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599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9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平见氐胡逃走;又命人去前方查看;这时;陶利和姜囧上前感谢;两人惊魂未定;对王平的救援感激不尽;王平这才知道陶利是陪同羌王使者而来;他也暗暗庆幸;幸亏自己果断;否则差点误了大事。
    “两位请放心;我会亲自护送两位南下;一向南;不会再有任何危险。”
    “多谢王将军援手!”
    这时;陶利的伙计纷纷赶上来;向陶利述说氐人的残暴;他们临走时还抢走了大半马匹;陶利一一安抚他们;这个时候;保住性命是第一重要;马匹被抢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他向王平拱手再次表示感谢;王平安排了运粮军士;率领五护卫士兵;这才对两人笑道“走吧!继续赶。”
    陶利和姜囧点点头;在汉军士兵的护卫下;继续向南而去
    这些天刘瓃府中也是乱成一团;主要是刘瓃被册封为汉王;陶湛被册封为汉王妃;府宅也就变成了王府;这里面涉及到很多规矩细节的变化;称呼要变;礼仪要变;规矩要变;匾牌要换等等;尽管刘瓃和陶湛都是不在意身份礼仪问题;但毕竟他们的言行和汉王府代表了整个汉国的颜面;所以很多事情也是身不由己;必须要加以改变。
    不过陶湛还是尽量的简化;她不想被繁琐的礼仪所困扰;尤其要约束府中人;不得以汉王府的名义去骚扰勒他人。
    另一方面;孙尚香身孕也是一件大事;她在一个月前出现了小产的征兆;使刘府上下紧张万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保住了胎儿。
    陶湛不敢大意;她知道;一旦有了小产征兆;后面随时可能小产;一直要到足月后;才能稍稍松一口气;现在孙尚香身孕才六个多月;正是最危险之时。
    温暖的房间里炭火烧得正旺;屋角的青铜兽炉里幽香袅袅;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孙尚香半躺在睡榻上;身上盖着被;脸色有些苍白;她喝了几口粥;将粥碗放在桌上;秀眉微皱道“大姐;你说将军什么时候回来?”
    陶湛明白她的担心;她是怕刘瓃赶不上孩出生;便笑着安慰她道“还有个月呢!我想他应该赶得回来。”
    孙尚香叹了口气;有些埋怨道“这才回来两个月;又走了;他这个汉王也忙了;什么事情不能交还手下去做吗?”
    “这也没有办法。”陶湛苦笑一声说“曹操快六十岁了;也还要亲征;你兄长不也一样吗?他们都是劳碌命;听说这次是去清扫胡人;但愿他别弄个酋长之女回来。”
    孙尚香咯一笑;“大姐原来是担心他在外面风流无?”
    陶湛脸一红;连忙摇了摇头;“他不是那样的人;我也没有那么小心眼;只是哎!我不喜欢和胡人女打交道;这样那样规矩和我们不一样;很难一起生活。”
    “大姐说得有道理;我也不喜欢。”
    孙尚香狡黠一笑道“不如我们一起写封信给他;精告他一下。”
    陶湛犹豫一下;“这个就算了。”
    孙尚香知道陶湛心中想;只是碍于身份;不好写这种信;她可不管;他胆敢带个胡女回来;让他等着瞧;孙尚香笑着握了握陶湛;小声说“这件事大姐别管了;我来写信。”
    陶湛也知道丈夫很宠爱尚香;这种男女之事;他从不听自己的意见;但他却在意尚香的感受;虽然陶湛有时候也不舒服这一点;不过她心胸比较宽;再加上孙尚香本身也是一个心地单纯之人;令人喜爱;而且对自己敬重有加;陶湛也尽量不去计较争宠;以维护家中的和睦。
    这时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先说明啊!我可没有这种想法;与我无关。”
    孙尚香眨眨眼;“当然了;大姐是汉王妃;应以大局为重;我这个泼辣女才不理他那一套。”
    说到这;两人都笑了起来;这时;门口有侍女禀报道“启禀王妃;陶乡侯在外面求见!”
