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542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4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帐内,曹操正负手来回踱步,焦虑不安地等待着陈群的消息,此时天色已经黑尽了,按照程,陈群早应该返回来了,或者派人送来信件,怎么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难道他也出什么事了吗?
    就在曹操心中开始有点烦躁之时,门口跑来侍卫禀报:“启禀丞相,陈参军回来了!”
    曹操大喜,连忙道:“快带他进来!”
    片刻,陈群匆匆走进了大帐,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丞相。”
    “不用多礼,告诉我况如何?”
    “回禀丞相,微臣没有能见到刘璟,贾和接待了我,只是他对条件避而不谈。”
    曹操一呆,这是何意?他摆摆手,“坐下来细细说。”
    两人坐了下来,陈群这才把他见贾诩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卑职一考虑,应该是刘璟提高的条件,只是他不愿表态,而是希望丞相主动提出。”
    曹操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既然他围而不攻,就是希望和我们讨价还价,但他又不想落下趁人之危的口实,所以才不肯主动提条件,希望我来表态,只是让我怎么开价?”
    曹操叹息一声,又道:“他先前提出不许废除伏皇后,这就是一个为苛刻的条件了,他还要怎样?”
    陈群默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个条件的深意,但他却很清楚,这并不是什么钱粮军械等看得到的物资交易,这是一种政治博弈,一旦伏皇后被废,必然是曹氏为皇后,曹操就成为国丈,政治上获得大筹码,这样就形成了曹与刘共天下的格局,继而曹操进封魏王,也就顺理成章了。
    陈群知道,为这一天,曹操已经等待很久了,甚至伏完阴谋串通大臣,收买死士,这些曹操都知道,甚至是默许这种行为的扩大,这样就为他废除伏皇后创造条件。
    但刘璟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不准废伏皇后的条件,这无疑击中了曹操的要害,所以曹操才坚决不肯答应,陈群也不敢多劝,只耐心地等待曹操自己决定。
    曹操负手来回踱步,又停住脚步望着帐顶,良久,他终于叹了口气道:“好吧!我答应他,暂时不废除伏皇后。”
    陈群一颗心蓦地松了,这样一来,至少他自己也可以向岳父荀彧交代了,陈群又小心翼翼道:“恐怕光有这个条件还不行。”
    “我知道!”
    曹操点了点头道:“你告诉刘璟,很有会有圣旨下来,他可以封赐乡侯以下爵位,只希望他不要滥封。”
    陈群又马不停蹄又赶往樊城,一换马疾奔,在天色蒙蒙亮时,他终于远远望见了汉军大营。
    白龙岗上,战场已经收拾完毕,粮食和大车又重新摆列成防御阵,刀枪箭矢一一收拢,牛羊圈也修缮完整,上万头牛马正安静地呆在圈内,西边的空地上,曹军扎下了数顶大帐,这是受伤士兵的休息之处。
    此时天刚刚亮,曹军士兵大多在沉睡之中,山岗上格外安静,张辽已早早起来,正在西面大营巡视伤兵的况,一场恶战使曹军受伤五千余人,其中重伤千人,已经有超过五人因受伤过重而阵亡。
    其实算起来,这种受伤后阵亡的比例已经非常小了,这都是得益于张仲景明的凝血贴和治伤丸,最早是在江夏军中配备,每个士兵都配有一个医药包,后来这种医药包传到曹军中,曹操也下令推广,每个曹军士兵都配备了一个。
    士兵们将这种医药包唤作‘救命包’,受伤后,士兵们都能自救,及时止血疗伤,这样就使战争死亡率大大下降,这次战役也是一样,十个伤兵才因不治而身亡一人,要是从前,至少要死一半。
    张辽一连探望了几座大帐,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拱手道:“将军,刘璟派使者来了,要见将军。”
    张辽点点头,转身跟着士兵而去,走到山坡前,只见数曹军用弓箭对准一名年轻士,张辽上前沉声道:“你是何人?找我有什么事?”
