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323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32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江东巡哨开始动刀,不少江夏士兵被砍伤,惨叫声此起彼伏,刘虎大怒,抡起铁棒冲进人群,向巡哨士兵劈头盖脸打去。
    又有几顶大帐被点燃了,无数江东士兵和江夏士兵都闻讯涌来,眼看双方搏斗惨烈血腥,不断有人加入战团,使事态不断扩大,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十几顶大帐被点燃,大火连成一片,火光冲天,数千士兵叫喊着救火。
    就在这时,江东大将吕蒙催马奔至,大喊道:“给我统统住手!”
    魏延见已经闹得差不多,也喝道:“住手!”
    在双方将领的厉声呵斥下,恶战终于结束,地上躺了上名受伤士兵,痛苦地**着,有十几名士兵伤势严重,有性命之忧。
    吕蒙见江东士兵受伤严重,不由勃然大怒,马鞭一指魏延喝道:“姓魏的,你要给我一个说法!”
    魏延冷哼一声,上前一步高声道:“我当然要给你一个说法,史慈杀死了江夏大将马延,罪大恶,给我把凶手交出来!”
    这件事吕蒙并不知晓,他听说江夏大将被杀,顿时大吃一惊,但他依然不示弱道:“魏将军,这不是小事,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你应该向州牧禀报,双方坐下来商谈解决办法,而不是现在这样火上浇油,把事情闹得更大。”
    刘虎忽然暴喝一声,“老魏,你跟他说什么屁话,他们今天不把史慈交出来,咱们就杀进大营去,把他们大营一把火烧了。”
    刘虎话音刚落,只听有人冷笑一声,“江夏军很厉害嘛!有种你就烧烧看。”
    只见大群将士簇拥着江东水军大都督周瑜走了上来,此时大火已被扑灭,近十顶大帐被烧毁,死伤七十余人,周瑜见满地狼藉,不由怒视江夏军,“你们过分了!”
    魏延沉声道:“周都督,这是你们杀人在先,史慈杀了我的部将马延,你们必须要给江夏军一个交代,不然,恐怕我们两军难以合作下去。”
    “你是什么人?竟然敢说这种话。”周瑜冷笑一声道。
    “魏将军的话就是我的话!”远处传来的刘璟的声音,只见刘璟在数士兵的簇拥下快步走来。
    刘璟上前冷冷道:“周都督,你我心里很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劝你为大局着想,把史慈交出来,否则所有的后果都有江东军承担!”
    周瑜和刘璟目光相触,两人心中有了默契,做戏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周瑜脸色大变,“刘州牧,你是什么意思?”
    “周都督,非要我把事情说破吗?”
    刘璟声音变得严厉起来,炯炯目光逼视着周瑜,“难道你要我说出来,你们是为了换回黄盖才杀我的大将吗?”
    周围一片哗然,江夏士兵都愤怒起来,“交出凶手!”无数将士都在愤怒大喊。
    “你听见没有!”
    刘璟又继续逼迫周瑜,“这是我的将士们在呐喊,是江夏军的心声,我给你一天的时间,你们必须交出史慈,否则休怪我翻脸无情。”
    周瑜重重哼了一声,转身便走,江东士兵们纷纷后退,唯恐刘璟发难杀人,这时,刘璟对四周江夏将士喊道:“我会继续逼迫江东军交出凶手,但不准再冲击江东军营,违令者斩!”
    刘璟也转身回了大帐,魏延摆摆手,对众士兵喊道:“州牧有令,我们不可违抗,把营栅重新竖起来。”
    这是一个注定的不眠之夜,双方军营都轰动了,消息传遍了江东军和江夏军,在传播过程中,事情不免夸大,说两军发生了流血冲突,数千人参战,死亡数人。
    。。。。。。。。
    长江对岸曹军水寨内,曹操负手站在大船之上,眺望十几里外的对岸,他隐隐看见一点火光,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江东军和江夏军发生流血冲突了。
    蒋干已经向他汇报,刘璟想把马延秘密转移去武昌,却被周瑜事先猜到,派史慈在半拦截,杀死了马延,如此,刘璟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否则他难以向手下交代,向江东军发难是必然的,就算不把事态扩大,但也会要求江东军交出杀人凶手。
    曹操可以想象双方的态,他冷笑一声,回头令道:“让蔡和来见我!”
