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237部分

晋霸天下-第237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错'小说 m。quledu。com

    “如此甚好,华将军打算何时进兵。”邓岳问道。



    华安思索了一会,说道:“新的阵法需要士兵们适应一段时间,五日后进兵即可,邓刺史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这是什么话,老夫身为广州刺史,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平定交州的叛乱本就是分内之事,岂能让华将军一人前往,五日后,老夫亲率大军与华将军一同南下剿贼。”邓岳激动的说道。



    “如此甚好,只是蜀国三万精兵驻扎在西面的兴古郡,距离交趾城只有五百余里,若你我二人大军倾巢南下,交趾城恐有不保,一旦交趾城失守,我大军将被切断退路,后果不堪设想,得留下一支部队防守交趾城,并负责前线的物资供应。”华安虽然急着南下平叛,但对蜀国的三万精兵也不敢掉以轻心。



    邓岳闻言,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大声道:“华将军所言极是,老夫麾下四万余兵马,留下两万镇守交趾城足以,老夫亲率两万大军同将军一同南下。”



    “好,一言为定。”华安大声道。



    二人商议完大军出征的日期,而后又和诸将一起研究具体的行军路线,并分析叛军可能据守的城池和可能采取的抵抗对策。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具体的行动方案被确定了下来,众将各自散去,回到营帐督促士兵加紧适应新的阵法。



    五日后,晋军主力共五万余兵马,浩浩荡荡的向南****,交州军团的三千人马对地形相对比较熟悉,作为大军的前锋,华安的北伐军三万人马作为中军紧随其后,广州军团的两万大军作为后军,在广州刺史邓岳的率领下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几日后,大军抵达红河北岸的定安城,安定城易攻难守,叛军见大晋的主力浩浩荡荡的杀来,不敢抵抗,放弃城池,撤往红河南岸。



    继交州军团进驻定安城后,北伐军和广州军团依次进入定安城,一路劳顿,大军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并等候后方的粮草。



    站在定安城南门的城墙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方奔腾不息的红河,红河的气势和中原的黄河有的一比,而且这两条大河都是用颜色命名的,黄河是黄色的,而红河也是红色的。



    北伐军的将士全都没有到过红河,乍一见红河的颜色全都大吃了一惊,这种和人体血液一样的颜色确实会让人感到紧张。



    “大哥,这水怎么是红色的,会不会有什么古怪。”王三第一个问道。



    “是啊!听说过‘血流成河’可这么大的河得多少人血才够啊!”雷暴的额头凝成了一个疙瘩。



    “这么大的河,肯定不是人血,不知这条河是现在才变红的,还是一直就是红色的。”赵武自言自语道。



    华安自然知道这条河是红河,这是后世越南国内最大的一条河流,而红河之所以是红色的,自然是因为这条河流经热带的红土地,水中含有红土颗粒的缘故,这和中原的黄河是黄色的是一个道理。



    “这是红河,一直都是红色的,千百年来从来就没有变过。”华安淡淡说道。



    “大哥,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铁牛蹙眉道。



    华安瞥了铁牛一眼,说道:“没事的时候,多读读书,自然知道的东西会多些。”



    铁牛吐了吐舌头,不再言语。



    大军在定安城休整了两天,后续的粮草已经运进定安城,负责先锋任务的交州军团也已经征集了近千艘大大小小的船只。



    第三日一早,交州军团首先渡河,北伐军和广州军团随后进发,渡过红河。



    在渡河的过程中,将士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红色的河水,不少将士俯身用手捞起一捧河水,好奇的看着手中的红色****,似乎对此充满了好奇。



    华安更是目不转睛的欣赏红河两岸的美丽景色,这些都是大晋的秀美河山,每一寸土地都是大晋的国土,是不容丢弃的。



    经过一整天的横渡,除了广州军团留下一千人马负责守卫定安城外,其余的五万余人马全部渡过红河。



    到达红河南岸,也就进入了南越族的势力范围,这里的百姓几乎全是以南越族为主的蛮夷之辈,中原人几乎见不到几个,在如此没有群众基础的地域平叛,对晋军全体将士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红河南岸往南,连续百里都没有一个可以立足的城池,有的都是一些蛮夷所建的部落和坞堡,而这些坞堡和部落对晋军主力的到来都是极不欢迎的,近半的坞堡都和叛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晋军落单的部队,时不时的便会遭到坞堡部落兵的袭扰,对此,华安只能命令部下不要分散,同时严令部下不许袭扰附近的坞堡,对于在冲突中俘虏的坞堡士兵,华安也视情况放掉一部分,同时,派遣使者抵达各个坞堡,传达大晋朝廷的善意,要求各坞堡的主人不要与大晋为敌。
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军的野心
    经过一番恩威并施的举措,各坞堡的主人答应不再骚扰晋军,但他们毕竟是南方蛮族,对中原人总有一些排斥,因而也不愿相助晋军,而是采取和晋军井水不犯河水的中立之策。



    尽管各个坞堡都不愿相助晋军,但华安也明白他们的难处,他们都是蛮族,坞堡的子民有不少都参加了叛军,让他们相助晋军就等于是绞杀自己的子民,从感情上说,他们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而且,叛军在交州南部的影响力极大,各个坞堡都不敢明着得罪叛军。