    年轻士躬身行一礼道:“在下刘敏,是州牧帐下参军,封州牧之命,给张将军送一封信。”
    刘敏这样说,却不把信拿出来,意思就是进军营细谈,不料张辽却摇摇头,“两军对垒,恕张辽不接待敌军使者。”
    刘敏无奈,只得取出信,呈给张辽,“那请将军看一看我家州牧写的亲笔信。”
    张辽接过信,只见信皮上写着,‘大汉远将军亲启’,他却又将信还了回去,“此信我不受,请刘参军带回去吧!”
    刘敏愕然,“将军这是为何?”
    张辽沉默片刻,淡淡道:“刘州牧若为公事,请直接告之丞相,张辽不过是一介裨将,不敢接受州牧公信,若是为私事,张辽和州牧似乎还没有交,恕张辽不受私信。”
    说完,他转身快步而去,远远听到令道:“送刘参军下山!”
    就在刘敏无奈下山去回禀刘璟之时,陈群也已经赶到了汉军大营,陈群两天来回奔跑,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他几乎是被士兵搀进了刘璟的大帐。
    这一次,刘璟亲自接见了他,大帐里,陈群喝了一碗热汤,又休息片刻,才稍稍恢复了体力,刘璟坐在一旁笑眯眯地望着他道:“先生不必着急,我刚才从贵军探那里得到消息,军中存水还可以支持两天,有足够的粮食,先生要不先去睡一觉再细谈?”
    陈群摇了摇头,“多谢州牧关心,事关重大,我就辛苦一点,丞相明确承诺州牧,暂时不会废除伏皇后。”
    说到这,陈群从怀中取出曹操的信件,双手呈给刘璟,“丞相的书面承诺就在信中,请州牧过目。”
    刘璟打开信看了一遍,曹操在信中果然承诺不会因外戚之乱而废除伏皇后,刘璟点了点头,以曹操的身份,既然亲口做出承诺,就不会轻易反悔,这和他撕毁停战协议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承诺,他因这个承诺而获得了利益。
    这时,陈群又道:“另外丞相还可以答应让州牧有封爵之权,大概过些日,圣旨就会到来,不过只限于乡侯以下。”
    刘璟和贾诩对望一眼,两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看来曹操很通人世故,又给了一个附加条件,他点了点头,“既然曹丞相如此有诚意,那我可以放后军北归,不过所有物资留下,只准军队离去。”
    “这个没有问题!”
    陈群连忙道:“能否让我上山岗和诸将交代?”
    “先生请随意!”
    刘璟命人送陈群上山,这时贾诩才叹口气道:“虽然曹操答应暂时不会废除伏皇后,但以后必然会有变故,我了解他,他要做的事一定会做,或许会在时间上推迟几年。”
    刘璟笑了笑说:“这个我明白,只是他已到暮年,很多事他就算想做,他也会多少会顾虑一下身后之名了。”
    说到这,刘璟负手走到大帐前,望着沐浴在朝霞中的白龙岗,看着飘扬中的曹军大旗,他轻轻叹息一声,“假如张辽愿意投降我,我宁愿不要这个封爵之权。”
    贾诩笑道:“远是忠义之将,州牧何不成全于他?”
    “军师说得不错!”
    刘璟当即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军队撤离包围,向东撤军一里,放曹军北归。”
    山岗上,张辽率领李典和众将向北拜了拜,张辽高声道:“丞相营救之恩,张辽铭记于心,愿肝脑涂地,为丞相效死命!”
    陈群点点头,对张辽道:“远尽快撤离吧!丞相还在新野等着将军一同北归。”
    张辽望着汉军正缓缓东撤,他回头沉声令道:“放弃所有物资,立刻下山北撤!”
