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347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34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的一刻终于来临了。
    只见远方江面上,一支船队正浩浩荡荡开来,船队在强劲东风的鼓动之下,劈波斩浪,渐渐驶近了樊城。
    徐晃的目光向停泊在樊城码头上的近艘渡船望去,他很清楚,只要江夏水军到来,就意味着曹军所有的船只都保不住了。
    果然,江夏军战船随即对汉江上的所有船只进行清剿,无论是民船还是曹军运货船,全部被驱赶到樊城码头一侧,放火烧毁,一时间,江面上烈火冲天,浓烟滚滚。
    上万曹军在城头和城下默默注视着江面上的大火,他们一年多来早已经习惯了江夏军在水上的强势,江夏水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已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甚至连主将徐晃也暗暗庆幸自己昨天从襄阳返回,否则他也将被困死在襄阳。
    想到这,徐晃抬头向对岸的襄阳城望去,城内还有五千驻兵,但徐晃更担心的是曹仁的军队,他正在北撤途中,现在江夏军封锁了汉水,曹仁军队又怎么回来?
    徐晃心中忧虑之,就在这时,东面有士兵大喊:“将军,快看比水,出事了!”
    徐晃扭头向比水望去,他的心顿时沉入冰窟,只见比水上空浓烟弥漫,烈焰腾空十余丈,远在十里外的樊城也看得清清楚楚。
    比水上停泊着曹军的数艘战船,此时徐晃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断绝了。

第410章 衔尾追击

    编县是南郡最北面的一个县,只是一个中县,人口千余户,由于编县紧靠襄阳郡,受襄阳郡的影响很大,自从曹军南侵以来,编县也和其他襄阳郡县一样,连续爆发了两次逃亡潮,大部分民众都逃去了江夏,使得整个县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这天傍晚,一支从南方过来的军队浩浩荡荡开到了编县县城,这支万余人的军队正是从江陵北撤的曹仁军队,经过天的急速行军,曹军即将离开南郡。
    但曹仁并不高兴,天来,曹仁两次大发雷霆,将十几名违规的士兵打得半死,又一连罢免了名军官,让曹仁如此愤怒的原因很简单,他中了江夏军冒充江东之计,白白将江陵拱手让出。
    虽然陈矫再规劝,江陵兵力少,一旦江夏大军杀至,他们很难守住城池,弃城也是明智之举,话虽这样说,可一想到自己是中计撤军,曹仁就感到无比窝囊,心中恶气难出。
    一连天,曹仁脸上都十分阴沉,没有一丝笑意,使他周围的士兵都战战兢兢,唯恐触怒了他,这时,副将牛金催马上前问道:“启禀大将军,天色将晚,我们是连夜赶还是就地驻营?”
    曹仁抬头看了看天色,阳已落山,满天布满了紫红色的晚霞,他马鞭一指远处的编县县城,“去县城里驻营休息,五更准时出发!”
    “遵令!”
    牛金立刻命人去通知各营主官,他自己则率领五士兵向大营急速奔去。
    曹仁之所以决定在编县休整一夜是有一定的原因,他尚不知襄阳的情况,他很担心江夏水军已经杀入汉水,封锁了北渡之,如果是那样,他就需考虑直接撤退到上庸。
    而编县正好就是西去上庸,北入襄阳的交叉口,所以他需要在编县得到明确的消息。
    很快,大军浩浩荡荡抵达了县城,县城已是一座空城,绝大部分民宅都房门紧锁,整个县城内只剩下余户人家,由编县主簿留下来管理。
    当大军进城之时,牛金将县主簿带了上来,主簿名叫辛治,南阳郡人,年约四十岁,他上前向曹仁躬身行一礼,“下官编县主簿辛治参见大将军!”