    自从大晋失去中原,实力衰弱之后,整个红河以南几乎完全受南越族人马的控制,大晋朝廷在交州南部设立的郡县也大都让南越族人掌握大权,甚至大晋朝廷镇守交州的人马也大半驻扎在交州北部的三个郡,对南部的控制可谓极为薄弱。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大晋失去了中原的半壁江山,但实力仍远远高于交州南部的南越族诸部落,因此,南越族的各个部落,多年来也不敢过于放肆,而是一直向大晋俯首称臣。



    情况的突变发生在几个月前,那时,蜀国一位能说会道的大臣来到交州南部,蛊惑几名有野心的南越族酋长,让他们起兵反晋,从而占据整个交州,成就一番霸业。



 ; ; !无!错!小说 m。quledu。 com 在南越族酋长担忧晋国强大时,蜀国使臣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派遣蜀国精兵做他们的后盾,并表示晋国的主力大军都被北方更为强大的赵国拖住了,部署在交广二州的军队很少,根本就不堪一击。



    在蜀国使臣的一再蛊惑下,南越族几名有野心的酋长渐渐被说动了,他们聚集了九德、日南二郡的几十名部落酋长,讨论发起叛军的可行性,没想到除了少数部落酋长不同意外,大部分都同意起兵反晋。



    其实,这些部落酋长全都受到了蜀国使臣的蛊惑,对占领整个交州六郡充满信心,完全就没有考虑到大晋朝廷实力远胜他们。



    对于少数不同意起兵的酋长,蜀国使臣建议杀之,以统御其部下,于是,少数不同意起兵的南越族酋长被残忍的杀害,而他们的部众也被其它的部落所兼并。



    九德、日南二郡几十个南越族大部落共集结了近十万部落兵,他们集结之后,便突然挥师北上,首先占领了交州中部的九真郡,在其首府胥浦城建立了前进基地,并要求附近的各族部落服从自己,支持他们的叛乱。



    随后,十万叛军人马继续北进,渡过红河后,接连攻克多座城池,并一鼓作气攻下了交州的首府交趾城,并歼灭了大晋交州军团的近两万人马,大晋交州军团残余的三千人马在广州军团及时的救援下,逃出交州,撤往广州境内。



    轻轻松松的便完全占据了整个交州,胜利得来的实在是太容易了,发动叛乱的南越族酋长们野心再一次膨胀了。



    他们认为整个岭南地区,包括广州全境,江州和荆州的北境,甚至支持他们叛乱的蜀国的七八个州郡都应给是他们的国土。



    他们的理由可以追溯到秦朝末年,那时中原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先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而后更是出现了项羽、刘邦这样的强人,大秦江山岌岌可危,几乎已经无药可救了。



    大秦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而后便建立了南越国,整个岭南地区全都是南越国的国土。



    南越族叛军在膨胀的野心的促使下,有了恢复故土的念头,于是,以交趾城为基地,继续派兵向广州进攻,意图先攻下整个广州,而后以广州的首府番禺城为都城,恢复南越国的统治。



    南越族叛军的野心极度的膨胀,这让支持其发动叛乱的蜀国君臣的心中有了一丝戒备,万一南越族叛军真的占据了整个广州,下一步会不会挥师向西,进攻他们蜀国。



    心里虽然有了警惕,但蜀国依旧支持叛军向广州进攻,只是,蜀国的大军静静的驻扎在兴古郡,完全不去支援叛军,而是坐山观虎斗,随时掌握大晋与叛军作战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



    晋军主力,一路向南,很快便进入了九真郡的境内,越往南道路越难走,大军行动可谓极为不便,后勤补给所需的大量物资,运输起来极为困难,大军的行动也变得缓慢起来,每日只能行走二十里,否则,后续的粮草就可能要供应不上了。



    为此,华安很是好奇,叛军十万大军向南进攻的时候,可谓日行百里,他们是如何运输粮草的呢?在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华安才得知,他们的粮草只有三成是来自后方的,七成的粮草都是从附近的村镇和坞堡征集的,自然少了许多运输的麻烦。



    北伐军也试着向附近的坞堡购买粮草,但各个坞堡以粮草有限,只够自己食用为由,大部分都拒绝了北伐军的要求,而北伐军也不能发兵强行抢夺,否则,这里的坞堡都将倒向叛军,整个晋军的处境将更加困难。



    怎么样才能解决粮草的运输问题呢?华安取过大帐中的交州地图看了一眼,突然眼前一亮,交州丛林纵横,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但交州紧靠大海,若是将物资装上船,从海路运输,将大大减轻后勤的压力。



    在仔细研究一番地图后,华安觉得应该让后方的物资,首先由陆路运至红河北岸的定安城,而后装载上船顺着红河的水流进入大海,最后沿着海岸线向南运输,这样一来,后勤的难题就解决了。



    华安的这一方案,省去了中途许多屯粮的据点,也为晋军省出了大量的护卫,让晋军主力可以全力的进攻叛军,为此,得到了广州刺史邓岳的支持,随后便传达到了后方负责运输的队伍。



    既然后方物资通过海路运输,那么晋军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