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546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46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征失败了,按理伏皇后不可能知道,但她却说出来了,难道真有此事?
    华歆虽然凶狠冷酷,但他却不愚笨,而且头脑非常灵活,他立刻有了主意,这件事不管是否真假,让长公来处置她,这样自己也可以脱离关系,他冷冷哼了一声,喝令左右道:“带她走!”
    士兵们推攘着伏皇后,向宫外走去,刘协正在殿内哀求郗虑饶过皇后,郗虑低头不语,这时,大群士兵将伏皇后从后门推了进来,伏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一哭哭啼啼,她跪倒在地,泣道:“陛下救我!”
    刘协心如万剜,抱着她大哭,“朕也不知能活到几时?”
    郗虑心中不忍,扭过头去,华歆喝令道:“带走!”
    几名士兵强拉起伏皇后,将她推了出去,刘协大喊道:“郗爱卿,天下还有这样的事吗?”
    郗虑叹了口气,摇摇头走了,满殿的士兵霎时走得干干净净,刘协一下跌坐地上,拼命捶打自己胸脯,“朕没有啊!连自己妻都保不住。”
    城东的战役也已经结束了,伏典军队被一万曹军包围伏击,全军覆没,死伤近一半,投降者不计其数,连伏典也被乱箭射死。
    曹丕站在城头上,满眼凶光地注视着一队队俘虏被押进城,这些战俘必须要全部处斩,将他们人头示众,看谁还敢有造反之心。
    这时,华歆匆匆走了过来,“长公,伏完已自尽,伏寿也抓住了,现关押在掖庭宫内。”
    “她的两个儿呢?”曹丕冷冷问道。
    “两个儿也抓到了。”
    华歆犹豫一下又道:“只是微臣抓捕伏寿时,她说丞相答应了刘璟,不得伤害她,就不知是真是假?”
    “胡扯!她怎么会知道,不过是想保命罢了,这是她的痴心妄想,我岂能饶她。”曹丕不屑道。
    华歆想到那个逃走之人,他从两名宫女口中得知那人是内宫侍卫罗清,又查到他的履历,居然是巴郡人,让他大为吃惊,他怀疑这个罗清就是刘璟安插在宫中的眼线。
    而且伏皇后居然知道曹军兵败了,这让华歆有点担心,他就怕万一是真的就麻烦了,本来依照他和曹丕的计划,将伏后用毒酒鸩杀,然后对外说是畏罪自尽。
    现在华歆害怕若是真的,丞相回来后会降罪于他,他便劝道:“微臣建议还是丞相回来后再处置伏寿,毕竟丞相撤军,万一他和刘璟达成什么妥协,一旦伏寿被杀,丞相会迁怒于公,说公不懂政治,这岂不是不妙,微臣的意思,还是谨慎一点好。”
    华歆的话说到曹丕心坎上,现在须步步谨慎,再也输不起,不能再让父亲失望,他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阴冷之色,“伏寿可以暂时不杀,但她的两个儿必须要立刻毒杀,以绝后患。”
    。。。。。。。。。。
    刘璟返回成都已经有天了,这天他几乎都呆住府中,这一年多,他和家人聚少散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对外征战,少顾及家人,这使他心中颇为歉疚。
    回来的第一天,他就和家人呆了整整一天,或许是和家人分别久的缘故,他格外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为此特地请了天假,和妻儿在一起过。
    书房内,刘璟的长刘致正坐在小桌前练习写字,他今年已经五岁,长得非常静秀气,而且聪明异常,岁便能识字,四岁开始做诗,到了五岁,已经了几千字在肚里,已经能吟诗作赋,被官员们誉为神童。
    但刘璟却不喜欢神童这个称呼,他不准儿过早地诗做赋,而是让他继续读书写字,因为刘致是嫡长,不仅刘璟对他格外看重,而且官们也对他关心异常,关于他的师父,几名重臣专门为此商议了次,最终一致决定请州博士来敏为刘致的启蒙之师。
    来敏是汉司空来艳之,东汉名将来歙之后,荆州新野人,汉末之乱时跟姊逃到荆州,因为姊夫黄婉是刘璋祖母之侄,来敏又随姊入巴蜀为刘璋宾客,博多才当然是要因素,但巴蜀博者多,所以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平衡,要兼顾北方、荆州以及巴蜀方的利益,来敏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来敏和刘璟的想法一致,不准刘致过于炫耀小聪明,而是教他读各种基础名著,并教他书法,来敏的教书方案深得刘璟赞同,认可了这位嫡长的‘傅’。
    刘璟见儿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写出的字颇为漂亮,不由笑着摸了摸他小脑瓜,“不光要,有时间要练练武,不要你武艺高强,但至少能强身健体。”
    刘致连忙放下笔,站起身恭恭敬敬道:“孩儿有时也跟二娘剑。”
    刘璟连忙拉儿坐下,呵呵笑道:“尊重父亲是好事,但也不用这么拘束。”
    “是!”
