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242部分

晋霸天下-第242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仗还没打,怎么能轻易投降呢?”



    大帐中的叛军将领又鼓噪了起来。



    叛军主将眯了眯眼,盯着王三,道:“左右两翼大军的溃败,是被你们偷袭所致,我胥浦城易守难攻,城防布置,想必晋使也看到了,晋使觉得还算坚固否。”



    王三不屑的瞟了周围的叛将一眼,轻声道:“城防布置倒还不错,城池也算坚固,但这岂能抵挡我大晋十二万精锐之师的进攻,本使可断言,一日之内,胥浦城必破。”



    叛军主将一听到晋军有十二万,心头突然巨震,这比他估计的还要多,他本有一丝怀疑,可一想到左右两翼六万人马全部被歼,他内心的怀疑便减弱了许多,甚至开始相信王三所说的话。



    “怎么,你们晋军真的有十二万,没这么多兵马吧!”叛军主将试探道。



    王三一听,伸出手指,比划道:“怎么没有,我部北伐军三万,广州军团四万人马,交州军团一万,江州援军四万,一共十二万整。”



    “什么,晋军真的有十二万人马。”



    “也许是真的,若非如此,我军左右两翼也不会被全歼。”



    “若晋军真的有十二万,我军真的很难坚守啊!不如撤军为好。”



    叛军诸将聚在一起,议论了起来。



    叛军主将额头渗出了一丝汗珠,顿了顿,道:“就算你们晋军有十二万之众,可我胥浦城防守严密,你们若要攻城,不死个两三万,只怕攻不下,一日之内破城,更是无稽之谈。”



    王三嘴角狡黠一笑,道:“大将军之言大谬,我大晋王师岂能以人命攻城,此次支援而来的江州军团带来了数千巧匠,半天时间便可造出十八辆‘吕公车’数百辆霹雳车,大将军可知,数百辆霹雳车齐射的威力,铺天盖地的霹雳弹会将守城的士兵全部消灭,吕公车就更厉害了,只要将之推至城下,士兵便可顺着车内的梯子爬上城墙,而且,车体包裹木板和牛皮,滚木礌石砸不坏,大火也很难烧着,只凭这两样兵器,攻下胥浦城便是轻而易举,而我大晋的攻城武器又何止这两样。”



    叛军主将和其麾下的部将听了王三的话,无不面面相觑,众将坚守城池的信心开始动摇。



    “晋使先出帐歇息片刻,容我与部将们商议一番。”叛军主将说着向旁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



    “晋使请。”亲兵躬身弯腰道。



    王三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出中军大帐。



    王三离开大帐后,叛军主将和麾下的部将商议了起来,诸将之中,愿意继续坚持守城的已然不多,而愿意投降的也出现了不少,当然,大多数部将在想着撤退。



    叛军主将顿时一筹莫展,他不愿意投降,也不想让部将们白白送死,他打算后撤,可晋军主力已经驻扎在城池东北不足十里的位置,此时撤退,很容易被晋军追上,从而损失惨重。



    “大将军,不如我们假意答应投降,骗取晋军的信任,而后立即撤军。”一名部将建议道。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计后撤
    “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就这么办,让晋使进帐。”叛军主将下定了决心。



    王三走入大帐,开口问道:“大将军考虑的怎么样了,可否给本使一个答复。”



    叛军主将捋了捋胡须,不满道:“晋使奉命前来劝降,可你们的主力大军就驻扎在数里之外,似乎毫无劝降的诚意啊!”



    “就是,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怎么谈。”一名叛军部将跟着附和。



    “哦,那大将军想怎样,不妨说说。”王三连忙问道。



    “让你们的主力大军后退三十里,而后,你我再谈论投降的一些条件。”叛军主将正色说道,口气似乎不容反驳。



    “好,只要大将军肯投降,别说后退三十里,就算后退百里也没有问题,这个本使现在就可以答应你。”王三立即回道。



    见王三回答的这么痛快,叛军主将和麾下的部将都大吃了一惊,同时,他们的内心也暗暗庆幸,只要晋军主力一退,他们就可以撤往九德郡了。



    “那好,待你们的主力大军后退之后,咱们再谈投降之事。”叛军主将狡黠的说道。



    “好,一言为定,本使这就回去,日落之前,主力大军一定后撤,还望大将军不要食言啊!”王三痛快(无)(错)(小说)m。quledu。com的说道。



    “来人,送晋使出城。”叛军主将客气了一句。



    王三走出大帐,带着两名亲兵,在叛军小校的带领下,顺利的离开了胥浦城。



    #####



    正午过后,王三还没有回来,华安心中很是着急,他来回的在大帐外面踱着步子,不时的向胥浦城方向张望。



    “大哥,进帐歇会儿吧!王三不会有事的。”



    “这小子一定死不了,放心吧!大哥。”



    “若是俺王三兄弟有个好歹,老牛一定踏平胥浦城,杀光全城的叛军。”



    雷暴、赵武和铁牛说着也抬头看向胥浦城方向,他们的内心也很着急。



    华安看了三人一眼,道:“你们先进帐歇着吧!我再等一会。”



