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309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30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臧霸和江夏军作战次数不多,而且是被骑兵在夜间偷袭,很大程上他并不服气,他甚至还盼着和江夏军再战一场。
    但臧霸此时也听懂了于禁的意思,他沉思片刻道:“不如先派斥候去探探竟陵县的情况,假如驻兵不多,可以先夺取竟陵县,如果真有重兵把守,那么就缓一缓,不过,若去江夏的道必须经过竟陵县,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个当然!”于禁听出臧霸有赞同自己的意思,不由心中大喜。
    这时,十几名士兵带着两名老者前来,“启禀于将军,启禀臧将军,这两名老者知道去江夏的道。”
    两名老者吓得跪下,“小民参见两位将军!”
    于禁和臧霸对望一眼,顿时喜出望外,于禁连忙道:“你们不用害怕,起来慢慢说,我非但不会为难你们,还会给予重赏!”
    “谢将军!”
    两名老者站起身,其中一人道:“穿过云梦泽去江夏主要有两条道,一条是竟陵道,沿汉水南岸走,需要绕一个圈,道比较平坦,不过途较远,最后可抵达泺口镇,对岸就是江口,紧靠夏口西。”
    “那另一条道呢?”臧霸有些急不可耐地问道。
    “另一条道叫华容道,也就是从我们华容县走直线过去,这条要穿过一片丘陵地带,道略窄,稍微不好走,最后抵达长江边的乌林镇,对岸便是赤壁镇。”
    于禁沉吟一下问道:“哪条更近?”
    “当然是华容道,要近至少两里,不过一般商人都愿意走竟陵道,因为运气好,可以坐船去夏口,而且华容道上多猛兽,必须要雇猎人同行,有点不合算。”
    于禁将臧霸拉到一旁,低声道:“你觉得还有必要去竟陵县吗?”
    臧霸有些为难,“就怕丞相那边不好交代。”
    于禁也有点为难,他想了想道:“先开吧!开出一条宽来,再请示丞相,要不要攻打竟陵县,实在逃不掉,那就一战。”
    臧霸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
    。。。。。。。。
    云梦泽的外形象一个巨大的鹿角,由两大片长条型的水泽组成,一片位于华容县以南,江陵以东,和长江相连,使江陵无法沿长江由陆向东而行;另一片水泽在东面,从长江向北延续过汉水,一直到云阳县。
    从华容县向东走,则是两片水泽中间的陆地,这是一片低缓的丘陵地带,横跨余里,山地并不高,只有数十丈,但连绵不绝,被莽莽的原始森林覆盖,由此可以看出,国时代的南方还远未开发。
    于禁和臧霸率领五千军队,一开荒辟向东而行,两天后,军队抵达一条大河前,河水宽二十丈,清澈碧绿,水流平静,偶然可以看见一条满载鱼鹰的小渔船向北驶去,在南面步外是一座破旧的小桥。
    目光越过河岸,只见河对面一半是水泽,一半是陆地,这时,于禁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催马向小桥而去,片刻奔过了小桥,缓缓来到水泽旁。
    此时正值盛夏,天气时常下雨,使水泽中积水尤其丰沛,茫茫然一望无边。
    这时,臧霸带着数十人催马飞奔而至,远远高声问道:“则,发现了什么?”
    于禁用马鞭一指水泽,高声应道:“我在想,这水泽是否通向长江?”
    臧霸也不知情,回头向领老者望去,老者摇摇头,“我没有走过,不知道!”
    这时,于禁喝令左右骑兵道:“把刚才那艘渔船给我抓来!”
    骑兵催马向北疾奔而去,这时,于禁指着前方河流问老者道:“这是什么河?你该知道吧!”
    “启禀将军,这是夏水,又叫沔水,从汉水流来,流向西南面的江陵。”
    于禁大喜,“这条河通往江陵吗?”
    “是!但途稍远,具体我也不清楚,必须问渔民,我是猎人,只熟悉陆。”
    这时,刚才的渔夫在曹军士兵用弩箭的威胁下,又重新驾船回来,被迫上了岸。
    这是一名五十岁左右的老渔夫,他被曹军士兵吓坏了,跪下磕头求饶,“求军爷们饶小人一命!”