    陶乡侯就是陶湛的父亲陶胜;虽然同在成都;但很少上门来看望女儿;陶湛知道父亲必有事情;便点点头说“请他稍候;我马上便来。”
    她又对孙尚香道“你好好躺着休息;我晚上来看你。”
    “嗯!把珠儿和婵儿带来;好几天没见她俩了;倒挺想她们。”
    陶湛又吩咐几句;便快步向外宅而去
    外宅的贵客堂内;陶胜心事重重地坐在软席上喝茶;这两个月他也很忙碌;刚刚才从长安回来;儿升为京兆郡守兼长安令;这是陶家的大事;甚至比他这个乡侯还重要十倍;陶胜请教过贾诩;贾诩告诉他;最多两年;汉国就要迁都长安;儿陶正不出意外将是第一任京兆尹;如果政绩卓著;十年会他甚至还会入平章台为相。
    陶胜十分激动;如果父亲九泉之下知晓;不知该有多欣慰;但他也深知;儿的高迁完全是因为女儿成为汉王妃的缘故;这是刘瓃在培养外戚;提高女儿的地位;所以他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他需要和女儿沟通一下;让她明白家族的动向。
    这时;一阵环佩声响;陶湛从外面走进堂内;陶胜连忙起身;上前深施一礼;“参见王妃!”
    陶湛微微一怔;“父亲;为何要这样?”
    “这是礼数;我没有下拜已经很无礼了。”陶胜笑道“这不仅是你的面;我须给汉王面。”
    陶湛默默点头;“父亲请坐吧!”
    陶胜坐了下来;又欠身笑道“你可知道你兄长出任京兆郡守一事?”
    “我听说了;不过不是将军告诉我;我是听大嫂说的;她前几天来过。”
    “汉王这些事不告诉你吗?”陶胜有些不解地问道。
    “父亲!”
    陶湛有些不满地拉长了声音;“我以前给你说过;我从不管陶家的事情;也希望陶家不要借我的名义在外面胡来;至于兄长的升迁问题;我和将军早有约定;他不必将这些事告诉我;我也不想知道。”
    陶胜有些尴尬;他沉默半响道“我当然记得你说过;不过有些事情也不能走端;你毕竟是陶家的女儿;而你兄长出任京兆郡守兼长安令也和你有关系;这是事实;你不能否认。”
    “父亲;我没有否认;我只是说我不想知道这些事情;将军是怎么考虑;我不会干涉;更不会主动提出他照顾陶家;你明白我的意思呢?陶家的事情或许和我的身份有关;但和我无关。”
    陶胜笑着点点头;“我能理解;你不干政是明智之举;只是作为陶家一员;作为一个女儿;应该知道我这个家主;也是你父亲是怎么考虑;我希望你能给一点建议。”
    陶湛沉默片刻道“父亲请说;我听着。”

第713章 羌人使者

    陶胜见女儿答应得很勉强;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女儿在嫁给刘瓃后;一直很抵触和陶家接触;几次来陶家都是为了探望祖父;在祖父去世后;她便再也没有来过陶家;就生怕陶家借用她的身份去胡作非。
    陶胜也能理解女儿;毕竟陶家在一步步成为巨商的过程中;是做过不少不光彩之事;但自从陶家开始从商场转向官丑;已经很注意保护自己名声了。
    但这一点女儿似乎并不理解;倒是刘瓃很关心陶家;不断地创造机会让陶家转型;比如让陶家成为军商;借助陶家在各地的产业集情报;提升陶政等等。
    陶胜很感激刘瓃对陶家的关怀;但也为女儿和陶家的隔阂而感到难过;他缓缓道“湛儿;先你要明白一点;陶家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意了;我们从前所有的生意都让出去了;包括船运;也不再承接民用货物的运输;我们只运铁矿、粮食、火油和石炭;这都是军方和官方的物资;至于买卖货物;也都是军;我们现在是军商;或许你不知道;就连陶家在各地的酒馆、旅舍;都同时在为汉军收集情报;所以说;我们已经不是纯粹的商人。”
    陶湛苦笑一声;“从我本意而言;我倒希望陶家离官场政治越远越好;宁愿做个纯粹的商人。”
    “可是你得面对现实;你是汉王妃;汉王妃的娘家是一个小商人;你儿的外公是个小掌柜;你觉得你们还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吗?”