    刘璟又好奇地问道:“二娘不是不肯教你练武吗?”
    刘致嘴唇动了动,却不敢说,刘璟笑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做一个直率的孩父亲也喜欢。”

第649章 家有小女

    刘致鼓起勇气道:“二娘只是嘴上说得凶,她心其实很软,而且她忘记了自己说过不教我练武之事,非要逼我向她剑,早晨天不亮就把我拉起来。”
    说到后面,刘致竟有了一丝埋怨之意,刘璟笑了起来,语重心长对儿道:“你二娘是希望你不要变成书呆,她是为你好,让你早起是为磨练你的意志,爹爹武时,四更时就要起床,一直坚持了八年,到现在还是天不亮起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将来才能做大事,你应该感谢二娘才对。”
    刘致呆了一下,还没人对他说过这些道理,他这才理解二娘的良苦用心,不由羞愧地低下头,“孩儿明白了!”
    刘璟拍拍他稚嫩的肩膀,“以后师父会慢慢教你这些道理,好好写字吧!”
    “是!”
    刘致又端正做好,开始认真写字,这时,刘璟忽然看见一个小脑袋,向房间里探头探脑,正是他的宝贝女儿刘珠,今年才岁,颇为调皮,一般当父亲都疼爱女儿,刘璟尤其疼爱。
    他笑着走了上去,一把将女儿抱了起来,轻轻捏了捏她粉嘟嘟的小脸蛋,笑问道:“小猪儿在做什么?”
    刘珠和她母亲一样,长了一个圆圆的包脸,大眼睛,乖巧聪明,她眨眨眼睛,笑嘻嘻道:“我在看爹爹是不是在教训哥哥。”
    “要是爹爹在教训哥哥呢?”刘璟又笑问道。
    “我帮爹爹一起打!”
    刘璟哈哈大笑起来,他亲了女儿脸蛋一下,“哥哥有果都给你吃,你还打他?”
    刘珠扮了个鬼脸,却不回答了,刘璟回头见儿像老僧入定一样,不为所动,便点点头笑道:“哥哥在练字,我陪猪儿去院玩。”
    刘珠欢喜得拍掌,“我要爹爹帮我摘果。”
    “好!爹爹帮你摘。”
    刘璟抱着女儿走到院里,刘珠指着杏树上已经泛黄的累累杏,急道:“我要那个。”
    刘璟伸手拉下枝头,刘珠伸出小手抓下两颗杏,笑得满脸开花,这时,孙尚香走进了院,对刘璟笑道:“刚才遇到吴阿婆,说徐长史来了,在外书房等夫君,夫君不去看看吗?”
    刘璟知道徐庶一定是为江东之事,他点点头,把手中女儿递给她,“小猪儿,让二娘陪你玩,爹爹有事了。”
    刘珠撅起嘴巴,一脸不高兴,她眼巴巴地来找爹爹,爹爹却只陪她一会儿,刘璟疼爱女儿,又捏捏她的小脸蛋笑道:“晚上爹爹陪你画画。”
    刘珠顿时欢喜起来,“爹爹骗我是小狗!”