    “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弟兄,要等一起等。”



    “对,一起等。”



    三人不愿回大帐,而是和华安一起等待王三的归来。



    “大哥,胥浦城方向有一支人马正在奔来,一定就是王三他们。”雷暴大声说道。



    华安抬眼仔细一看,还真的有一支人马正在奔来,于是,大声道:“没错,一定是王三,错不了,我们过去看看。”说完大步前往迎接,雷暴、赵武、铁牛跟在后面。



    “大哥,我回来了。”王三奔至华安面前二十步,连忙滚鞍下马。



    “哈哈!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华安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顿了顿,道:“怎么样,此去胥浦城有什么收获。”



    王三思考了片刻,道:“大哥,胥浦城防守非常严密,比我们原先料想的还要难以攻克,若是强力攻城,至少要丢掉过万将士的性命。”



    “哦,这么难攻。”华安略感惊讶,随即问道:“那叛军愿意投降吗?他们有什么条件。”



    王三微微一笑,说道:“正如大哥所料,叛军有撤退的打算。”



    “哦,是吗?他是怎么说的。”华安好奇的问道。



    “叛军主将说我军没有劝降的诚意,开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我军后退三十里,然后再谈投降的事,只怕我军一退,他们就开溜了。”王三不屑的斥道。



    “那你答应他了吗?”



    “答应了,全都答应了,这不正是大哥的计策么。”王三答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王三,你做的好,我这就去通知邓刺史,大军日落之前向后撤出三十里,给叛军留下撤离胥浦城的时间,你们几个到各军大营,督促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开拔。”



    “是,大哥。”王三等四人异口同声。



    华安大步来到邓岳的中军大帐,将胥浦城遇到的情况向邓岳作了一番解释,要求广州军团和交州军团一起后撤。



    邓岳见华安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傍晚时分,晋军主力人马已经饱食严装,各军先后开拔,向北方三十里的位置行进。



    临走之前,华安特意命令麾下的亲兵营,在大营附近增灶数千,以向叛军表面晋军人纶多,足有十余万。



    晋军主力如约后撤,叛军斥候一路跟踪侦察,将探得的情况,如实的汇报给了叛军主将。



    通过斥候的汇报,叛军主将肯定了晋军确有十余万人马,而晋军的主动后撤,也让他觉得,晋军真的有劝降的诚意。



    麾下的部将,此时已经有两成,对建立大南越国不抱任何希望,他们认为大晋王师不可抗拒,甚至有了归顺大晋朝廷的想法。但更多的将领还是主张后撤,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觉得,不应该屈居在外族之下。



    “大将军,晋军已经后撤三十里,这正是我军撤退的良机,快下令吧!”一名部将催促道。



    叛军主将虽然有些不舍,但胥浦城孤立难援,面对晋军的优势兵力,已经很难坚守了。于是,忍痛道:“撤,撤退吧!”



    “是,大将军。”部将们立即领命。



    半个时辰之后,叛军两万人马在胥浦城南门处集结完毕,随着南门的缓缓打开,叛军人马全部离开胥浦城,沿着大路向三百里外的九德城行进。



    九德城是九德郡的首府,那里算是叛军的大本营了,在整个九德郡的地盘上,生活的几乎全是南越族的百姓,在那里,叛军有足够的群众基础,而晋军若是继续向南,后勤补给会变得越发困难,士兵的水土不服也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会越来越多。



    叛军放弃胥浦城,向南撤退,这个行动完全在北伐军斥候的监控之下,当斥候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三十里外的华安时,叛军已经撤远了。



    不过这正是华安想要的结果,在得知叛军已经撤离胥浦城后,华安立即命令雷暴率领一万北伐军骑兵疾驰胥浦城,防止叛军后悔而返回。



    而后,华安亲率北伐军步兵主力向南进军,邓岳则率领交广二州的人马紧随其后。
第三百一十四章 晋康帝病危
    晋军主力控制了胥浦城,几天后,整个九真郡便完全处于晋军的控制之下,而叛军则被压缩在南部的九德、日南二郡。



    为了彻底平定叛乱,晋军主力继续向南推进,各种后勤物资通过海路源源不断的运向南方。



    就在北伐军与交广二州大军,一路向南进攻的时候,京城皇宫之内,当朝皇帝司马岳病情突然加重,太医判断最多能撑三天。



    得知皇帝就要驾崩,整个京城的官员都有些惴惴不安,如今,司马岳的长子司马聃年仅两岁,先皇司马衍的两个儿子也只有几岁,只要司马岳一死,由谁来继承皇位,这个还真不好说。



    不过,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就那么几个,在新皇登基之前,若哪位大臣有举荐之功,日后一定受到重用。



    为此,京城的许多官员都在四处奔走,拜访京城几位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王爷,为自己日后的前途做铺垫,一些有门路的大臣,还会等在朝中重臣的府邸,打探皇宫中的情况,探探各位重臣的口风,从而增加自己的判断。



    而朝中的重臣则频繁进出皇宫,最受重用的大臣则日夜守候在皇帝司马岳的身旁,聆听皇帝最后的垂训。



    皇宫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