    陶湛良久没有说话;她想起了当年祖父不肯答应她嫁给刘瓃;现在看来;当年祖父确实有远见;但很多事情她已身不由己了;尤其涉及到自己的儿女;那是陶湛最大的弱点。
    陶湛低低叹了口气;“那父亲来找我做什么呢?想说什么?”
    “我就明说了吧!陶家不需要你给予特别的关照;只是希望陶家在上升的途中;你不要掣肘;不要阻拦汉王对陶家的提升;你可以不闻不问。”
    “可是我现在就不闻不问。”
    “现在虽然是;但不代表以后;湛儿;假如有一天你兄长会升为相国;你会阻拦吗?”
    陶湛想了想;摇头道“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假如兄长担任相国是王朝和人民的不幸;我想我一定会反对;当然;如果他确有能力;清廉而名声卓著;我也会很高兴;请父亲理解我的苦心;陶家如果因为我而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那对家族不是好处;甚至是灾难;父亲还记得大将军何进的下场吗?”
    陶胜无奈;只得叹口气道“好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谈;我是因为你兄长升为京兆守;心中激动;所以来找你;算了;就当我什么都没有说;我的外孙和外甥女都还好吧!”
    陶湛笑道“他们都很好;我把他们叫来见见外公。”
    说完;她正要吩咐侍女;陶胜连忙摆手道“不用了;下次吧!我今天还有重要事情;我下次再来看望他们。”
    陶胜站起身笑道“那我就告辞!”
    陶湛一直把父亲送出外院;望着父亲急匆匆的背影;她不由低低叹息一声;又想起了祖父临终前最后一次对她的叮嘱。
    ‘陶家资历浅;切不可位卑而居高位;那是撒之道;须厚积薄发;待两代后;家世根基已深;再慢慢向上走不迟;我就担心你父亲急于求成;重蹈当年何进之悲剧;你是明白人;要多多劝阻父亲;劝阻陶家;切记!切记!’
    这一刻;陶湛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要阻止兄长升为相国。
    汉中武都郡;近五万精锐大军已集结多日;一早;王平带着半所救的陶进和姜冏来到了汉军大营;此时在中军大帐内;刘瓃正和军师法正、庞统;以及大将马超商量这次西征的具体方案。
    马超对陇西情况了解很深;便先笑道“虽然俗话说北羌南氐;其实也不完全是那样;主要是因为羌人王帐在张掖;而氐人王帐在陇西;可实际上陇西一带胡人混杂;羌、氐、吐谷浑、匈奴等等胡人都有居住;其中以氐人最多;其中氐人又分两支;一支是枹罕氐人;领名叫宋建;却是一个汉人”
    “汉人?”庞统惊愕道“居然是汉人?我一直以为他是氐人。”
    马超笑了笑道“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氐人;连他自己也自称是氐人;可实际上他父亲是汉人;母亲是氐人;但他虽然是汉人血统;可氐人还要仇视中原朝廷;他已割据十余年;设置官署;势力西达河湟;自称平汉王;居然叫做平汉王;由此可见其野心。”
    “再说说另一支氐人!”刘瓃在一旁道。
    “另一支氐人就是和我们打过交道的兴国杨千万;他是真正氐人;被奉为氐王;号称甲兵十万;占据了大半陇西郡;此人阴险狡猾;反复无常;说他忠心曹操也未必;之前他见我们势力弱;所以联合曹军攻打我们;现在我们北上占据关陇;估计他又开始后悔;肯定会派使者来求和;但殿下且不可相信他。”
    刘瓃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又问道“吐谷浑和匈奴如何?你刚才说陇西也有。”
    “匈奴的势力主要在关中以北;他们在陇西势力很小;只是几支小部落;不用考虑;吐谷浑其实是鲜卑一支;据说是从辽东迁来;部落以领名字命名;他们几代领都叫做吐谷浑;势力也不大;被羌氐人讥讽为‘吐谷羊’;也就是说他们温顺;易被征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