    一队队曹军列队向山下而去,张辽在余亲兵护卫下骑马冲下了山,这时,他勒住战马又向东望去。
    只见数步外的一处高地上,一杆金边赤旗迎风飘扬,大旗之下,数人簇拥着一名骑着雄骏白马的金盔大将,他正远远地注视着这边,张辽深深向他抱拳施一礼,随即调转马头向北疾奔而去。

第644章 江东使至

    曹军北撤宛城,曹操随即命令张辽为主将、李典为副将率万军赶赴合肥,收复合肥重镇,又封次曹彰为南阳都督,率两万军镇守宛城,荀彧为军师,辅佐曹彰。
    曹操本人则在一万五千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返回了邺都。
    曹军北撤后,汉军又重新占领了樊城以北,缴获了大量军资,汉水上,一艘艘渡船正忙碌地来回航行,将大量的汉军和青壮民夫送过汉水,战争已经结束,此时军民已从紧张的战备转为战后恢复,要重建家园,恢复耕作。
    尤其现在已是五月,正是麦穗灌浆时节,他们必须日夜守护在田边保护麦穗的生长,减产已是必然,现在要做的是尽量减少损失,才能在六月夏收时抢到一点点收成。
    曹军北撤后,刘璟命贾诩和刘虎先率两万军回汉中,因为江东使者已到,他需要留下来会见江东使者,然后才返回成都。
    这天上午,刘璟在守蔡琰和都督聘的陪同下,视察被毁掉的城池,樊城、邓县和新野座县城都已被曹军焚毁,邓县和新野被夷为平地,樊城稍微好一点,还留下了一座光秃秃的城墙。
    樊城内的木制建筑都被大火烧毁,到处是烧得焦黑的残垣断壁,高大的城墙却依然矗立,内墙被浓烟熏得漆黑,一队队曹军战俘在汉军士兵的看押下,正忙碌地收拾城内的残砖破瓦。
    刘璟骑马走过主街,两边原本是繁华的商铺和酒馆,现在都被烧成了白地,很多返家的商人蹲在自己被烧毁的店铺内翻找着能用的物,不少人怔怔地望着烧塌的店铺发呆。
    走到被烧毁的秦家酒馆前,刘璟翻身下马,走到一名老人身边,蹲下问道:“老丈是这里的主人吗?”
    老人认识刘璟,连忙拉着儿跪下行礼,刘璟扶起他们父笑道:“不用多礼,我只是问问情况。”
    老人叹息一声说:“小人叫秦旭,秦家酒馆正是小人的产业,原来可是层酒楼,现在什么都没了。”
    说到这,老人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儿在一旁低声埋怨父亲,“州牧就在旁边,你哭什么呀!”
    老人连忙拭去泪水又道:“万幸的是人都活着,小人再把棺材本拿出来重建,只希望将来不要再被烧毁了。”
    “放心吧!将来不会了。”
    刘璟安抚他们父几句,走回大街,又翻身上马,对蔡琰道:“统计一下各家各户的损失,这次缴获的战利可拿出一半给损失人家作为补偿。”
    蔡琰大喜,连忙深施一礼,“多谢州牧!”
    刘璟又对聘道:“今天军田收成估计会减半,军粮就不用征了,全部留给屯田军户吧!每户的损失也要和民户一样给予补偿。”
    “微臣准备把缴获的牛马分给军户,作为补偿。”
    刘璟点点头,“可以,这个你和蔡守商量着办,就不用再请示我了。”
    这时,一队战俘扛着几根被烧毁成炭的屋梁走过,刘璟用马鞭指着这些战俘问道:“一共有多少战俘?”
    “回禀州牧,约八千五人。”
    刘璟沉吟一下对聘道:“按照从前江夏军的规矩来办,给他们讲清楚,愿意归降汉军者,可转为正式士兵,享受一样的粮俸,不愿归降者,去矿山服劳役年后放回家乡。”
    “微臣明白!”
    众人又调转马头出城,这时,一名侍卫骑马飞奔来道:“启禀州牧,司马军师陪同江东使者来了,现已到襄阳码头。”
    刘璟大喜,回头对聘和蔡琰笑道:“你们两位继续巡视,我就先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