    刘璟和她勾了勾小指头,又对孙尚香一笑,转身去了,走出院门便听孙尚香逗她道:“小猪儿,手中杏给二娘一个。”
    “不行!这是爹爹给我的。”
    刘璟笑着摇摇头,快步向前宅去了
    走进外书房,徐庶和董和正坐在屋说着什么,见刘璟进来,两人连忙起身施礼道:“微臣参见州牧!”
    在去年年底,将军府进行了一次重大权力改革,正式推行多相制,但因刘璟尚未建国,所以还不能称相国,便设立了参政尚书这个职务,简称尚书,得封这个职务,也就是获得了相国之权。
    目前由徐庶、蒋琬、费观、董和、司马懿五人出任参政尚书,共同协商军政大事,又设尚书令之职,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执掌政事笔,由五人轮流出任尚书令,每人执掌政事笔一个月,为此,又将议事堂改名为平章台,平章也就是协商的意思,这样一来,刘璟所倡导的多相制便形成了。
    但为了制约尚书滥用权力,又设立侍中之职,由尹黙出任,尚书或者尚书令的政务决策若有重大不妥,便会被侍中驳回,交还给平章台的尚书们重新协商,侍中下设侍郎数人,作为侍中的助手。
    如果尚书和侍中的意见始终无法达成一致,那就由刘璟来做最后决定。
    另外,侍中还有一项重要权力,政务的辨别之权,哪些政务可以由尚书令自己决定,哪些政务必须要平章台五尚书协商解决,哪些政务又必须交给刘璟审批,这样一来,刘璟便可以从繁重的日常政务中解脱出来,专心考虑军国大事。
    对于这种重大的权力变动,损失最大的是徐庶,实际上就是把徐庶的长史之权,分成了五份,本来是徐庶一个人执掌政务大权,现在变成了五个人共掌相权。
    虽然自身权力损失很大,但徐庶却是这种多相制的坚定推行者,因为徐庶考虑的并不是自己的权力得失,而是考虑相权对君权的制衡,汉朝的单相制,容易使丞相大权独揽,也容易造成皇帝对丞相的猜忌,所以相权并不大。
    一旦实行多相制,丞相之间就可以互相制衡,对皇帝的威胁就大大减小,所以皇帝也容易放权。
    徐庶知道,一旦形成了这种多相制,对未来年的权力格局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君相分权的角上考虑,徐庶是力支持这次改革。
    也是巧,这个月正好是徐庶出任尚书令,执掌政事笔,一些日常琐碎的政务就是由他负责。
    刘璟命侍女上了茶,又对徐庶和董和笑问道:“多相制运行了五个月,感觉如何?”
    徐庶欠身道:“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合,也有一些考虑不周之处,但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慢慢契合,所以我们也不担心,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运转顺利。”
    刘璟点点头,“因为我的精力主要考虑在北伐东征之上,所以政务之事,我基本上不过问,不过一旦将来稳定下来,或许我也要参与政务。”
    董和接口笑道:“这是当然,州牧请放心,我们不会趁机夺了州牧的权力。”
    人一起笑了起来,房间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这时,刘璟又问道:“关于再征兵十万之事,可决定了吗?”
    这是荆州之战结束后刘璟第一件要做的事,兵力不足使他在和曹操的对峙中非常被动,不得不暂停了北伐计划,所以再募兵十万,使总兵力达到十万,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募兵之事由董和负责,他主管兵曹和尉曹,职权就相当于后来的兵部尚书,董和连忙答道:“回禀州牧,方案已经制定好了,只等平章台协商后,再报州牧批准,便可实施。”
    “简单说说看。”刘璟笑道。
    “简单说起来,就是益州募兵五万,荆州募兵万,汉中募兵两万,其中益州的五万军包括了益州南部的两万夷蛮士卒,我们已经和蛮王和夷王达成了一致。”
    刘璟点点头,又问徐庶,“江东结盟之事谈得如何了?”
    。。。。。。。。。
    孙刘两家结盟之事并不顺利,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