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县委组织部长 >

第61部分

县委组织部长-第61部分

小说: 县委组织部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建平说,这种推理大体还是建立在直接的推理之上,生活中我们采取的大多是间接推荐法,从养鸟、赏鸟和斗鸟上面,也可以找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般规律,就说斗鸟,一只鸟儿尽管身强体键,是一只好鸟,但这是说,在人们眼里就是一只好斗鸟,熟话说得好,是不是千里马,拉出圈溜溜,好斗鸟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斗,在众多的斗鸟中争强斗狠,杀出一杀血路,不然的话,即使真是一只好斗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埋没于众多的鸟儿当中;再比如叫鸟,要想使自己在千百只鸟儿中脱颖,必须有盖过所有鸟儿的嘹亮歌喉,人生亦如斗鸟,或大刀阔斧干一翻事业,或以情动人,以美妙的歌喉温情默默地征服所有听众。

  你岳父买来的这只鸟,肯定也是从几百只鸟儿的拼杀中脱颖而出的吧。潘建平说着,引导韩江林看鸟儿的额头,那里有一个很难得发现的疤痕。潘建平说,如果疤痕显眼,这只鸟即使再能斗,价值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变成一只废雀,这好比一个有缺点的干部,能力越强,所受到的质疑越多,我常常告诫年轻干部,一定要珍惜组织给予的机会,爱惜荣誉,不要留下历史污点,干部任用有时就像买鸟时的讨价还价,某个小小的历史污点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放大镜放大来看。

  潘建平的话让韩江林想起早年老师所说的话,或以大炮式轰进,或以瘟疫式浸入,表达的方式不同,意义都是一样。

  潘建平就像一个温和的长者,议论时事像谈论家长里短似的娓娓道来,毫不忌妒,是不是因为这只鸟的功劳呢?韩江林一边点头,脑子里崩出一个滑稽念头,梁山好汉骂贪官最常用一句话,这鸟官!潘建平以鸟喻做官之道,倒像是真骂鸟官了。

  兰晓诗端着茶盘出院子,看见丈夫和姨爹谈得亲热,欢欣在叫道,姨爹,我泡了南江清明茶,边喝边聊。

  潘建平就着烧花草的水龙头,说,清明茶好喝,只是宣传还不够,小韩,你们在宣传上还得加把力。

组织部长(108)
兰晓诗笑着说,小韩是三天放不出响屁的闷头股,姨爹要多开导开导。

  潘建平呵呵一笑,我这个鸟协名誉主席把小韩培养成鸟协秘书,到时候你可别哭鼻子。

  鸟协秘书就鸟协秘书呗,市里提出以民族特色经济兴市,养画眉也是其中之一。

  兰晓诗进屋去了,潘建平和韩江林在石凳上面对面坐下。潘建平问,小韩,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韩江林没有想到潘建平会这样直截了当地问,说出真实想法,怕潘建平说他功利,绕着弯子的话,又怕以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时间犹豫不决。

  潘建平长期从事人事工作,在人面前一站,就能够洞析人的内心世界,用百姓粗话说,没翘尾巴就知道马要拉屎。这会儿对韩江林的想法也洞如观火,他只不过要引起韩江林思考,并不真需要韩江林回答问题。

  一个被后辈尊敬的长者乐于传导人生经验,谁也不想让自己的思想成果灰飞烟灭。潘建平说,人们常把人才比喻为千里马,我们现在仍然用千里马喻人才培养吧,一匹带病的千里马不可能堪千里之道,再就是千里马能够跑千里,必须讲究方法,一路狂奔的千里马跑不到千里会被累死,亦步亦趋、漫不经心的千里马,不要说跑到终点,途中早就被别的马赶超撂下了,由此可以总结出人才培养的两个经验,一个是我刚才说过的,人才必须清白,没有污点,这次你没在牵涉进天然林事件,这对于你将来的发展是一个极为有利条件,二是人才培养要小步快跑,小步快跑也是*的人才培养思想之一,目前虽然有领导干部培养条例,那是针对普遍的情况,要是都按条例晋职,肯定所有的中央委员都胡子花白。

  韩江林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姨爹一席话,胜过所有所读之书,姨爹的教导有如金子一般珍贵。

  没有谁会拒绝好听的话,潘建平亦喜上眉稍,摆摆手说,别给我戴高帽子,晓诗像我亲生女儿,一个女婿半个儿,你也是我的儿子一样,我们是长者和小辈的谈话。

  又说,晓诗从小是个乖孩子,不愿意给长辈增加负担,要跟我说说,我跟有关方面打个招呼,不致于兵败滑铁卢,落到被人并购。

  潘建平的话让韩江林喝了蜜糖一般,心里乐滋滋的,说,晓诗一直在考虑出国进修的事,这次乐得把公司打出去。

  晓诗年轻,出去见见世面也好,潘建平关心地说,如果晓诗出国,你有什么打算?