    自从蔡和抓住了黄盖后,颇得曹操器重,已经被提升为水军校尉,封关内侯,实权超过了名义上的水军大将张允。
    蔡和匆匆赶来,单膝跪下行礼,“参见丞相!”
    曹操笑了笑,温和地说道:“我很想了解江东军的情况,他替我去抓几个江东军的巡哨回来,明天上午再去。”
    “卑职遵命!”
    蔡和匆匆去了,曹操又回头吩咐于禁,“把黄盖放了,现在就放人。”
    旁边程昱连忙道:“丞相真的要放黄盖吗?”
    “黄盖又不是孙权,他对我有何用?再说我既然已经许之,就不用再反悔了,放了黄盖,只会让他们矛盾更深,何乐而不为?”
    “丞相高见!”
    曹操微微一笑,“仲德有什么话就直说,不用这样言不由衷的夸赞。”
    程昱心中暗暗苦笑,丞相果然了解自己,他沉吟一下道:“微臣只是有点担心刘璟,此人智勇双全,实为我们的劲敌,丞相还是小心点好。”
    “呵呵!我承认此有过人之处,不过有些事情他也身不由己,就算他想顾全大局,也须给将士们一个交代,而且周瑜杀了他的部将,也让他颜面扫尽,从上次他利用我来教训江东军,我便知道此人的弱点,他的主导**强烈,一心想控制江东军,这必将成为两军分裂之根。”
    说完,曹操步履轻快地向大营走去,已经更了,他这几天都没有休息好,终于可以好好睡上一觉了。
    。。。。。。。。
    次日上午,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在江东军营里传开,江夏军巡哨扣留了从邾城过来的江东军五十艘运粮船,船只驶进了江夏军水寨内。
    不多时,前去交涉的副都督鲁肃回来禀报,“江夏军要求交出史慈换取粮船。”
    为此,周瑜在中军大帐内紧急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此时黄盖已经被换回来,他默默坐在主帅座位下,一言不发,他在大帐内的存在就是一个标志,向众人宣示他已经回来,江东军不再有羁绊。
    实际上这就是周瑜给众人的一种暗示,黄盖之事,江东军绝不会让步。
    “大家说怎么办?”
    周瑜很冷静地环视众人,“江东军在逼我们交人,甚至用断军粮来威胁,我想请大家替我做一个决定,我们该怎么办?”
    周瑜是水军大都督,江东军所有重大决定都是由他来做出,现在他既然让大家帮他做决定,那这个决定一定是感到为难,那会使什么?
    只有一样决定会让他为难,那就是撤军,他没法向吴侯交代,可如果是众人一起要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一点众将都心知肚明,吕蒙第一个起身施礼道:“都督,孔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我们无法和江夏军走到一起,那么我们就自己行动,我建议退兵回邾城。”
    “为什么撤到邾城!”
    周泰为不满道:“我们撤回江东不更好吗?让他江夏军强势去,他刘璟不是很厉害吗?那就让他们自己去对付曹军,与我们何干!”
    大帐内众人窃窃私语,大多赞成周泰的想法,这时,一直沉默的黄盖道:“各位,听一听都督的意见吧!”
    大帐内再次安静下来,周瑜这才缓缓道:“我们要尊严,所以必须离开,但也要给吴侯一个交代,虽然我们不满江夏军的傲慢,不愿与合作,但如果我们贸然撤军回江东,会让吴侯背上失信之名,所以我赞成吕蒙将军的建议,撤军到邾城,这样江夏军也抓不到我们的把柄。”
    众将皆躬身行礼,“愿听都督安排!”
