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277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7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璟听出他话中有内容,便笑问道:“你们试验过吗?”
    生徒回头看了看马钧,马钧笑着点点头,生徒躬身道:“在匠里有一架试验石炮,已试验过多次!”
    刘璟心中大喜,立刻对众将道:“我们现在去匠!”
    。。。。。。。
    所谓匠,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工匠的堂,这并不是刘璟的独创,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和公输般都曾创建了这样的堂,培养优秀的匠人。
    江夏的匠绝不是闭门造车,也没有什么理论课程,它事实上成为了发明创造者的集中之地,也成为了荆州的军器研究中心。
    匠又叫做公输院,以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的匠祖公输般,位于夏口城西北角,占地五十亩,其中光试验场地便有四十亩之广。
    马钧带着刘璟和几十名将领走进了弓弩堂,这里专门以研究弩箭为主,有生徒五十余名,由两名制弓、制弩近四十年的老工匠出任师父,马钧也参与了弓弩的研制。
    弓弩堂后院的石墩上摆放着一架石炮,和船上改良后的石炮完全一样,但众人都发现了,石槽处改成了铁兜,铁兜内分成十只格,每只格里插一支铁箭,每只铁箭长约一尺,锋利异常。
    生徒继续介绍道:“我们把这个叫做铁弩炮,箭叫寒鸦箭,一兜十箭。”
    这时,旁边魏延好奇地问道:“真的可以两步外洞穿一切吗?”
    马钧一笑,“可以试验!”
    他招招手,吩咐一声,几名徒弟立刻跑去布置了,刘璟望着这架铁弩炮,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想起了诸葛亮的元戎之弩。

第326章 安陆危机

    十几名生徒已经将盔甲和盾牌扎在木人身上,木人相距两步,二十具木人排成一排,执刀拿盾,盔甲鲜明,个个身高八尺,举刀欲冲击,造得栩栩如生,远远望去,颇有一点威猛的气势。
    另外两名生徒动作熟练地操作铁弩炮,十支寒鸦箭对准了远方,弓弦慢慢绞紧,抽出了青铜长棒,马钧请示的目光向刘璟望去。
    刘璟点了点头,他心中也十分期待这具铁弩炮的威力,从外形看,已经不亚于诸葛亮的连弩了,关键是看威力,能像他们说的那样,两步外破甲穿盾。
    马钧有点紧张,又亲自检查一遍铁弩炮,确保万无一失,这才低声命令道:“发射!”
    一名生徒用铁锤敲击刀牙,‘咔’一声闷响,十支铁箭如寒鸦出林,呼啸着射向两步外的木人,只听见一片‘啪!啪!’声响,几具木人被强大的箭力击倒在地,盾牌也被击飞。
    众人纷纷走上前,查看铁箭射击效果,众人都暗暗吃惊,尽管并不是所有木人都被射中,但有八具木人中箭,盾牌被射裂,皮甲被洞穿,还有十几支箭射进了后面的墙上。
    “州牧!”
    甘宁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道:“这可是对付曹军骑兵的利器啊!”
    刘璟也点点头,眼中也露出了兴奋之色,他想象着面对曹操骑兵的冲击,一架铁弩炮同时发射,千支铁箭射出,那种壮观的气势,必将给曹军以重创。
    他又转身走回铁弩炮前,仔细研究这架巨型弓弩,这时马钧上前缓缓道:“在野外战场,我们可以把铁弩炮固定在牛车上,或者分解运送,临时组装,总之,有很多办法。”
    刘璟点点头,他见一名生徒将铁箭一根根装进铁兜,不由眉头一皱道:“每次都要这样装箭吗?”