  韩江林默然,他确实没有想过晓诗出国以后的问题,更没有想过随晓诗一起出国读书,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金钱的准备上,他都没有随晓诗一起出国的计划。

  他想了想说,我所受的教育是面向农村基层的,不适宜于到国外发展。

  既然立足于在基层发展,就要好好计划将来要走的路。潘建平说,话语间透露一个长者对小辈了关切和期望。官场中的定律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好心被人利用,往往对人怀着深刻的戒备之心,对于潘建平来说,像今天这样的推心置腹,此生只有一次,也仅止一次。

  从潘建平一惯的作风和性格出发,他本人有心关心韩江林,也不会采取主动。主动的动力来自于市委寥书记。事实上,不管本人是否有心培养韩江林,有了主要领导赋予的上方宝剑,潘建平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主要领导的指示。在一次研究农业产业化的书记会上,寥书记又一次表扬了韩江林,并向潘建平建议,对韩江林这样的基层干部,上级组织要主动关心他们要政治上的成长。今天的谈话是落实寥书记指示的一部分。韩江林不了解潘建平倾心教导的背景,对潘建平的关怀自然感激涕零。

  乡镇换届马上就要到了,我会找一个适当的时机跟屠书记打打招呼,从书记位置上进入县级班子比较容易,问题是县级换届和乡镇换届间隔期太短,如果在科级干部中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进入县级班子考核名单有一定的难度,现在不比过去,过去领导提名就能进行考核,现在干部任用程序更加规范,规定了干部任用、问责制度,不符合提拔程序的,即使提拔了,也要就地免职,还要追究提名人的责任,潘建平笑笑,所以,这就要靠晓诗爹主动出面做好协调的工作,在*推荐中获得足够的推荐票。

  韩江林说,铁厂镇出来的科级干部没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晓诗有一个老表任城建局长,进班子的呼声很好,推荐票有可能被分散,达不到需要的票数。

  小龙?潘建平眉头皱了一下,随即舒展,笑道,龙志军不错,原来在市建筑设计院,市委行政中心大楼就是他设计的,政道同志在的时候,说白云缺建筑设计人才,向市委要过去的。

  从具体情况来说,龙志军和韩江林之间的问题,属于兰家内部的问题。战火还没开始,兰氏家族内部起了纷争,一个外人还能说三道四?清官难断家务事,断好了,好处是人家的,断不好,麻烦是自家的。在延安时始,组织中的小集团主义、宗派和山头主义曾经被无数次批判,然而,以家族为主的宗法小集团、以地域为主形成山头主义意识并没有得到彻底,到了现在,随干部考核注重推荐票而愈演愈热。潘建平也知道这种问题的存在,为此还写了专门的文章在省报上发表。飘渺的理论与坚硬的实际生活相比,永远是渺小的、无助的。

  如果兰家内部纷争,韩江林干部考察推荐时,韩江林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推荐票,唯一的办法就是寥书记亲自关心,即使在换届时没有进入班子,过了换届的敏感时期,仍然可以点名提拔,交流到市委机关、或其它县市任职。换届期间干部普遍调整时期,推荐的方式是采取匿名、海选的方式推荐,这时的领导意志被相对淡化,平时的干部调整提拔,仍然以主要领导的意思为主,一旦主要领导确定提拔某位同志,组织部门为了实现领导的意图,往往采取点名推荐的方式进行推荐,这样,绝大多数的基层干部不会公然反对领导的意思,从而保证了领导意图的绝对实现。

组织部长(109)
潘建平不能把类似于组织机密的程序说破,因为他不能保证在一年以后,时过境迁,寥书记还能不能记起韩江林,即使寥书记仍记得韩江林,并指示组织部门按程序落实,这也属于只可违而不能言说的行为。从爱护年轻干部的角度,他也不能告诉韩江林,使他产生依赖思想。在多年的组织工作中,他见过许多有才华的年轻干部,因为得了重要领导的关心,自以为找到了可靠的硬后台,有的不再谦虚谨慎,而是产生了张狂思想,胡作非为;有的变成了领导的附生物和应声虫,丧失了进取心,最终都伦落到自毁美好前程。

  潘建平说,龙志军这样的专业型干部,在政府管理方面肯定会有所作为,你是农大毕业生,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从目前的情况看,你的发展可有两种选择,一条是朝政务管理方面发展,一条朝党务管理方面发展,目标的高远决定出路的大小,你要想好将来的发展方向。

  韩江林一个激灵,不管兰晓诗和他、还是经验老道的岳父,一心只想着晋级县级领导班子,认为跃上一个台阶就是伟大的胜利。他们都没有想到,在跃上一个台阶的选择上,还有多种选择,这种选择还有可能影响他今后在仕途上的发展。他虚心地请教说,依姨爹看,我朝党务干部发展好呢,还是朝政务干部发展好?

  潘建平想了想说,这个问题不好说,因为一个人将来的发展,最终由个人的素质决定,从表面上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教导,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但不管是领导的教育,组织的培养,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个人的素质,为什么培养这人同志而不培养那个同志,表面上看,许多人会误会为是关系在起作用,当然不能排除关系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看这个人适合做什么,任用这个同志到这个岗位,对推动事业的发展有不有利,这才是关键。

  韩江林幡然省悟,潘建平今天能够当到市委副书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爱动脑子,他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把一般的现象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来看问题,这也是一般人缺少的可贵的品质。这番话让他悟到了官场升迁的真谛,感动得恨不得跪在地上磕一个响头,说,潘书记真是我的人生导师,使我将来少走许多弯路。

  潘建平被韩江林的谦虚打动,大有诲人不倦的意思,接着说,一般地说,一个公共管理人才,虽然不提倡全才,至少应当是具备多种才能的通才,如果一个年轻干部一开始就选择政务干部,以后的官场经验会比较单纯,将会影响政治上的发展,如果一个专业干部选择从事党务管理,今后既可转任政务干部,也可继续在党务管理上有所发展,何况党务干部中专业型干部较少,专业型干部从事党务工作,在事业上能够游仞有余,为今后的晋职争取了较大的理论空间。

  日落西山,院子里渐渐暗了下来。兰晓诗在窗子边招呼,姨爹,外面凉了,你们进屋吧。

  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