    于禁从马上探头问道:“我不会杀人,问你一些问题,你必须老老实实给我回答。”
    “小人不敢隐瞒!”
    于禁先问夏水,“这条河通向江陵吗?可行多大的船只?”
    “禀报将军,这条河通往江陵旁边的小镇江津,但要绕一个大圈,不过河道比较宽,可以行千石的船只。”
    于禁心中暗喜,马鞭一指水泽,又问道:“水泽通向乌林吗?”
    渔夫胆怯地问道:“请问将军,是哪个乌林?”
    “废话!难道还有两个乌林?”
    旁边带老者道:“确实有两个乌林,一个南面江北岸,江对岸是长沙郡蒲圻县,所以叫蒲圻乌林,另一个是在东面,也是在江北岸,对岸是赤壁镇,又叫赤壁乌林。”
    “当然是赤壁乌林!”于禁有些不耐烦地狠狠瞪了渔夫一眼。
    “可以乘船抵达乌林岸边,距长江岸边只有十里。”
    于禁开始有点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了,又问道:“可以行千石大船吗?”
    渔夫连忙摇头,“不可能,冬天时水很浅,只能走小渔船,而春秋两季稍好一点,水面可以行石客船,常有汉水客船抄近,通过水泽去长沙郡。
    夏天水量最大,可以乘五石横穿水泽,抵达长江岸边的赤壁乌林,但千石大船绝对不行,会在水泽中搁浅。”
    于禁远眺水泽片刻,又继续问道:“这里离赤壁乌林还有多远?”
    渔夫战战兢兢道:“大概还有两六十余里。”
    这时,于禁心中有一个大胆的计划,可以将夏水和水泽掘通,通过水运送粮食辎重,五石的船只也足够了。
    旁边臧霸也在马上问道:“这里离汉水有多远?”
    “还有二十余里,汉水河口处有一座小镇,叫做沔阳镇,镇上居民都是以捕鱼为生,小民家就在那里”
    于禁催马靠近臧霸,和他商量道:“我想在这里将夏水和云梦泽掘通,使江陵船只能够直接抵达乌林赤壁,你看如何?”
    “我也有此意,但最好亲自乘船试验一下,回去才能交差。”
    说到这,臧霸高声喝问道:“你们镇里有五石大船吗?”
    “有艘,都是镇里大户人家的船。”
    臧霸看了看天色,已经快黄昏了,他便对于禁道:“我带弟兄去抢船,则安排士兵挖掘通道,争取明天上午完工。”
    于禁点点头,“我也是此意,不过最好把所有船只都征集过来,我们用来搭建浮桥,再让一部分弟兄乘船探回江陵。”
    于禁和臧霸都是在中原身经战之人,对民众没有什么怜惜之心,臧霸立刻道:“我率一千军队去抢夺船只,若不给,我灭了他们全镇!”
    藏霸当即率领一千士兵向北面的沔阳镇疾奔而去。
    于禁沉思片刻,一招手,叫来一名军侯,吩咐他道:“你带五弟兄继续走陆前行,要一直到乌林镇的长江边,还要考虑二十万大军的驻营,好好探清楚,给我画一张详细的地图来,还要包括沿途的地形。”
    “卑职遵命!”
    军侯带着五曹军士兵和领的老者,向东奔去,渐渐消失在小中,于禁已经不想再向东去了,他当即吩咐手下军,“立刻动手,给我把河流和水泽掘通!”

