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县委书记的坚守与妥协:红腰带 >

第12部分

县委书记的坚守与妥协:红腰带-第12部分

小说: 县委书记的坚守与妥协:红腰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瓤冢嗣妫ü肀叩拿厥檎孪灾静胖浪乔担晃是嗪彀n白,就是一顿气势汹汹的质问。

  章显志生气说来也有缘由。前年市委组织部来考察班子里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打算提任到外县任县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一再问章显志,副书记经济上和生活作风上有没有问题,章显志确实也没听到风声,就拍胸膛,我以党性保证,绝对没有!章显志和副书记关系不错,副书记一直都很维护他的威信,好事退背后,麻烦冲在前,所以想帮也是出自内心。还有一份私心,他也急着想将县委办主任提拨起来,那个萝卜拨开才有坑嘛。副书记走马上任才三个月,在南江的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就到了市纪委书记的手上,一查,还真是属实,降职调离。章显志当是自打耳光,看见组织部长就躲得远远的。还好组织部长隔年转调省委一部门任职去了,章显志这才抬起头来。

  这年年关就要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组马上就要来。本来平平安安的,章显志憋着劲下力气、下功夫忙活了一年,其他方面工作也都顺利排上了号,只要社会治安这一票过关,他章显志这一年的工作也就顺利成章的能奔全市前三名了。可这一票又是一票否决。关键时刻,组织部长让人弄死了,还是男女关系!这事一出,明明就是煮熟的鸭子飞了,一年白忙活不说,自己的施政能力、管理水平也让上级大打折扣。班子都带不好,出那么大的事,谈何能力?开年又是换届,他在这位上上届是中途上马,这届满满的也快完了,肯定得挪动。这事一出,哪还有什么好位子留给自己啊。不要说升迁,就是平级稍好的岗位也将失之交臂。这个师范学业的县委书记,因为一九八三年那场机构改革,知识分子青黄不接,得以改行从政。从科局长做起,一路拳打脚踢至今,权力的绝对好处已经习惯,权力旁落的忧虑塞满一脑。

第十三章(2)遇上生毛团
第十三章(2)遇上生毛团

  钱康本来就心高气傲,在大学就入了党,在学生会干着事,想着要不是原因特殊,他堂堂一西北大学学企业管理的毕业生,怎么也不会分配到这穷乡僻壤的茅山来。钱康当时越想越窝囊,越想越生气,脸涨得通红,面对章显志的质问,倔脾气上来,他也高声大叫:我是副书记,不错,我管政法,但姜成杀人是在南江、在县城,在他请假的日子。他也不是监控对象,我怎么知道那几天他思想就抛锚了?说来说去,还是怪你们领导官僚。

  章显志一脸愤怒,你说什么?怪我们领导?

  钱康毫不示弱,咄咄逼人,要是你管好那*部长,会有这事吗?你的班子,你的成员,你说!你说啊!

  章显志当时也是利令智昏,气昏头了。明明是找乡领导来协助摸查线索的,却失去理智发那么大的邪火,又没想到一个遇上个生毛团,天不怕地不怕的,反叫自己没了话语。

  几个在场的领导赶紧制止钱康,又劝说书记,气氛才缓和下来。

  大家坐下,开始分析案件,讨论线索,争取早日破案。

  案子很明了,目的很清楚,就是捉拿凶手姜成,然后纯之以法。姜成的杀人动机刑侦也说了,就是捉奸泄恨,失去理智杀人,然后畏罪潜逃。

  姜成半年前背着记大过处分,调离县机关,到茅山乡任副乡长。之前姜成是组织部副部长,三十岁不到,本可以大有作为的。他长得精瘦,有一点儒雅之气,为人处事也不太张扬。本来好好的一个人,有天上班纪委的两个干部找来,说有人举报他收受贿赂。姜成以为是开玩笑,说,怎么会呢?考察干部时吃餐饭、喝杯酒、抽包烟,算不算?那也算,还真是不少。纪委的两干部一脸严肃,说,请你配合。姜成说,怎么配合啊?纪委的干部说,打开你的文柜和抽屉,我们先看看。姜成有点生气,哗啦啦,全打开,将钥匙扔在桌上,生硬硬的说,你们看,看清楚。自己退到一边站着。两干部一阵乱翻,在抽屉的一本书里抖出一信封,哗啦啦,一大叠现钞散落一地。姜成傻眼了,这……这怎么回事啊?纪委干部没理,清点,完了说,八千,和举报的一样。姜成当即被带走,接着审训。姜成拒不承认,态度恶劣,很快纪委有了结果,县委也相应作出了调动处理。