    “很好,那大家回去收拾物,两个时辰后,我们启程离开赤壁!”
    江夏军最终没有挽留江东军,下午,江东军数艘战船驶出了水寨,顺江而下,浩浩荡荡向邾城驶去。
    一艘大船上,刘璟站在船头默默地望着江东军驶去,如果说他的连环计中还有什么漏洞,或者说还有什么他难以把握住的东西,那就是江东军。
    尽管江东军是以退为进,可如果周瑜拥有大气魄,坐看两强相斗,最后他来收取渔利,那么他刘璟一点办法都没有,问题是,周瑜有这么大的魄力吗?
    此时,刘璟深深感到了火中取栗的危险。

第382章 东山再起

    河间郡易县,这是河间郡被最北的一个县,紧靠幽州范阳郡,在曹操去年进攻乌桓的战役中,易县便是曹军的大后方,囤积了大量的军械粮草。
    尽管曹军备战荆州,将大半的粮草军械等物资运去了南阳郡,但易县的上座仓库内依然储存着为数众多的粮草和军械兵甲,也正是因为这样,易县显得十分重要,在普遍驻军的河北各郡中,唯独易县驻扎了千军队。
    此时易县已进入了多事之秋,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易县和附近的高阳县、莫县一起,遭遇了严重的蝗灾侵袭。
    铺天盖地的蝗灾横扫一切,它们所过之处,即将成熟的农作物被啃噬一空,易县种植的豆类、粟米等粮食几乎绝收,整个易县的民众陷入了恐慌之中。
    随着时间推移,灾荒愈加严重,存粮渐渐吃完,大部分人家开始断粮。
    也就在这时,邺都的批复终于传来,准许河间郡开仓赈灾,易县县衙也开始砸县城内赈粥,消息传出,易县民众如蚁聚集,从四面八方向县城涌去。
    小小的易县县城内竟然聚聚了从各乡各里赶来的万余民众,万张口嗷嗷待哺,但几名县官却勾结豪强,倒卖官仓粮食以牟取暴利,能流入民众手中的赈济粮只不到成。
    饥饿使各种矛盾渐渐激化,表现出来的便是县城秩序十分混乱,抢劫、杀人,逼良为娼,城外盗匪横行,商贾绝迹,城内数万人在饥饿中挣扎,最后的反抗一触即发。
    这天中午,名衙役快步来到城南的一条狭窄小巷中,之所以是名衙役,是因为没有哪个衙役敢单独上街。
    只要当他们走在街上,就会有无数双饥饿而仇恨的眼睛盯着他们,已经有五名衙役被杀,县衙上下人心惶惶。
    名衙役走进小巷,尽头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院,黑漆漆的大门紧闭,其中一名高个衙役上前有节奏地拍了下门环,片刻,门开了一条缝,名衙役闪身进了院。
    “先生在吗?”为衙役问道。
    “在内堂,就在等你们。”
    名衙役快步向内堂走去,衙役口中所说的先生便是兴袁八俊中的领荀谌,河间郡北部发生的蝗灾使荀谌看到了机会,他和众人商议决定,将起事放在易县。
    一方面是易县受灾最重,另一方面易县有其重要的粮食军械等物资,一旦成功夺取,对他们起事有着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房间里,荀谌和李孚正在商议下一步行动,夺取易县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他们要在河北立足,就必须要击败将来曹军对他们的绞杀。
    荀谌为信任李孚,不仅李孚足智多谋,见识高人一筹,更重要是,他是刘璟的代表,他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得到刘璟的全力支持,所以荀谌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孚,再获取他的支持。
    “我之所以主张第一步夺取易县,并不仅仅为了易县的粮草物资,更重要是我打算夺取幽州为我们的复兴基业。”
    李孚没有立刻回应荀谌的话,他目光注视着蓟城,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