    辛治并没有投降曹军,依然是荆州牧任命的主簿,不过他官微职小,他是否投降对曹军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他必须约束住当地民众,不要给曹军添乱。
    曹仁冷冷哼一声道:“我们只是途径编县,休息一夜就走,你要约束好编县民众,若敢来捣乱,小心军法从事。”
    “卑职不敢,我已将县中所有居民都迁到东南角,其余地方随便士兵住宿。”
    曹仁又问道:“这两天襄阳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辛治摇摇头,“这两天没有人过来,也没有听到什么消息,若有消息我会立刻禀报将军。”
    曹仁对他的态还算满意,便吩咐左右道:“赏他十两黄金!”
    “多谢将军!”
    辛治连连感谢,被士兵带了下去,曹仁随即对牛金道:“士兵不要住得分散,集中在北城一带,另外查全城,不准有任何易燃引火之物,明白我的意思吗?”
    “卑职明白!”
    曹仁催马进了县城,进县城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北方,他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襄阳可能已经出事了。
    。。。。。。。。。
    天空的紫霞变成了黑色,夜幕终于降临了,在距离编县十余里外的一片树林内,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也悄悄进入,这支军队正是一尾随曹军北上的江夏军,他们距离曹军较远,且不是走一条,没有被曹军发现。
    军队约千余人,由大将赵云率领,这是赵云主动向刘璟请令追击曹军,千追兵自然是无法和一万精锐的曹军抗衡,所以对赵云而言,最重要的是等待机会。
    尽管刘璟认为曹仁在得知汉水被封锁后,可能会向上庸方向撤退,但赵云根据一观察的情况分析,曹军随身携带的军粮只能支撑六七天。
    而从江陵前往上庸,最快也要十天左右,再加上沿途多是山区,人口稀少,难以补充军粮,所以赵云判断,曹仁军队一定会先回襄阳,在襄阳得到粮食补充后,再转道前往上庸。
    和赵云一起北上的,还有年轻的军官邓艾,赵云尤其喜欢这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睿智、谦虚、好,不仅才谋略出众,武功基础也练得很扎实,看得出他将来一定是一个武双全的帅才。
    实际上,邓艾一上都跟随着赵云,他对赵云的武艺为仰慕,希望能拜赵云为师,为此,赵云也一上悉心相授,却不肯收他为徒。
    树林内,邓艾在一片空地上苦练丹凤朝阳枪,一杆十斤重的青影枪被他舞得呜呜风响,枪影神出鬼没,流畅得俨如行云流水,赵云则站在另一边,目光淡然地注视着邓艾练枪。
    赵云也不得不赞叹邓艾天资聪颖,自己只教了他遍,他便完全掌握了一零八式枪法,已练得熟练无比,不过他在落凤功法的体悟上还是略有不足,和刘璟相比差得较远。
    赵云也知道,枪法是靠才华,但功法却要靠天赋,刘璟是才华和天赋都具备,才练成今天的武艺,而邓艾正是因为过于聪颖,他能很轻易地理解深奥的功法,可是怎么也无法在练武实际中运用,这就是缺少一种天赋。
    正因为邓艾无法在功法上突破,他也就练不成十式丹凤朝阳枪,只能最大限在招式上出彩,而最终无法成为象赵云、刘璟那样的猛将,为此,赵云也颇为遗憾。
    这时,邓艾枪法一收,漫天枪影霎时无影无踪,邓艾看见了赵云,上前行礼笑道:“世叔觉得侄儿最近练武可有进步?”
    赵云笑着点点头,“看得出你下了苦功,十斤重的铁枪已经很娴熟了,从明天开始,你开始七招一练,要想办法把七招变成一招,比如这样。。。。。”
    赵云接过的枪,平平一枪刺出,虽然枪法很简单,速不快也不慢,也使人感到一种强大的控制力,令人躲无可躲。
    邓艾也感受到这一招的威力,不由叹息一声,“化繁为简,譬如写章,言两语中才见功力,我几时才能有这样的武艺?”
    赵云把枪还给他,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需要恒心和毅力,当年我练了七年才有所成就。”
    邓艾忍不住问道:“那州牧练了多少年?”