  姜成到了茅山,整个人都蔫了,可就是不服,反复琢磨也还是理不出头绪。老莫心善,一直劝慰开导,但姜成是死脑筋,听不进。让他分管一项工作,肯定一段时间是不可能的,老莫就让他先歇着,想等情绪好转了再作打算。姜成三天两头的请假,老莫问也不问,提笔就批,三天五天由着他。

  姜成有种感觉,是有人故意陷害,并且和自己的老婆有关。他老婆钟小玉,是宣传部一干事,人长得招摇,眼大鼻挺,腮红面白,赏心悦目,特别是那稍厚的红唇,有一种说不出风情,让色心色胆的男人一看,无不心怀鬼胎、想入非非。

  回到县城,姜成并不都回家,而是避开众人,悄悄观察她老婆的行踪。终于有一天深夜,发现组织部长和他老婆趁着夜色进了他家,并且家里的灯很快就关了,天要亮的时候,组织部长才悄然撤离。

  赖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一对奸夫*,为了偷情方便,设计栽赃陷害!姜成咬牙切齿,怒火中烧。他思前想后,你不仁,我也不义,决定捉奸在床,留下证据,第一步,逼迫组织部长将自己调回县城重要科局,再与妻子离婚,以后的事情再作打算。

  想妥之后,姜成备好了照像和录音器材,躲在自家对门的一小旅馆里,伺机出击。这一等就是三天,终于在沉沉夜色中看见部长和老婆进了自己的家,又很快的熄了灯。姜成悄然进屋,一声不响的放好录音设备,备好相机,才刷刷刷拉开卧室的强灯。两人正在疯狂纠缠,姜成一阵猛拍,然后冷笑着转身要走。两人清醒过来,突然觉得事大了,也顾不了廉耻,赤身*就扑上来抢。姜成不是对手,眼看相机被抢,胶片要曝光,急了,顺手抓起身边一台灯就是一阵猛砸,直到两人摇摇晃晃倒在地上,没了声音,才缓缓停下。静下来,一看,一摸,两人血肉模糊,好像都没了气,这才吓坏了。姜成坐了一会,翻箱倒柜找出些钱,找个提包,塞进些衣服,又将身上的衣服换了,趁着夜色,神色慌慌的偷偷出了门。

  事情是第二天中午才发现的。同层楼的邻居闻出一股血腥味,找到了出处,报了案。

  能找的地方,刑侦就找了,还是没有线索,这才想起茅山乡政府是否有人了解姜成的社会关系。

  钱康突然想起姜成说过他有个表姐青阳阳在上海开教具厂,生意做得很红火,表姐几次要他去入伙,他一直在犹豫。

  钱康说出来,大家一致认定是条重要线索。

  公安局立马查清了地址,迅速派人飞机赶过去守着,估计姜成是坐火车,要晚一两天。

  确实如此,姜成慌慌张张、一路风尘赶去,刚到表姐厂门口,便束手就擒。

  ……

  车子上完一个大坡,来到一山坳上。此时晨雾散尽,太阳虽是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只有明晃晃的光亮,放眼看去,山野还是轮角分明,显尽本色。

  钱康叫停车,要谷雨熄火休息会,自己下了车,沿一小路上到一口井边,爬着猛猛的喝了几口水,就地坐在井沿边的条石上休息。

  这井不是很大,约三个平方吧。除了渗水的石壁,三面都用青条石砌围,高过地面。砌井的条石平平整整、光滑如玉,能照出人影来,或坐或躺都有余。这井水一年四季,不浑不浊,总是满满一池,夏天散发着凉爽,冬天透着温暧,也没排水沟,就是没一滴多余外流。

  谷雨站在路边说,书记,那水比茶好啊?

