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我的快乐我做主 苏四公子 >

第166部分

重生之我的快乐我做主 苏四公子-第166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的快乐我做主 苏四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她的美人计失效了,陆彦不由分说地把她往车里塞,“宗义,和王医生约一下,我们马上过去。”

    傅宗义答应着,莫兰则发动了车子,陈竹皱眉,“都说过是老毛病了,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的吗?”

    “老毛病?你是怎么把自己的胃搞成这样的?”陆彦怒了。

    “不按时吃饭,拿咖啡当水喝,边吃饭边做事……”莫兰一边开车一边难得多嘴。

    “莫兰,你别瞎说,我也就这几天忙起来才这样的。”陈竹急急地打断她。

    “你给我好好休息一个月,这段时间内你给我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陆彦皱眉。

    “一个月?就这个月最关键了好不好,”陈竹翻了个白眼,“你还好意思说我,这段时间你自己不也是没好好吃过饭,你这是五十步笑百步。”

    当陈竹听到那位专家嘴里吐出“胃镜”两个字的时候,整个人差点就抓狂了,她一直抵制去医院,就是怕做胃镜这项恐怖的检查啊,差点没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跪下来求医生不要开胃镜检查单。

    医生为难地看着她,“胃镜检查是最直观的,你目前的情况可能是胃溃疡,不能小视,还是做个检查比较好,很快的。”

    “能不能不做?我真的只有一点点小小的不舒服,医生你开点药给我就好了……”陈竹苦苦哀求。

    “不行,现在就要做。”陆彦当真是铁石心肠。

    “现在也做不了。”医生笑道,“起码要禁食五小时,明天早上过来做吧,今晚八点以后不要吃东西,水也不能喝……”

    “真的不能不做吗?我好害怕那个管子啊”陈竹可怜兮兮地拉着陆彦的衣角,“要从喉咙管插进去呢,那么粗的一个管子,一直塞一直塞,难受死了,不吐才怪呢……”

    “这么可怕?”陆彦听了也吓了一大跳,他没见识过做胃镜的场面,还以为是个普通的小检查呢,听她这么一描述,也觉得心疼。

    “现在科技发达了,你要是忍受不了痛苦可以选择胶囊内镜,国外的技术,只要吞个小胶囊进去就可以了,一点都不难受,就是费用贵点而已。”医生啼笑皆非地看着两人,做个胃镜搞得像要上断头台一样,也太夸张了。

    陈竹一愣,她还不知道还要这么先进的技术,老爸老**胃不好,每次做完胃镜回家都是一脸痛苦的样子,弄得她对这项检查恐惧入骨。

    “以后要少吃点刺激性的东西,咖啡和茶都不准喝了,这段时间要多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柠檬水也不能加冰……”陆彦一路唠叨着。

    “哎呀,知道了,刚才医生不都说过了嘛,我早就记住了。”陈竹被他念得一个头两个大。

    “你记住了就是做不到。”陆彦瞪了她一眼,回头对莫兰说,“这段时间都给她做面条,看着她点儿,别让她喝咖啡了,晚上十点就把她送回家,不准她在公司留宿……”

    “喂,喂,喂,你也太霸道了点儿吧,现在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晚上十点就能结束?”陈竹好笑地看着他,开会都经常要开到凌晨,虽然她也觉得累得整个人将要散架,但还是咬牙坚持着,挺过这段最忙的时间就好了。

    陆彦皱着眉头看着她,“你刚才也觉得胃镜检查很可怕,你的身体要是搞坏了,不止身上这里痛那里痛的,还有这样那样折磨人的恐怖检查,你能受得了吗?”

    “你干嘛老吓我啊?”

    “不是吓你,你难受我就心疼。”他低下头在她耳边轻轻地说。

    听出他浓重的担心,她唇边绽开一朵笑,“那你也不准太累了,别光顾着说我,你自己也是个工作狂,现在已经上了轨道,多放一点给下面做吧,不会出什么纰漏的。”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华迅上市(二)

    第二百三十七章 华迅上市(二)

    陆彦摸摸她的头笑道,“这次国内的SNS网站我几乎全权放手让他们去做,目前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大学校园用户的基数一直在不断扩大。”

    陈竹得意地笑笑,她身为事业拓展部的总监,同时又是公司的执行董事,在人才改革之后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整合改革,将原先一维式的管理模式改为矩阵式管理。

    这项改革的阻力倒不是很大,陆彦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在着手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了,高层们也就此达成了一致,整项改革进行得很顺利。

    华迅成长到今天已经是国内计算机网络公司当仁不让的老大,不再是当年那个小计算机公司了,甚至已经发展到美国成立分公司了,而此时矩阵式组织也成为最适合于华迅这种较为庞大的全球性公司。

    如果按照传统的组织架构,企业组织架构将会十分庞大。比如在每个业务板块内都安排研发,生产、财务、销售等部门,结果是部门间职能相互重叠,然而却又相互隔离。长此以往必然会弱化员工间的协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层层繁琐冗长的行政指挥链和等级森严的职级,弱化了员工之间的协助和资源整合。不同核心业务板块的分兵作战又削弱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只有矩阵式组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效率。