第365章 绿铜矿山

    就在于禁和臧霸在云梦泽内开辟道之时,刘璟也来到了江夏最大的铜矿山视察,这座铜矿山叫做绿铜山,位于武昌县南面,蕲春县对岸,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大冶。
    绿铜山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大山,而是一片丘陵山区的总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便在这里采矿炼金,汉王朝时,这里更是重要的铜矿产地。
    绿铜山并不靠长江,距离长江还有近五十里,不过东面有一片狭长型的湖泊,叫做西塞湖,湖泊和长江相通,两万余战俘用了一个月时间,挖掘了一条十里长的小型运河,将矿山和西塞湖联系起来,也就通向长江。
    这条运河为重要,可以保证铜矿石从矿山运出,直接运到夏口,这是因为江夏的冶炼中心位于夏口,从巴蜀运来的煤,从江南运来的铁矿,都集中在夏口冶炼生铁,有千余名工匠源源不断地为江夏军冶炼出高质的精钢。
    刘璟到来时,运河已经建成,两万五千名战俘在巨大的矿山上采掘矿石,通过小船运到西塞湖,再转运上大船运去夏口。
    两万五千余战俘是由千江夏军看管,另外还有余名官,负责战俘的粮食、营地及矿石运输管理,千江夏军由大将邢道荣统帅,官则由冶炼使李正方管理。
    李正方也就是李严,字正方,他从襄阳逃到江夏后,成为了聘的幕僚,很快又被刘璟升为江夏军仓曹参军,主管后勤粮草,李严的能力强,思开阔,属于开拓型的官员,特别适合于开拓新事业,也正是这个原因,刘璟任命他为冶炼使,负责铜矿的开采。
    上午,刘璟在李严的陪同下,来到了矿山,之所以叫绿铜山,确实是整个山体都呈绿铜色,山上没有树木,山岩裸露在外,只覆盖着茂密的灌木丛,在十几里长的山体上分布着数眼巨大的矿洞,矿脉就藏在山体内。
    矿工们先用烈火在洞中焚烧,然后泼上冷水,矿石便炸裂开来,变得易于开采,矿工用铁钎将硕大的矿石撬下,运出洞后直接倾倒下山,矿石滚落下山,裂成碎石,密密麻麻的战俘矿工在十几里长的山体上收集矿石,用箩筐将一筐筐碎矿石抬下山,运送到仓库中去。
    “我记得从前的矿山不在这里啊!”刘璟望着头顶上的矿洞,不解地问李严道。
    李严年约十余岁,身材中等,皮肤黝黑干瘦,精力十分充沛,他微微欠身笑道:“原来的矿山还要在西面二十几里外,那边有很大巨大的矿洞,不过采掘了五六年,已经不容易开采了,而且里运河较远,搬运不便。
    所以我们决定开采这边的矿山,这里的矿山也开采近五十年,条件比较好,矿石位也高,不仅有铜,还有黄金,关键是运输便利。”
    说着,他手一指不远处矿石堆积仓库,那是用巨木搭建的座大型仓库,稍显简陋,四面漏风,里面堆放着数十万斤矿石,座仓库都建造在河岸上,高于河床约一丈,用铁皮打造了光滑的出料口,矿工们只需将矿石铲到仓库内的铁皮漏斗上,矿石便能顺着光滑的铁皮斗滑进河中的漕船上,非常便利。
    刘璟点点头,又问道:“战俘是怎么安排?好像这边只有七八人干活!”
    “回禀州牧,为了保证战俘体力,属下把两万五千余战俘分为采矿和运矿两部份,其中采矿两万一千人,分为勤,每勤七千人,干活四个时辰,其余两勤休息,这样便可以昼夜不停的采掘干活,也不至于让战俘劳累过,让他们安心采矿,这样年后,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平安回家了。”
    刘璟笑道:“不错!考虑得非常周全,另外不妨再考虑给他们一些工钱,让他们也有个盼头,不至于造反闹事。”
    李严点点头,“州牧说得是!”
    这时,正好一队槽船满载矿石准备出发了,刘璟笑道:“我跟船去西塞湖吧!看看那边的情况。”
    李严连忙道:“属下这就去安排!”
    他飞奔而去,拦住了船队,吩咐几句,刘璟带着十几名士兵和李严一起登船,船队顺水而下,缓缓向东驶去。
    如果不考虑矿山,这一带的风景简直美幻绝伦,青山翠谷,碧水流波,两岸山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