  钱康说,你没在山里呆过,不知道呢。这水茅山人过路必喝,知道为什么吗?

  谷雨说,不知道,未必有故事?

  钱康说,你上来看看,就知道了。

  谷雨上来,站在井边,朝水里一看,清洌洌的水里映着一列白崖崖的山,石壁上有株古柏,再看崖下就有一处田园风光。谷雨抬头看四周,也没那样的山啊,就问,井里倒影哪来的啊?

  钱康说,奇哈,你再看看渗水的石壁。谷雨粗略一扫,也没看出明堂,说,没什么啊?钱康用手指指点点,又解说,谷雨才恍然大悟,那石壁隐隐约约就是天然成就的、神态端庄的观音菩萨石像。谷雨来了好奇,问,书记,你肯定知道说法。钱康笑说,那当然。

  一定又是个痴男怨女的离奇传说。

  呵呵,有一点,但全不是。

  哦,那说来听听啊。

  钱康点上谷雨递过来的烟,抽一口,徐徐吐出一串烟圈,讲起了那个流传久远的传说……。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四章(1)保命泉的传说
第十四章(1)保命泉的传说

  这井叫保命泉。

  传说在很久以前,南江城边有一户做豆腐的人家。男的姓莫,叫莫磨,女的姓牛,叫牛妮。两人也都不是南江本地人,来自四川盐都自贡。牛妮家原是开豆腐坊的,莫磨是她家请的帮工。莫磨十岁进牛家豆腐坊,那时牛妮也就六岁,年龄相差不大,闲时莫磨就经常逗牛妮耍。这莫磨虽是没什么文化,但悟性高,做豆腐的过经过脉几年就学精弄通了,十几岁就做起了师傅。盐都自古就热闹,夜间无事,莫磨就经常跑到茶馆去听评书,听了过后呢,也都能记个*不离十,第二天闲下就绘声绘色的讲给牛妮听,把牛妮迷得不行,两小无猜,爱情的种子也生根发芽,与日渐长。随着年纪的增长,牛妮到了婚嫁的年龄。牛妮长得乖巧,说媒的踩破了门坎,父亲挑来挑去,选中了城边一家大地主的儿子,婚期就定在中秋。莫磨知道后,一天没精打采的,暗自叹气,想想自己也就是个多领几个工钱的帮工,再怎么喜欢牛妮也只能是白日做梦,老板那儿是嘴都不敢张的。牛妮也把莫磨的无助、无奈看在眼里,她自己也有些伤心,又想着自己将去和一个面都没见面的人做夫妻,更是心惊胆颤的。她也不甘心就那样,去过一种再也见不到莫磨的日子。一天夜里,牛妮躲开众人眼晴,悄悄溜出闺房,在茶馆找到莫磨,叫到一静处,说要他和她一起私奔。莫磨又惊又喜,连夜收拾好东西,趁着夜色和牛妮逃离了牛家,私奔了。

  他们都没出过远门,出了城市就没了方向。正好有一支盐队在赶夜路,他们就跟着,天亮一看,走在了一条很远的山间小路。莫磨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是支贵州的盐队。莫磨问牛妮,我们咋办呢?牛妮说,跟着盐队,沿途有好点的城镇我们就住下来。反正我也有些私房钱,你也有些积储,我们就做豆腐卖,相亲相爱过日子。一提起做豆腐,莫磨来了精神,说,好,我们自己做老板。

  跟着盐队走了半个月,他们来到了南江。南江那时也是川盐入黔的重要旱码头,成天有若干支盐队在这里打店歇脚。有了人气,由此也生出很多商机,操着各种口音的商人也在这儿租店建房做起了生意。两人一商量,就住下了,置了房,开起了豆腐店。莫磨的手艺好,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入口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