    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设备等资源在不同的产品服务之间灵活分配,使得公司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但公司结构的转变是一个痛苦而又危险的过程,不仅矩阵结构本身存在一些缺点,而且这种复杂的组织结构在管理方面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处在调整期的华迅与上市的时间点对撞,其中自然也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和摩擦。

    由于下属接受两个主管同时领导,不自觉的员工会利用这个机会钻空子,造成主管对他的管理真空化。因此,职能和产品主管必须一起工作,解决问题。职能主管主要解决下属的技术水平问题,而项目主管则具体管理下属在这个项目上的行为工作结果和绩效。

    但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沟通、耐心以及和别人共同工作的技巧,另一方面,员工接受双重领导,经常会体会到焦虑与压力。由于员工的两个直接经理的命令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双重主管的员工必须能够面对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的指令,形成一个综合决策来确定如何分配他的时间。员工们必须和他的两个主管保持良好关系,要显示出对这两个主管的双重忠诚。

    无形中这种管理机制提高了对华迅所有员工和主管的要求,华迅以年轻人居多,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做技术的,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并不是很顺畅。

    而基于矩阵组织结构建立的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各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要求由这各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能够在各个矩阵的焦点上密切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客户关系。对最终客户即外部客户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在这种矩阵关系下形成的公司内部客户关系的质量高低。

    因此,在最初的阶段也华迅内部也出现过好几次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出现问题或发生断裂导致的危机。

    因为陆彦在国外,这几次事件都是由陈竹一手解决的,虽然费了不少心力,但竟然迅速建立起她在华迅的威信。

    华迅内部没有什么政治级别,员工都是精英中的精品,如果能力一般,仅凭裙带关系职位高一点是不可能得到大家的尊重的,陆彦的权威不仅来自他的职位和能力,还来自于他天然的领袖风范。

    而对于陈竹老员工倒也罢了,新员工们却一直没有多大的敬意,她不是做技术出身,年纪又小,只是仰仗陆彦还是难以服众。

    这一年来她雷厉风行的手段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人发现她绝不是一个如外表温雅的花瓶,当断则断,作风凌厉,却又不至于毫不给人留下余地,那是一种完全与她年龄和外表不相符的成熟。

    私下便有人将她与陆彦做了比较,一个“疾如风,侵略如火”,一个“徐如林,不动如山”。

    越来越多人被她的性格和领导力吸引,她的团队里的干将们更是将她视为偶像,那种信服已经跨越了年龄和性别的界限。

    她手下的事业拓展部里有十几个项目组,包括华迅的SNS网站“华迅校园”,全都是公司最核心的大项目,虽然每周她只有办法抽出一天的时间和各个项目组开会,但因为一开始她便已经将制度基调定下,开会的效率倒是非常高,一切都在轨道上高速运行,让陆彦和她都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虽然累但却很有成就感,虽然她在技术上没有长才,但是组织协调能力却是上辈子经过多年历练,这辈子与身俱来的,这个能力使她成为公司的灭火器,哪里发生问题她就得出现在哪儿。

    “陆总,李总来电说他现在在会议室等您和陈董,有一件紧急的事情要向你们汇报。”傅宗义回过头来对陆彦说。

    “现在?帮我取消掉。”明知陈竹的胃不好,他可不会同意放她回去工作。

    “等一下,”陈竹立刻制止住傅宗义,“志同做事一向稳重,每次开会都会和我们预约时间,这次他擅自做主等在会议室里,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在这种时候我们可来不得半点大意。”

    “我过去,你回家好好休息,老老实实把你的胃养好再说。”陆彦自然知道她说的有道理,却更担心她的身体。

    “你别瞎紧张了,刚才吃了药就完全好了,别把我想得那么娇气,你晚上还要赶飞机回去呢,别忘了你明天还要和华尔街那里开会。”

    …

    好激动,今天主页封推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晚上还有一更……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 华迅上市(三)

    第二百三十八章 华迅上市(三)

    “志同,出了什么事吗?”一进会议室,陈竹就敏锐地发现李志同面上的神情带着焦虑,能让一向稳重的他有这样的反应,必定不是小事。

    李志同是华迅的副总裁,负责公司人才发展与管理领域的各项管理职能,是陆彦在华清大学的学长,年长他们十几岁,毕业后一直在互联网行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陆彦到华清大学读书之后通过一些渠道认识了他,就将他挖到了华迅。

    “Dennis辞职了。”李志同面色凝重地将一份辞职书推给他们,“一起走的还有他手下的技术总监和几个高级软件工程师。”

    “这个时候走?”陆彦和陈竹都有些惊讶。

    “还真看得开,马上就上市了,放着能让他资产翻几番的股票不要,拼着两败俱伤也要走……”陆彦看着辞职报告,嘴边冷笑着,好在他谨慎多留了个心眼,向高管们许诺代持股份,等上市后再转让,不然岂不是亏大了。

    Dennis是美籍华裔,当初美国软件业不景气,陆彦到美国挖了几位技术精英过来,他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能力突出,才华横溢,可以称得上是技术天才,所以陆彦才会将原先一直由自己担任的CTO(首席技术官)一职交给他,不可谓不信任了,而他在上市之前的关键时刻带着手下的良将出走,对华迅来说实在是损失惨重。

    这件事给了陆彦和陈竹一个教训,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之间,究竟孰轻孰重?任人唯亲虽然不利于公司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