    “是的,这是一个麻烦,很费时,我们在想办法解决。”
    刘璟笑了起来,“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一具铁弩炮备几十个铁兜,铁兜里都装上箭,每次射完连铁兜一起换,只要更换简便就行了。”
    马钧点点头,“我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只是几十个铁兜很沉重,不便运输。”
    “几十个多,那就用五个轮换,一场野外之战,这种铁弩炮最多发射五轮,另外,必须要装置简单,要结实,要容易操作,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刘璟是经历过战争之人,他很清楚这些防御武器的弱点,如果关注精准,那就会变得复杂,而且容易损坏,在激战之时,士兵们可不会像试验人那样小心翼翼,必须构造简单,结实耐用,那才是合格的武器。
    马钧默默点头,他明白刘璟的意思,“我们会继续改进,请州牧半个月后再来视察。”
    刘璟心情大好,拍拍马钧的肩膀笑道:“大战即将来临,要多尽快研制一些实用兵器,不仅是兵器,还有防具,比如盾牌的改良,盔甲的改良等等,尽量在这次大战中发挥作用。”
    “卑职明白了,会尽力而为!”
    刘璟又交代几句,便转身向外走去,这时,贾诩匆匆走来,在刘璟耳边低语几句,刘璟一怔,眼中露出惊讶之色,但他随即又恢复正常,若无其事地对众人笑道:“我们不要打扰这里了,大家都各自回去吧!兵演继续进行。”
    众人纷纷退出了匠,翻身上马向江边奔去,刘璟又命人暗中留下甘宁和魏延,这才跟着贾诩前往军衙。
    走进军衙,刘璟立刻问道:“消息确切吗?”
    贾诩点点头,“消息应该很确切,张辽并没有去南阳郡,而是率军进入了汝南郡,很明显,曹军是要对安陆郡进攻了。”
    刘璟快步走到墙边,注视着墙上的地图,早在七天前,他们便接到消息,曹军将出兵十万南征荆州,其中张辽率五万军先行。
    原以为张辽的军队将直接进入南阳,却没有想到张辽军队在叶县休整几天后,忽然转道向东,向汝南郡疾速开去。
    现在,曹军约一万人出现在汝南郡安阳县,离安陆郡边界已不到十里,行军速之快,令人震惊,曹操的策略已经明显了,要打通安陆郡,兵临江夏。
    安陆郡位于长江和汉水以北,是江夏郡的北方屏障,由大将聘率领一万军队驻守,现在让刘璟担忧的是,如果张辽的五万军全力进攻安陆郡,聘能支持多久?
    这时,贾诩走上前道:“州牧必须放弃安陆郡,将聘军队南撤回江夏。”
    刘璟沉吟片刻道:“我现在就可以集中夏口兵力支援安陆郡,在曹操大军未到之前,利用一个时间差击败张辽军队,先生觉得不可行吗?”
    贾诩摇摇头,“如果州牧出兵安陆郡,正是曹军求之不得之事,张辽不会和州牧激战,而是会将江夏军主力拖在安陆郡,这样曹军便可以从容夺取襄阳郡,这实际上就是围魏救赵之计。
    当初我建议曹丞相出兵南阳,也是为了使江夏军无暇利用曹军主力北征之机进犯中原,这一次还是一样,州牧不要小看程昱的决心,只要江夏军北上,他便立刻会率领樊城曹军渡江进攻襄阳。”
    “可任由曹军占领安陆郡,兵临江夏,我们同样无法顾及襄阳。”
    贾诩沉默片刻道:“其实我一直想对州牧说,暂时放弃襄阳,未必不是明智的决定。”
    “为何?”
    “放弃襄阳,曹军必会大举进攻江陵,如果能借曹操之手干掉刘备,州牧,这不是坏事啊!”
    刘璟背着手走了几步道:“如果刘备东撤,借道长沙郡怎么办?”
    “不会!”
    贾诩很肯定地笑道:“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刘备应该早有准备,他一定会南撤武陵郡或者衡阳郡,但不管怎么样,江陵城他肯定保不住了。
    而如果我们从曹军手中夺取江陵,那么不管是从道义上,还是名分上,刘备都无话可说,夺取江陵,那么的襄阳的南患也就解决了。”
    刘璟沉思片刻,贾诩计谋虽然高明,但让他就这么放弃襄阳城,他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如果我放弃襄阳,我很担心会失荆州民心,先生可有化解之策?”
