匈奴人,最后的五天将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斥候骑兵队冲上一座低缓山岗,远处便看见了气势雄伟的汉军大营,为屯长大喊一声,带领着众人向汉军大营冲去。
    汉军大营已经变成了板墙式的结构,板墙是用木头和泥土石块修筑,十分坚固,每隔五十步还修建一座哨塔,有哨兵在哨塔内警惕地望着远处。
    按照汉王刘璟的命令,汉军始终按兵不动,等待着时机到来,这个时机便是并州匈奴渡过黄河而至。
    这时,骑兵队奔至大营前,举起军牌大喊:“斥候营第八屯回营,有紧急军情要禀报主将!”
    营门开启,一名当值军官出来,验证了军牌,对众人道:“进营吧!”
    斥候进了大营,在巡逻哨兵的引领下沿着马道缓缓而行,一直来到大帐前,有巡哨上前去禀报,片刻,一名赵云的亲兵出来对斥候屯长道:“将军命进去禀报!”
    斥候屯长连忙跟着亲兵进了大营,大营内,众将领正坐在一起商议军情,赵云看见了斥候屯长进来,便对众人笑道:“大家听一听最新情报吧!”
    屯长上前单膝跪下禀报,“启禀赵将军,卑职率领弟兄们发现了并州匈奴主力!”
    众人顿时有了兴趣,大帐里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竖起耳朵听斥候的禀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