    “五年!”
    赵云微微一笑,“我师父说他是年不遇的奇才,还要超过我,所以他只练了五年,而且是在水底练成,这份毅力令人敬佩。”
    邓艾眼中一阵黯然,“不知小侄有没有这个机会?”
    赵云笑了笑,“天下并没有所有人都有这个天赋,光有机会还不行,象州牧那样的天赋,天下不过十人,你也不用自卑,虽然你不一定能成为万人敌猛将,但也能成为沙场大将,更重要是这里。。。。。”
    赵云指了指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你的目标,追求为将,有点舍本逐末了。”
    邓艾深深行一礼,“世叔的教诲,侄儿铭记于心!”
    赵云很喜欢他的谦虚,便笑道:“估计有曹军的消息来了,我们去看一看。”
    。。。。。。。。。
    两人来到树林边,探果然有消息传来,这次赵云尾随曹仁军队,刘璟特地把江夏最精锐的‘鹰击军’也一并交给赵云带上,一共五十人,领正是刘正。
    刘正在赤壁大战后也累功升为别部司马,他今年只有十九岁,可以说是江夏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但他的名声却是全军皆知。
    而且他又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鹰猴’,象鹰一般锐利,如猴一般敏捷,他自己也对这个新绰号十分满意。
    刘正抱拳向赵云禀报道:“曹军已全部入驻编县城内,县内防御森严,从上面进不去,弟兄们正在下面打主意,已找到一处暗洞,一更之前便可以挖通。”
    虽然刘正长得又瘦又小,身高只齐赵云胸口,但他在江夏军中名声大,屡立奇功,赵云也不敢轻视他,抱拳回礼道:“刘将军辛苦了,这次若击溃曹军,我一定向州牧表刘将军功!”
    刘正咧嘴一笑,“我们只做暗事,正面作战还要依靠赵将军,赵将军看高我了。”
    他又对邓艾笑道:“小将军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邓艾毕竟少年心性,他也很想知道刘正是怎么干的,他眼中流露出炽热之色,回头向赵云望去。
    赵云笑着点点头,邓艾心中大喜,立刻换了一身黑衣,跟着刘正向黑夜中奔去。

第411章 火烧编城

    编县位于荆州腹地,没有防御功能,城墙简陋,高只有两丈,周长不足二十里,也没有护城河,城头狭窄,摆不下大型防御武器。
    不过曹仁为小心,特地安排一千人在城头巡逻,严防江夏军探翻墙入城,但道高一尺,魔则高一丈,江夏军探虽然不能从上面翻墙而入,却从城下挖洞进去。
    “在那里!”
    刘正一指城池的西北角,低声对邓艾道:“我们在墙根下发现一个盗洞,虽已被回填,但只要稍稍疏通就可以用了。”
    说到这,刘正又笑着问道:“你知道什么事盗洞吗?”
    邓艾挠挠头道:“可是和盗贼有关?”
    “说得没错,就是夜里偷了东西后出城的地方,几乎每座城池都有,只有经验丰富之人才能找得到。”
    这时,刘正见城头巡哨走过去了,便一摆手,“跟我来!”
    他纵身向黑暗中窜去,邓艾紧紧跟随他,两人飞快地向城墙根奔去,不多时,他们奔至城墙边,刘正纵身跳下一处坑道,向地底深处爬去。
    邓艾却长得身材高大,爬起来十分费力,好不容易才爬到一处宽敞之地,他一下坐靠在一块大木头上,累得直喘气。
    这时刘正已点燃了半支蜡烛,邓艾忍不住打量四周,只见方圆约一丈,高五尺,穹顶呈圆拱形,四周壁上都铺有青砖,邓艾心中不由有些奇怪,这些哪里?
    这时他一回头,顿时吓了一跳,他竟靠在一口棺材之上,刘正咧嘴一笑,“这里是一座墓室,还是个达官贵人之墓,你看这棺材,竟然是上好楠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