    贾诩笑了起来,“如果州牧担心失去民信,尽管迁移襄阳之民到江夏,不过需要借助曹军谣言,曹军将有万大军进攻襄阳,这样襄阳民众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了。”
    刘璟默默点头,办法虽然不错,但他还是慎重考虑,“事关重大,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奔至门口禀报道:“启禀州牧,安陆郡紧急情报!”
    “拿进来!”
    报信兵走进,单膝跪下,将一封快信呈上,刘璟接过信,是聘的亲笔信,他打开迅速看了一遍,脸色顿时大变,张辽率五万大军已经发动了对安陆郡的进攻。
    他把信交给贾诩,贾诩看了一遍,立刻道:“情况紧急,州牧可立刻命聘南撤,不可与曹军硬战。”
    刘璟立刻写了一份命令,将自己金牌一起交给亲兵,并嘱咐道:“可让将军即刻南撤,不可恋战,我在江边有战船接应。”
    士兵匆匆去了,刘璟又走到地图前,注视着安陆郡,曹军进军神速,他很担心聘能否全身而退。
    。。。。。。。。。
    安陆县以北的涢水河畔,聘率领一万江夏精锐迎战臧霸率领的五千从曹军先锋,这里是一片方圆十余里的开阔之地,双方摆开了战场,旌旗招展,战鼓如雷。
    大旗之下,聘凝视着两里外的曹军,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曹军虽然盔明甲亮,士气高涨,确实是精锐之军。
    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奔袭,体力上已是强弩之末,而且兵力也只有自己的一半,他们以为自己会和张允之军一样,不战而降,或者一战而溃吗?
    就在这时,身后奔来十几名官员,为之人正是安陆郡守苏飞,他身边跟着刘璟派来送信的亲兵。
    “将军!”
    苏飞骑马上前道:“州牧送来急令!”
    他将刘璟的金牌和手令一起递给聘,聘接过手令看了一遍,对苏飞道:“州牧命我们放弃安陆郡,南撤江夏。”
    苏飞已经知道了刘璟的命令,他看了看远处的曹军,又问道:“既然州牧已有命令,将军还要战吗?”
    聘没有直接回答,他又问送信亲兵:“现在州牧何处?”
    “州牧就在夏口,他说会派战船至江边接应将军,他让卑职转告将军不可恋战,即刻撤退!”
    “我知道了!”
    聘点点头,这才对苏飞道:“现在箭已在弦,不可不发,对方长途奔袭劳累,兵力只有五千,我可一战击溃,请守稍候,击败敌军我们便撤退!”
    聘话音刚落,对方鼓声陡然变急,这是敌军要出战了,苏飞也是带兵出身,他知道此时撤退,必然会被曹军追击,他也不再多言,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曹军。
    一员大将从曹军中奔出,身高八尺、银盔铁甲,手执一杆镔铁夺命枪,威风凛凛,他大喝一声,“我乃泰山臧霸是也!谁敢与我一战?”

第327章 安陆激战

    臧霸年约四十余岁,在中原地区威名赫赫,是曹操手下名将之一,这一次他虽然为先锋,夺取安陆县,实际上他担负着更重要的任务。
    臧霸镔铁夺命枪重六十斤,曾是袁绍收藏的十支名枪之一,破袁绍后,曹操便将这杆长枪赐给了他,这杆枪再加上臧霸骁勇的武艺,使臧霸攻击力更强。
    江夏军中,蔡进跃跃欲试,向聘请战道:“师父,让我上吧!”
    聘认识臧霸,知道此人武艺高强,蔡进不行,他便摇摇头道:“你不是此人对手,你若失利,必将影响我的军心,你不可出战,由我亲自来。”
    不等手下将领反对,聘一纵马冲了出去,手提雁翎长刀直奔臧霸,“敌将休得张狂,我聘来会你!”
    江夏军中顿时鼓声大作,蔡进抢过鼓槌,拼命给师父击鼓助威。
    两马相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